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有些人說不留作業的小學就不是好的公立學校?

非著名汽修大師


不留言作業,並不是指整個小學一到六年級,而是響應教育部對小學一二年級不允許留書面作業而定的。但是不留言作業果真是好事嗎?這件事恐怕得兩說。而有些家長說不留言作業的小學就不是好的公立學校,這也缺乏客觀性,下面我分析一下。

第一,不留作業,初衷是給學生減負。近些年,很多家長報怨孩子課外作業負擔過重,每天寫作業到很晚,孩子被搞的精疲力竭,並且學習效果特別不好。這樣的呼聲高了,教育部為了解決低年級孩子的學習負擔,輕鬆家長的壓力,結果就出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允許留書面作業。

第二,不留作業,導致課堂教學被動。我接觸過不少一二年級的老師,普遍反映不留課外作業後,孩子們課上聽課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很簡單就是講過的知識沒有得到很好的複習和鞏固。還有很多孩子課上注意力分散現象嚴重,分析原因也很簡單,玩兒大發了。過度的玩耍反而不利於培養兒童靜心聽課和做練習的專注力。

第三,少量作業,還需要佈置。原本課外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達到複習和鞏固當天所前,以及溫故之前所學的舊知識。如果一律不通過佈置作業來達到複習與鞏固的目的,孩子不僅養不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容易讓學過的知識遺忘過快。其實這是短期記憶和中長期記憶培養的問題,不佈置適合作業,對孩子們的學習真不利。

第四,學校好不好,看綜合教育水平。如果家長們拿不留課外作業的學校,就不能說是好的公立學校,這恐怕有偏頗之嫌。我接觸過很多辦學水平較高的小學,一二年級課外作業有的留,有的不留,但是孩子們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能力都普遍不錯。原因是什麼?恰是家庭教育被充分重視,家校結合工作無疑銜接,老師會根據孩子們的能力和特別,反饋給家長在家裡需要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好品質。家長同樣會把孩子家庭教育情況,需要在課堂上請老師協助激勵孩子的內容講清楚,這樣的孩子才是真的有福的孩子啊。

綜上所述,凡是家庭教育搞的好的家庭,孩子不僅在家裡得到良好的教育,到了學校裡遵規守紀,秩序感極好,經常能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讚賞,得到同學們的喜愛與接納。而一切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和人力因素都具備了,孩子會玩兒的開心,學的認真,好成績自然而然就體現出來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也不去主動學習,只能被動依賴於學校教育,那孩子的好成績從哪來?


寒石冷月


如果好學校和好教育只是在作業問題上,那麼我們的教育改革就不會這麼費勁的探索和嘗試了。在我們的應試教育,還是國外教育上都無可避免作業。只是作業的量和佈置的形式有比較的大差別。

在小學階段,目前我們教育部門規定只有小學一年級的不可以留書寫的作業,通常是一些口頭的讀、或者是口述的一些作業。而二到六年級的作業都是有書寫和口頭作業的。不知道家長們評價作業為什麼會想到學校好?根據小學的知識特點,孩子們需要積累很多的基礎知識,比如語文的詞語、句子、作文的, 數學的口算、解題、擴展等,而這些都是需要孩子需要動筆去練習的,正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且我們的作業可能有些家長會說課堂可以完成,但是我們要知道課堂新授知識,課堂練習只是佔了很小部分時間,讓學生體會理解和運用。而課後作業是孩子強化理解和鞏固的重要方式。

所以至於留不留作業,是影響不了學校的好壞的,只是在佈置作業的內容和方式看出老師的教學經驗。


思維數學小課堂


我覺得可以這樣:設立兩種學校,一種是沒有任何壓力,作業很少而且簡單甚至沒有,語文和數學就教最簡單的認字閱讀,數學就教一百以內加減法和乘除法,會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就行。其他時間可以讓學生鍛鍊身體,做各種運動和活動,音樂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做做遊戲,美術就畫簡單的畫……沒有成績要求,或者及格就行,不排名,最後都能畢業。至於能否找到工作就自求多福了。另一種就是精英教育的學校,與前者相反,壓力大,競爭激烈,搞排名甚至滾動制,末尾淘汰制,寬進嚴出,畢業後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以上兩種學校給家長自己選擇讓孩子入學,自己選的路自己走,到時候就怨不得任何人了。省得現在有些人怨天尤人,嫌這個嫌那個,恨不得整天睡在床上等天上掉餡兒餅。


花非花69232330


這個問題吧 個人感覺 學校應該適當留一些家庭作業 不留作業的話 要問清楚 是不是在學校做了足夠的練習

學校不留家庭作業 初衷肯定是好的 可能沒掌握好這個度

家長的話 主要看學生的成績 肯定想著 學生回家不做作業的話 肯定考不好

教育部近期在開展 教育改革 其實 就應該從教材改起 砍掉一些冰冷的 偏的 所謂科學知識 多加入一些國學的精華 讓學生身心的到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