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金品质、立天下”,曾经耳熟能祥的金立手机,2019年1月进入破产程序。

企业的破产本是很平常的事,诺基亚这个曾经手机界的霸主,一样也倒闭了。但是,有因必有果,公司的破产不因只当做一个笑话。

● ● ●

2002年9月,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说起金立,必须说到他的创始人刘立荣,他最开始就职于小霸王公司,这是90年代家喻户晓的一个品牌,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营销。刘立荣在小霸王的经历让他深知营销的重要性,经过三年的贴牌生产流程,金立开始了以营销为主要手段的品牌树立。2005年金立签下了刘德华作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之后“金品质,立天下”这样的广告词就开始霸屏了。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在2008年的时候,金立的销量稳坐全国第一,看到好处的金立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要998,金立语音王带回家”这样的广告,这样的刷屏,确实为金立带来了巨大的销量。可是,这不是在树立品牌,这是在砸招牌。问题是,当时的金立太顾眼前的销量,而没有长远的战备部署。

当一个企业只为眼前的利润服务时,就缺乏了战略思考。做为掌门人的刘立荣金立不能时时刻刻怀有危机感,甚至可以说已经沉迷于现有模式,而这种模式对金立以后的发展是毁灭性的。是啊,当一个企业核心领导的执着,不能给企业带来正确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这个企业注定走不长远。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记得,当李云龙在最后阐释亮剑精神时说:一个团队的这种精神,往往是第一届的领导人带来的。一旦这种精神形成了,那么这个团队里面,英雄会扎堆出现。

遗憾的是,金立的执着想的不是抓住核心技术的企业文化,只是想用广告效应来赚取眼前的利润。所以,当一个领导人的执着和企业文化是错误的时候,这个企业将会万劫不复。

● ● ●

同样,如今一飞冲天、声名远播的华为手机,刚开始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华为在初期,基本上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华为进入通信领域代理交换机产品,买散件自行组装,打上“华为”品牌,再找全国代理商销售。三四年下来,华为由于服务好、售价低,所代理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可散件时常断货,华为收了客户的钱却没有货可发,产品、客户、订单、现金流,甚至公司的命运受制于人。

于是,任正非决心搞自主研发。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1991年,华为成立了ASIC设计中心,它是海思公司的前身。

1993年,在研究掌握国际最新技术和器件成果的基础上,华为严格按国标、部标要求,自行开发设计的新一代数字C&C08 200门程控交换机投向市场。此后,华为每年的业绩都翻番,在通信市场崛起并与跨国巨头过招屡屡获胜。

1996年,华为决定,按照销售额的10%提取研发费用。在当时有钱就要做房地产,来钱快、利润高的市场环境下,任正非却能独善其身,执着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也是华为最“可怕”之处,总能自我约束、管住自己。

2004年,华为开始做手机了。

直到2011年前,华为手机基本都是以定制形式销售给运营商,不直接卖给消费者,也很少广告宣传,故而鲜为人知。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2011年,随着3G技术的全球推广,高价买了3G牌照的运营商们苦不堪言,纷纷不得已大幅裁员应对危机。运营商的压力很快传到华为这些供应商身上。

定制是个苦力活。做一款手机,净利润率大概只有5个点。客户提供市场预测,很多物料需要提前三个月下单。如果市场预测不精准,物料就可能砸华为手上了。这些物料都是海鲜价,出现一批呆料就将利润全亏光了。

2011年是非常关键一年。任正非专门带着徐直军、郭平等一帮高管,跑去与华为终端业务的人开了个座谈会,确定了不再FOLLOW运营商做定制手机,而是坚定地走开放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的的战略决定。这是华为手机终端的遵义会议。

从此华为开始了他的暴力营销,直接与苹果三星做技术指标的对比。这对提高华为的知名度有好处,但同样交了不少的学费。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久功之下必有破门,随着华为海思麒麟芯片在手机上的应用成功,华为手机终于获得巨大成功。

2018年华为手机在全球卖出2.08亿台,位居全球第三,稳坐国内第一。

华为的成长随着研发的逐渐深入,产品技术含金量逐步增大,利润同步增长,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也是企业文化和领导者执着的见证。

● ● ●

做企业,最后的取胜者有3个特征:一是要资本实力优势明显;二是科技研发能力超前;三是有较清晰的市场战略。”

金立和华为——企业文化的执着

华为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技术,自力更生获得成功。而金立却走到了破产的地步,能否涅槃均是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