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反恐金鷹


要想說清楚肺結核,還得從這結核菌說起。

結核菌長得像根棍兒,長長的一條。劈開一看,一點兒DNA遺傳物質,外面包了層細胞壁,又多套了層莢膜。

結核菌身上還帶著些脂質、多糖和蛋白質,這些東東的存在,就註定了結核菌是個不安分的貨。

縱觀結核菌的一生,那就是找打的一生,深讀君這就帶著攝像機,當一回戰地記者,帶你去看看結核菌戰鬥的一生。

第一戰,巨噬細胞

結核菌進入人體時,那個惹眼的莢膜立刻就驚動了免疫系統。

第一個響應的是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是免疫系統的片區警察,它張開大嘴就開始吞噬結核菌。

並給上級T細胞發送暗號,“有壞人入侵,長得像根棍兒,穿得比較浪,請求支援!”

一陣混戰後,一般會有兩種情況。

巨噬細胞乾死了所有的結核菌,危機結束,就像結核菌沒有來過一樣。

其實,很多人都被結核菌感染過,只有5%-10%的人會發病。

只要免疫系統給力,就就能幫我們消滅絕大多數結核菌,大家不必太擔心。

如果免疫系統不太給力,巨噬細胞搞不定結核菌,戰爭就會升級啦!

第二戰,T細胞

T細胞接收到情報後,研發了針對結核菌的專殺武器,凡是帶有“壞人標誌”的細胞都成了被攻擊的目標。

T細胞的武力值、戰鬥力,那都是巨噬細胞不能比的。

經過一輪轟炸,戰局一般分三種情況。

情況一,T細胞一舉乾死所有的結核菌,人沒啥症狀或症狀輕微,危機結束。

情況二,如果你的免疫系統太不給力,就連T細胞也收拾不乾淨結核菌,那麼人就會發病啦,出現肺結核的症狀,如發熱、盜汗、咳嗽、咳痰等

情況三,就是結核菌基本被殺光了,只有個別機智的結核菌找個角落躲起來“裝死”。戰爭表面上結束了,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第三場戰爭。


第三戰,單核細胞

不知道過了多久,病了?累了?老了?總之在你免疫力降低的時候,裝死的結核菌又捲土重來了,也可能是新感染了結核菌,總之結核菌死灰復燃了。

免疫系統對這個慣犯那是積極響應,立刻啟動最精銳的武警部隊——單核細胞前來絞殺。

插播知識點。

如果說巨噬細胞是片警,那單核細胞就是坐著血液小火車全身巡邏的白細胞。

它們的戰鬥指數爆表,一出動,動靜就比較大。

它們會與巨噬細胞和T細胞聯合起來一起攻擊結核菌,但這樣會搞出局部強烈的炎症反應,這就是醫書上說的遲發性超敏反應。

這種免疫系統全員出動的情況,對人的損傷比較大,人會出現更顯著的結核症狀。

這場戰爭的結果分兩種情況:

如果免疫系統打敗結核菌,那麼危機解除,病就好了。

如果整個免疫系統聯合起來,也沒能幹掉結核菌,那一時半會就好不了了!


深讀視頻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也叫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天就來談一談肺結核的歷史。1882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霍發表了他對結核病病原菌的發現,解開了結核病的疑團,為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結核病提出了真正的治療辦法。實際上,結核的歷史有七萬多年,也就是說從史前人類就有了這種致病菌。科學家從非洲的史前人類化石中,追蹤到了分枝桿菌(結核菌屬於分枝桿菌)的蹤跡。曾有考古學家在研究出土的古埃及木乃伊時,發現這些生活在公元前數千年的古人就患有結核病。我國古代稱這種疾病為“肺癆”,在歐洲也被稱為“白色瘟疫”。在古代對這些致病菌一無所知的年代,一旦染上肺癆,基本上沒有任何康復的機會。

肺結核是由於感染了結核桿菌後出現的一種肺部傳染性疾病,結核桿菌屬於分支桿菌屬,結核分枝桿菌具有多形性、抗酸性、生長緩慢、抵抗力強、菌體結構複雜等特點,通過飛沫傳播進入呼吸系統。進入人體的結核桿菌可在人體內繁殖,結核桿菌的繁殖週期約為14~24h,一條結核桿菌在體內繁殖一週可達128條菌,繁殖20天將超過一百萬條菌,體內的大量結核桿菌將使人體患病,引起機體的免疫與變態反應。結核菌可侵及許多臟器,人體除頭髮與牙齒外均可發病,但90%均發生於肺部。除了肺結核,相對常見的還有骨結核、腸結核、尿路結核、子宮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等。

