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線上寫忠誠——記陸軍青藏兵站部汽車兵

青藏线上写忠诚——记陆军青藏兵站部汽车兵

行駛在青藏線上的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運輸車隊。(資料圖片)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石 晶

“我從小就想當兵,2004年如願參軍入伍了。”4月12日,記者在青海省格爾木市看到李海亮時,他正在部隊蔬菜溫棚裡幹活。入伍已經15年的李海亮現在是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運輸部隊四級軍士長。

蹲在蔬菜大棚裡,記者和李海亮聊了起來。他來自河北,擔負著在業餘時間種菜的任務。地裡的油菜苗已經長出兩片小芽。“在海拔2800米的地方種菜,與其說種菜還不如說是種植綠色和希望。”李海亮說。

和記者在高海拔見到的大多數戰士一樣,李海亮的臉紅彤彤的,手指甲凹凸不平,指甲翹起。

就是這樣一雙雙粗糙的手,築起了青藏公路,守護著青藏公路。

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藏族同胞一起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歷經艱險、排除萬難,開始在世界屋脊上修建全長4360餘千米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使得西藏人民用現代化交通運輸取代了千百年來人背畜馱的運輸方式,開創了西藏交通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青藏公路東起青海西寧市,西止西藏拉薩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環境最苦的高原公路。全長1937千米,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一半。作為西藏與內地聯繫的重要通道,青藏公路在青藏鐵路沒有修通前承擔著85%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物資運輸任務,在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西藏的“生命線”。

李海亮在青藏線上馳騁了15年,技術過硬,膽大心細,每次出任務拉運的物資不同,但相同的是他每次都選擇駕駛難度更大的重載車輛,就是想為戰友減少一分危險。

李海亮所在的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運輸部隊60多年前就已率先進駐雪域高原。他們駐地的牆上寫著,“和平年代是衛士、戰爭年代是戰士。”

海拔超過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高原汽車兵們常年駕駛汽車翻越。除了執行任務運送物資,汽車兵還要在堵車時幫助疏通道路,遇見任何社會車輛和人員有困難都會第一時間施以援手,每一名戰士救助人和社會車輛都不下幾十次。

在沒有運輸任務的日子裡,檢修車輛、溫習修車技能成為一項重要任務。4月12日剛好是連隊的車(炮)場日,車輛發動機的轟鳴聲響徹軍營,一輛輛軍車列隊排開,威嚴整齊。

戰士們告訴記者,張千千是大家學習的榜樣。2018年底,青藏線連日大雪,氣溫驟降,坡陡路滑。五連帶隊車駕駛員張千千執行進藏運輸任務,途經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時,突感身體不適,他一邊盡力控制著車速和方向,一邊對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連長鬍志強說:“連長,我感覺呼吸困難。”此時,左邊是一輛輛快速駛過的大貨車,右邊是2米多高的路基斜坡,稍有偏差,很可能車毀人亡。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張千千強忍著難受,拼盡最後一點力量,將車穩穩地停靠在了路邊。車安全停好後,張千千雙手緊緊握著方向盤昏迷了過去。後來,他被診斷為急性腦水腫。醒過來後,張千千對病床邊陪護他的排長丁馳說的第一句話是:“排長,我的車停穩了嗎?”

巍巍崑崙,見證著青藏線汽車兵的忠誠。60多年來,已經有300多名解放軍官兵長眠於雪原凍土之中,平均每6公里就有一名軍人為建設和守護青藏線犧牲。如今,青藏線上的汽車兵們正以實際行動繼續書寫著忠誠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