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刘强东心中的996谁是谁非?

马云刘强东李国庆等掀起了一波谈996的热潮,我也谈论一下我自己心中的996...看看大家认不认可,我比较偏向于马云的说法!

马云和刘强东心中的996谁是谁非?

996的选择在于员工自己,而不在企业,但企业可以催生996的拼搏文化,而并非强制。另外有些工作属性,是必须要996甚至是超越996的,选择权更是在于员工自己。但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更不能心生抱怨。即便谈不上热爱,也不要产生厌恶或恐惧心理。否则,就彻底丧失了生活,严重浪费着生命!

员工在进入一家企业之初,就应该想清楚自己要的只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是想要生活高于工作,还是要工作高于生活;是想要获取加薪晋升机会,锻炼独当一面,还是只求工资按时发放,不被开除就行...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代表自己的人生态度,理应被所有人尊重。不过作为工作人,必须要搞清楚两点,这是保证不会被社会淘汰,能维持自己拥有选择权利的最起码要求。

一,我们要清楚是自己更需要这份工作,还这份工作更需要自己。这是时刻提醒要保持工作竞争力,让工作需要你自己。二是,要清楚知道自己是企业的资产还是负债?

如果你给企业创造的长期价值,高于企业给你的报酬,你就属于企业的资产;反之就成了负债。作为资产,你越有价值,企业就越离不开你,你选择的权利就越大。如果始终是负债,你就算再主动996也没用,这时是你更需要这份工作,就会有被解雇的危险。

所以,作为一个工作个体,我们努力做到让企业更需要我们,我们作为企业的有效资产,就有了更好生存下来的资本,并手握选择权,不至于让生活和工作同时走向下坡路。

而作为一个企业,求发展则生,选择安逸则死,这跟个人有很大不同。当企业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出现各色人等。如果个人理想跟企业理想能够保持一致,擦出火花,而工作能力、态度和热情都足够的话,这样的员工就不愁完不成上述的最起码要求。而且这样的员工越多,在企业理想的渲染下,就更容易主动形成996的工作文化。其他不愿意996的员工就会受此熏陶,但绝不强求,从而让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不努力的员工,或是个人理想跟企业理想偏离度较大的员工,在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难生存下来。这类员工就逐渐变成了不被企业需要,甚至成了企业的负债。

综上所述,提升企业本身素质与追求,才是提升员工工作热情、态度和能力的最好方式。凡是强加给员工996的企业(特殊行业除外),都是企业发展失衡,硬核缺失的表现。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有出路的。

本人自己就曾主动坚持过996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因为我很清楚,我所做的所有工作与积累,都是属于自己的,是让自己晋升的“台阶”,那时我甚至很清楚,企业理想是啥不重要,我知道自己的理想如何实现就可以了。

如果那时是企业硬塞给我的996,如果跟我个人追求不符,我相信即便是给我加薪,我也会选择放弃。如果未来我的事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继续坚持着自己的996,并以身作则得将这种工作热情传递给身边的小伙伴们,愿意追随者追随,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