結核桿菌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只要吸入了帶菌者的痰液飛沫就有可能被傳染。那麼,是不是所有被感染結核桿菌的人都會出現肺結核呢?不是的,經常在門診上看就診者胸片或者胸部CT發現肺部有條索影或者鈣化灶,考慮陳舊性肺結核。這些人會很奇怪的問,我從沒得過結核,怎麼會有鈣化灶?這是因為感染結核桿菌的時候,機體免疫功能比較強大,肺泡巨噬細胞吞噬結核菌,將體內的結核菌殺滅,從而沒有出現發病的情況。實際上隱性感染結核桿菌的人非常的多,所以並不是傳染了結核菌就會得肺結核。

是否會得肺結核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其一,感染結核菌的數量,數量越多,患結核的幾率越大;其二,結核菌的帶毒能力,如果結核菌毒力很強,那麼患病幾率也增大;其三,機體自身的免疫狀態,免疫功能低下者,被傳染後出現肺結核疾病的可能性很大,通常見於未接種卡介苗的兒童、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的人,以及有糖尿病、肺心病、惡性腫瘤等疾病的人群。此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及HIV攜帶者也是肺結核的易感人群。


胡洋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的傳染性疾病,肺結核的排菌患者是傳染源,結核桿菌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進行傳播引起肺的結核病變,另外結核桿菌也可以經消化道和損傷的皮膚等多途徑感染,引起多種臟器的結核病變。


肺結核可有原發感染和繼發感染兩種表現形式。

1. 原發感染是初次被結核桿菌感染,多見於兒童。當結核分枝桿菌經呼吸道侵人肺泡,被巨噬細胞吞噬,由於菌體脂質等成分能抵抗肺胞內殺菌作用,使結核分枝桿菌能在肺胞內增殖,並導致巨噬細胞死亡裂解,釋放出大量的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炎症,就是原發的結核病灶。由於初次感染結核桿菌時機體缺乏特異性免疫,結核分枝桿菌常擴散至鄰近的淋巴結引起肺門淋巴結腫大。原發病灶和肺門淋巴結腫大一起被稱為原發綜合徵。 大多數的原發感染會形成纖維化或鈣化,有時症狀可以自愈,但有些病灶內常有一定量的結核分枝桿菌長期潛伏,一方面不斷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另一方面也可成為日後內源性感染的起源,引起繼發性肺結核及其他臟器結核的發生。

2.繼發感染是被結核桿菌再次感染者,多見於成人。繼發感染可以來源於原發病灶中潛伏的結核分枝桿菌,也可由新侵人的結核分枝桿菌引起。主要表現為慢性肉芽腫炎症,形成結核結節,發生纖維化和乾酪樣壞死,被纖維包圍的乾酪樣壞死灶可以鈣化而痊癒。若干酪樣結節破潰,排人鄰近支氣管,就會形成空洞並釋放大量結核分枝桿菌隨痰排出體外,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會成為又一個傳染源。

肺結核的預防,首先要對結核病患者早發現、積極治療,有效阻斷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播途徑,避免成為下一個傳染源是預防結核病及肺結核的重要措施。預防性接種卡介苗是減少結核病發生的有效方法。一般程序是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7歲時複種,在農村12歲時再複種一次。1歲以上接種者應該先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接種。卡介苗接種後2~3個月後應該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如仍為陰性說明接種失敗,需再補種。接種後的免疫力可維持3~5年。

肺結核的治療主要是抗結核藥物應用,治療期間應該注意的是: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力求徹底治癒,避免耐藥性產生和肺結核的復發。藥物以利福平(利福黴素)、異煙肼、乙胺丁醇和鏈黴素為首選藥。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肺結核是由於結核桿菌感染後導致的一種慢性肺部疾病

在古代被稱為“肺癆”,這種病在古代,大多束手無策,因此民間誕生了很多偏方,比如在魯迅的小說中提到的“吃人血饅頭治肺癆”。這個病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殺手。《紅樓夢》中的林妹妹據分析就是患的肺結核

結核桿菌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黏膜破損處進入人體的體內,傳染性很強。在體內繁殖生長,引起機體免疫反應,導致疾病發生。結核桿菌最常見的入侵方式是通過飛沫進入人的呼吸道,定製在人體的肺部,形成肺結核。病人表現為持續性的午後低熱,咳嗽,咳痰,盜汗,身體虛弱,嚴重者有咯血癥狀。

