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你可能不知道的“白喉”

說到白喉可能有部分讀者不瞭解,但提到百白破疫苗可能大多數人都聽過,即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相信很多家長也都給孩子打過,我們今天就聊聊這白喉的那些事。

走近你可能不知道的“白喉”

關於白喉,宋朝《聖濟總錄》有“纏喉風”的病名,明代《景嶽全書》也有鎖喉風的記載,症狀極似現代所說的白喉。那什麼是白喉呢?其實白喉是一種由白喉棒狀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走近你可能不知道的“白喉”

白喉棒狀桿菌從呼吸道侵入後,首先在鼻咽部粘膜表面生長繁殖,同時釋放外毒素(這也是白喉致病的主要物質)從而引起粘膜的上皮細胞壞死。已經發炎的細胞,壞死的組織以及細菌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白喉特徵性的灰白色假膜(輕者可見喉嚨處有白色斑點)這也是人們為什麼將其稱之為“白喉”了。

走近你可能不知道的“白喉”

人類與白喉的抗爭過程也是充滿坎坷和曲折,19世紀以前,這一古老的疾病確實奪去了無數患兒的生命。但後來隨著微生物學的發展人們很快就從白喉患者的白色假膜中發現了白喉的致病菌——白喉桿菌,後來科學家們也積極研製對抗白喉桿菌的藥物,但當時的人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幾乎只存在於喉嚨處的白喉桿菌會致人死地,後來埃米爾•魯白喉發現真正致命的不是白喉桿菌,而是它產生的外毒素。它的毒性之強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一克純白喉外毒素足以使21萬隻豚鼠一命嗚呼。

走近你可能不知道的“白喉”

之後人們對白喉的戰鬥進展迅速,德國科學家貝林和日本學者北里柴三郎採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將白喉桿菌注射治豚鼠體內,然後從死亡的豚鼠血液中分離出血清嘗試治療白喉。起初由於血清純度不夠而並無療效,後來貝林與軍醫維爾尼克博士合作,經過300多次失敗,純化了抗毒血清。1891年12月20日,在柏林大學附屬兒科診療所內一位瀕死的白喉兒童患者,第一次嘗試注射了白喉抗毒素血清,奇蹟般的是幾天後這名兒童病情好轉,之後完全康復。這次醫療活動被稱為“聖誕大拯救”而名垂青史,很快貝林使用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破傷風抗毒血清。

走近你可能不知道的“白喉”

此後,白喉抗毒素血清被迅速推廣,使白喉的病死率從62%降到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病死率已降至約15%,主要是由於普遍使用抗毒素治療的結果。白喉類毒素的發現也極大促進了白喉疫苗的產生,在此之後經過改良的百白破三聯疫苗,大大加快了人類防治白喉的腳步。人類又一次取得了同疾病鬥爭的巨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