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十年,剛需和投資的此消彼長


樓市十年,剛需和投資的此消彼長

從零八年至今,且不說房價漲幅的問題,單單是買房的需求也在發生很大的轉變,尤其是在16年房價快速上漲之後,大部分的購房者都意識到了房子不僅僅是用來住的,還可以用來投資。其實在這樓市十年裡,購房的需求一直是剛需在削減,投資在上漲,只不過沒有相關數據的統計,市場上也沒有刻意的報道。近日,相關數據顯示,十年時間,買房需求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2008年,剛需新購住房佔比在69.7%,投資性購房佔比約為19.6%。這一數據,到十年後的2018年幾乎掉了個。2018年第三季度,購房投資性需求佔了58.2%,而剛需購房僅佔16.1%。以投資為目的的購房需求與剛需購房目的佔比越拉越大雖然大部分購房者都知道炒房和投資房產的人很多,但是卻並沒有明確的數據概念,而這一組數據就能夠看出當下樓市的問題以及未來需要面臨的風險。

剛需減少,也就是樓市拖底的人在減少,或者說用來住的房子並不多,即使是大部分地方的庫存都順利減少了,但是市場上的庫存卻在增加,而且這種增加還是以空置增加為主,畢竟投資的房子都是為了後期變現。去年相關部門統計的6000萬套空置房似乎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不過這種空置的風險卻是逐漸在增加。另一個問題就是誰來接盤,本身剛需就在減少,投資者在增加,後期投資者必然會變現,而且從數據表現上來看,投資者持有基本上是剛需的兩倍乃至是三倍,即使是剛需全部購買炒房者手中的房子,未來還是有一大部分的炒房者難以變現。當然,也有人會說時間的拉鋸,但是如果剛需群體不再增加,或者是即使是按照十年前的速度開始遞增,那麼也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而這些炒房者手中的房子呢?

二十年樓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炒房者當下手中的房子如何與二十年後的房子相媲美,看似炒房者在盈利的情況下,其實後期的風險更大。當然,也會有人說可以低價出售,但別忘了市場上的炒房者還是很多的,降價只會引起更多的降價拋售,且不說是否會形成,單單是相關部門都不會允許房價下跌。

樓市十年,投資和剛需來了一個大轉變,但是這種情況或許並不能夠長久,接下來就是市場的自我調節,房子是用來住的,一部分炒房和投資房產的人必然會被市場套牢。而對於剛需來講,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等等還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