這是被結核桿菌破壞後的肺臟,可見千瘡百孔

另外,肺結核還可以進入血液,播散到前身各處,形成腰椎結核,腎結核。

腰椎結核俗稱“龜背炎”,初期表現為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甚至會發展為駝背畸形

腰椎結核患者,結核向內破壞骨質,向外破壞皮膚,形成竇道。

結核一旦感染,治療非常麻煩,比如治療肺結核,需要正規服用抗結核藥物一年到一年半時間,非常痛苦,耽誤時間,身體遭罪。

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怎麼樣預防結核呢

1、注射疫苗——卡介苗,這是預防結核的最好首段

2、結核菌喜歡身體不好的人。因此要加強體育鍛煉,加強營養補充,不要熬夜。否則一旦免疫力不佳,這些疾病就可以趁虛而入

3、儘量少去人多而又通風不良的地方。


如果不幸患上了結核病,請及時治專科醫院就診,不要隨地吐痰,以免傳染他人


人體探索者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

概述

我前一陣子就得了結核,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結核最為常見。排菌患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徵為滲出、乾酪樣壞死及其他增殖性組織反應,可形成空洞除少數起病急聚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表現為低熱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與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若能及時診斷,並予合理治療,大多可獲臨床痊癒50年代以來,我國結核病的流行趨勢雖有下降,但各地區疫情的控制尚不平衡仍是當前一個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國十大死亡病因之一。


影響結核病發病的主要因素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影響人體對結核菌的易感性已經被許多研究所證實。

2、年齡

國內最近的幾次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下年齡的人患病車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快速增長,然後又轉為平緩增長,到70歲達高峰,此後又下降。

3、性別

研究結果發現,20歲前的患病率女性高於男性,20歲以後則是男性高於女性,由此可以看出,年齡和性別都對結核病的發病、患病有一定的影響。

4、職業

某些職業與結核病密切相關。如從事粉塵作業者患矽肺(現稱“硅沉著病”)的多,而矽肺患者很容易患結核病。

5、藥物

藥物和其他疾病皮質激素類、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使用常常會造成隱性結核的發生,如有哮喘病長期用激素的入、臟器移植長期應用激素與免疫抑制劑的人、惡性腫瘤手術後進行化療的人都容易得結核病。糖尿病、肝腎疾病、胃大部切除術後、流感、麻疹、百日咳感染後,都容易得結核病;惡性腫瘤影響淋巴細胞免疫的人,如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等病的患者也容易患結核病。

6、其他

營養不良、過度勞累也是誘發因素之一人口和移民由於生活不安定、營養差、勞累、居住擁擠也易患病。


引起肺結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原發型肺結核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經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體的結核菌,常在肺部或腸壁形成原發灶,約90-95%發生在肺部,吸入感染的結核菌經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而達到肺泡,在肺部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滲出性炎性病灶,稱為原發病灶。

2、血型播散型肺結核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大量結核菌一次或在極短時間內多次侵入血循環而引起,此時,由於機體變態反應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強,結核菌可通過血管壁侵入肺間質,進而侵及肺實質形成粟粒大小的結節。

3、繼髮型肺結核

繼發性肺結核是指原發感染過程中肺內遺留下的潛在性病灶重新復燃或結核桿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肺結核,多見於成人,所以又稱成人型肺結核病。


關注“快樂的小大夫”,瞭解更多的健康知識


快樂的小大夫


我的重症醫生康駿朋,我每天都接觸肺結核患者,對於肺結核的發病原因,我希望從社會和醫療兩個角度來分析。

1、社會原因淺析

(1)、\t結核病的防治意識淡化,自從

有了結核藥,成千上萬的結核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大家不再害怕結核,慢慢的很多人也就淡忘了結核的存在了。即便是現在,互聯網發達,知識隨手可得,依然有很多結核病患者不知結核病為何物。

(2)、\t改革開放以後,人口流動加速,流動人口健康素養良莠不齊,健康意識層次不齊,經濟收入高低不同,因此,低收入群體,健康意識薄弱群體,往往成了結核易感人群,再加上目前的政策是屬地管理,也就造成了許多結核患者和當地疾控部門“失聯”,結核治療不規範,很多人沒有按照要求完成治療療程,這也加速了耐藥結核的發生。

