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區”概況

商、周,寶安區為百越地,寶安縣設於東晉 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番禺縣地,置寶安縣(寶安縣範圍包括今日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東莞市部分地區、番禺縣南部、中山市等地區,這是在深圳地區設立郡、縣級行政機構的開始,也是深圳城市歷史的開端),後設今南山區,屬東官郡。因境內有一山名曰寶山,山有寶,得寶者安,故而得名。

深圳“寶安區”概況

深圳地區自從唐朝中期起,歸入東莞縣管轄,畢竟距離較遠,治理鞭長莫及,深圳、香港地區頻受倭寇、海盜侵擾,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後,兵災不斷,因此經南頭鄉紳的提議,在廣東海道副使劉穩的支持與籌劃下,明朝萬曆 元年(1573年),在寶安故地建“新安縣”。

1914年,廣東省新安縣因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改回“寶安”縣名。

1979年,寶安縣升格為深圳市,撒銷寶安縣。

1981年中央決定恢復寶安縣建制,轄深圳經濟特區之外的部分。

1982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恢復寶安縣建制,隸屬深圳市。

1992年11月11日國務院再次批准撤銷寶安縣,分設隸屬於深圳市的寶安、龍崗兩區,寶安區於1993年元旦掛牌辦公。

1992年12月底撤縣建區成立寶安區和龍崗區,2010年劃入深圳特區版圖。

2017年,常住人口314.90萬人,比上2017年,增加13.19萬人,增長4.4%;常住戶籍人口53.84萬人,增長12.7%;常住非戶籍人口261.06萬人,增長2.8%。戶籍人口出生率22.17‰,死亡率1.58‰,人口自然增長率25.59‰。[2]

寶安區原居民均為漢族。

非戶籍常住人口中,有蒙、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族、朝鮮族、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畲、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土族、達斡爾、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鄂溫克族、京族、獨龍族、門巴族等42個民族均有分佈,總人口不足2萬,其中超過千人以上者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10個民族 。

居民宗教信奉有媽祖信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供奉主要神祗為關公(民間傳為武財神)。

氣候特點

寶安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22°C,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926毫米。

地形地貌

寶安區屬低山丘陵濱海區,背山面海,崗巒起伏。地勢是東北高西南低,地貌類型豐富。主要山脈屬蓮花山系,由羊台山、鳳凰山等構成海岸屏障。寶安區地形較為複雜,主要地貌類型為低山、丘陵、臺地和平原,最高海拔為寶安區羊台山山頂587.21米。東北部主要為低山,中部及北部主要為丘陵臺地,西部主要是沖積平原,並殘存一些低丘,而西南海岸多為泥岸,灘塗資源豐富。

寶安旅遊形象定位——“萬福之城”。這裡有全國第一座以勞務工歷史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還有禪宗聖地、鬧市淨土的鳳凰山;荷塘擺渡、泛舟垂釣的海上田園;峰巒疊翠、風景秀麗的羊台山;揮杆灑脫、時尚休閒的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各式各樣的美食琳琅滿目,這裡的 “沙井蠔”、“烤乳鴿” 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這裡還有鮮甜爽口的荔枝、龍眼等嶺南佳果,更令人回味無窮。全區擁有16家星級酒店,其中五星級酒店2家,四星級酒店6家,1家4A級景區。2013年我區共接待遊客589.5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33億元人民幣。[7]

在古蹟方面,鳳凰山上的鳳巖古廟、鳳凰禪寺、文公祠和文昌塔等。有觀光農場、海上田園、鳳凰山、石巖湖、羊台山、桃花源旅遊中心、玉律保健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