2、肺結核發病原因

一般人,在呼吸時吸入了有結核分枝桿菌的粉塵、氣道分泌物、氣溶膠等,結核分枝桿菌就可以侵入人體呼吸道,粘附在氣道黏膜表面,在肺泡巨噬細胞內存活和複製,然後再擴散至周圍組織,形成早期的結核病灶

,免疫系統在識別了入侵的結核菌後,啟動體液和細胞免疫,在消滅和增生之間此消彼長,當免疫力減弱時,細菌就突破免疫屏障,大量增生繁殖,直到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

所以,引起結核發病的原因就是大量增殖的結核分枝桿菌 大戰減弱的免疫系統。

目前結核可以治癒,但是為了減少結核發病,從我做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一下幾點:

1、注意咳嗽禮儀,不隨地吐痰,咳嗽時不要對著其他人,注意用紙巾或手帕遮掩口鼻。

2、每年定期體檢,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3、注意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使肌體產生免疫力,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4、有症狀(低熱、盜汗、乾咳嗽、痰中帶血、乏力、飲食減少)及時就醫。

5、懷疑有結核病,即應該積極配合醫生檢查,確認是否結核病。

6、平時注意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這個是一個咳嗽禮儀,大家可以參考學習。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5091731129389471184, "vid": "2bdb4d9b3ec04becbc54aa60dbe69f9a\

了凡醫生


肺結核,真的遠離我們而去了嗎?

現在還有肺結核嗎?肺結核不是早就已經被消滅了嗎?答案是:肺結核不是還有,而是還有很多。《2017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肺結核是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是全球第九大致死疾病,我國還有500多萬名活動性結核病患者。

肺結核是如何傳播的呢?

很簡單,主要是通過飛沫的呼吸道傳播。舉個例子就是假如我有肺結核,然後在你面前和你面對面然後打了一下噴嚏或者咳嗽,結核分枝桿菌就可能通過飛沫被你吸進體內,然後你可能就被感染了。

實際上,會有結核分枝桿菌傳播風險的還包括:氣管插管、支氣管鏡檢查、痰液誘導、胸部物理治療、使用霧化藥物、結核性膿腫的灌洗、對未經治療的TB患者的屍體進行屍檢,都有可能發生傳播風險。

哪些人群是結核病高發人群呢?

其實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風險很簡單,就是生活在高危風險的環境之內。最主要的高發人群是HIV病毒感染者,其他的高發人群還包括兒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者、長期服用皮質激素的患者、慢性肺部疾病等。

肺結核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如果正規服藥,絕大多數肺結核均能得到治癒,大家不用恐慌。但是,耐藥性結核在我國越來越多,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藥物諮詢師軍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肺結核(PTB)屬於結核病中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屬於傳染病的範疇。


古籍中的“肺癆”、“癆症”多是指此病,在醫療水平落後的年代裡,人們幾乎談“癆”色變,更是將其引為絕症。可見其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之大。而如今醫療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對結核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展,雖然結核病仍屬於較嚴重的疾病,卻也不算是令人談之色變的“絕症”。只要積極預防和治療,取得痊癒還是很有可能的。

從病原學的角度上說,引發肺結核的結核菌屬於分枝桿菌,於1882年被德國微生物學家發現。結核菌是專性需氧菌,其生長緩慢,有抗酸的特點。在結核菌群中,人型、牛型和非洲型可致結核病。它們一經傳播感染,將會導致結核病的發生。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痰塗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其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染,如果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在公共場所咳嗽或者隨地吐痰,則排出的以單個結核菌為核心的飛沫核懸浮於空氣中,藉機傳染新宿主。結核菌生命力較強,可在乾燥環境下生存一段時間,附著在帶菌塵埃上進入新宿主的呼吸道亦可感染機體。如果暴露於結核菌環境中的人免疫力薄弱、營養不良,則更易感染肺結核。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結核菌感染和發病的生物學過程可分為起始期、T細胞免疫期、共生期和細胞外繁殖傳播期。侵入呼吸道的結核菌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在其中存活和複製,擴散至鄰近非活化的肺泡巨噬細胞和形成早期感染灶,如被殺滅,則不會形成感染灶。在T細胞反應期,形成結核灶,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和遲發性變態反應由此形成。此時多會出現細菌與宿主共生狀態,纖維包裹的壞死灶乾酪性中央部位被認為是持續存在的主要場所。

低氧、低pH和抑制性脂肪酸的存在使細菌不能增殖。宿主的免疫機制亦是抑制細菌增殖的重要因素,免疫損害便可引起受抑制結核菌的重新活動和增殖,大量結核菌從液化乾酪灶釋放形成播散。

關於肺結核的病變,多有三種情況:

其一是滲出性病變,表現為充血、水腫與白細胞浸潤。滲出性病變通常出現在結核炎症的早期或病灶惡化時,亦可見於漿膜結核。當病情好轉時,滲出性病變可完全消散吸收。其二是增殖性病變,會形成類上皮樣肉芽腫結節,屬於結核病的較具特徵性的病變。這種結節形成的過程,就是巨噬細胞吞噬、殺死結核菌,使病變侷限化以防止細菌播散的過程;其三則是乾酪樣壞死,常發生在滲出或增生性病變的基礎上。以上三種病變通常是以其中一種為主,也可以並存。

當機體出現以下幾種變化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是否感染了肺結核――包括結核中毒症狀、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結核性變態反應。對於肺結核,應當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達到遠離此病的目的。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 徐明輝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全世界範圍內的結核病狀況

長期以來,結核病一直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信,全世界總人口中約有 1/3 感染結核。大多數感染者為隱匿性(潛伏性)感染。他們中僅有大約 5-10% 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病。全世界在任何一個時候的活動性結核病例約達 1100 萬。

在全世界範圍內,結核病是感染性疾病中的第二大死因,僅次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在這兩種感染高發的地區,感染 HIV 或罹患艾滋病可大大增加結核病的患病風險以及死亡風險。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經由空氣傳播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其他還有牛型結核桿菌、非洲結核桿菌和田鼠分枝桿菌等,也可引起類似感染。

分枝桿菌僅生存在人體內。動物、昆蟲、土壤或其他非生命物質一般都不能傳播結核菌。結核菌的唯一感染方式是通過呼吸被活動性感染者汙染的空氣。身體的接觸一般不會導致感染,因為結核分枝桿菌幾乎只通過空氣傳播。

活動性結核患者咳嗽、噴嚏甚至說話時均可排菌汙染空氣。這些細菌可在空氣中存活數小時。其他人在吸入它們後可能會發生感染。所以,接觸過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的人(比如患者的家人或治療者)具有更高的感染風險。但是,一旦患者開始接受有效的治療後,其傳染性即會迅速下降。潛伏感染人群及或是非肺部的活動性結核都不會導致結核傳播。

結核病的發病過程

除年幼兒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外,很少有人會在結核菌進入體內後立即發病(這一階段稱作初次感染)。大多數情況下,進入肺內的結核菌會被機體的防禦系統殺滅。未被殺滅的結核菌會被巨噬細胞(一種白細胞)吞噬掉。這些被吞噬的結核菌可在巨噬細胞內以休眠狀態存活很多年(這一階段稱作潛伏感染)。其中 90%-95% 的病例中,結核菌不會引起進一步的問題,但在大約 5%-10% 的感染者中,結核菌最終會開始繁殖並引發活動性疾病。在這一階段,感染者會真的發病並具有傳染性。


大醫惠眾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簡稱結核菌)感染引起肺部病變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顧名思義,肺結核的致病菌是結核菌。我國的肺結核疫情比較嚴重,5歲及以上人群活動性肺結核的患病率為459/10萬人。結核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在乾燥的環境中可存活數月或數年。據估計,世界上1/3人口感染了結核菌,但絕大部分沒有臨床症狀。只有當滿足下列條件後,結核菌才可能引起肺部病變,發展為肺結核:

一、傳染源

環境中的結核菌數量較少,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感染而發病。而肺結核患者則不一樣,其可以通過咳痰排除大量的結核菌。通常認為,痰塗片陽性患者的痰液含有大量的結核菌,傳染性強;痰塗片陰性患者的痰液含有相對較少的結核菌,傳染性相對弱一些。

二、易感因素

人體對結核菌擁有自然抵抗力,當結核菌首次進入人體後,可以

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予以清除。並且,現在嬰兒出身後均第一時間接種“卡介苗”,獲得特異性抵抗力,增加免疫系統對結核菌的清除能力。但是,當人體免疫力降低,不足以及時殺滅感染的結核菌,則會引起結核定植繁殖,以至於發病。一般來說,嬰幼兒及老年人免疫系統較成人弱,屬於肺結核的易感人群;HIV感染、長期營養不良、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藥物、癌症等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屬於肺結核的高危人群。

綜上所述,當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情況下,肺結核的發病概率較高。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做到多運動,強身健體,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達到防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1.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中國防癆雜誌,2012,34(8):485-5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