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如何高产种植?掌握正确施肥技术,及早预防稻瘟病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据了总耕地面积的31.5%,水稻是山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丘陵山区的稻田一般地块小,性状不规则,较分散,种植结构和农艺繁杂,经济水平低,种植水平普遍不高。施肥缺少科学性,没有充分考虑山区土壤环境养分供应特点与水稻生长发育需肥规律,施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肥料利用率;受田间小气候影响,稻瘟病多发,同时有的农民缺乏预防意识,选种较为随意。近年来,水稻机械化进入高速发展,山区水稻生产多以小型农机生产为主,全程机械化发展较为落后。基于基本现状情况,下面与大家聊聊制约丘陵山区水稻高产的两大因素及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山区水稻如何高产种植?掌握正确施肥技术,及早预防稻瘟病

1、山区水稻田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施肥技术

施肥量差异较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氮肥过量,磷、钾肥用量偏低,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的现象较为普遍;施肥方式单一,施肥时期不合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不同步;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品种的养分吸收规律。如前几日有农友反应说他在浅脚田种美香占2号,怕后期肥太足会长稻飞虱,将穗肥直接移到追返青分蘖肥(拌除草剂)后12天左右施,整季施肥情况是基肥50斤复合肥,第一次追肥10斤尿素+20斤复合肥,第二次追肥追30斤复合肥。

山区水稻如何高产种植?掌握正确施肥技术,及早预防稻瘟病

氮、钾分期施用技术:水稻对不同养分的最大需求时期不同,而丘陵山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在水稻分蘖期要求早生快发,为此应施足基肥,视土壤肥力条件以复合肥作基肥,一般亩施50-60斤复合肥;早追分蘖肥,以尿素作追肥,若是山区冷水田,由于土水温低,可增加氮肥含量来提高分蘖的速度,或施用硅锌肥促进水稻分蘖早发,施肥量为15-20斤/亩尿素加250克硅锌肥;水稻拔节孕穗期对钾素的需求较大,可以15-20斤/亩钾肥作为穗肥,注意抽穗前喷施磷酸二氢钾。所以在水稻的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实现分期施用。

2、山区稻瘟病高发及病害的防治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受水稻种植方式不同、水稻品种抗病的差异化因素、地区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在山区,受小气候影响,因施药方式和时间不同,很多地方水稻病害经常暴发成灾,尤其是稻瘟病,在连续阴雨下易暴发流行。

山区水稻如何高产种植?掌握正确施肥技术,及早预防稻瘟病

稻瘟病发生成因:山区稻瘟病老病区,有大量病源菌存在,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便会随风雨传播,造成侵染循环。山区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导致水气凝霜,加上稻田深水灌溉,易形成稻田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部分稻田是黄泥田,较为浅薄、保肥保水差,速效钾缺乏,因农户极少补充钾肥,导致水稻缺钾成为制约因素。不合理施肥会引起水稻植株贪青、抗病性差,加上农户不重视提前预防,从而导致稻瘟病高发。

山区水稻病害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组合)。不要选择感稻瘟病的品种,而应选择稻瘟病综合指数在3.0和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以内,具有较强抗性、优质的品种。同时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适期更替,才能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大发生。另外易感稻曲病、纹枯病的品种也不易选择,才能有效避免病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山区水稻如何高产种植?掌握正确施肥技术,及早预防稻瘟病

(2)种子消毒,提倡用咪鲜胺浸种。

(3)销毁病稻草、减少病粒落地,结合纹枯病预防,做好打捞残渣、凊理稻田工作。

(4)科学管水,改善田间小气候。水稻封行时应适时晒田,避免贪青,前期浅水灌溉,后期干湿交替,降低田间湿度。

(5)改良土壤,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易偏酸性,可施生石灰改善土壤条件。

(6)化学防治。注意多观察,查清病斑类型,确定防冶对象田。凡出现急性型病斑的田块,定为药剂防治田。孕穗至齐穗期,遇低温、连阴雨或雾露重时,即使剑叶上没有急性病斑,如叶色乌绿、徒长或感病品种的田块,也应定为药剂防治田。另外注意胡麻叶斑病,其防治同稻瘟病。

水稻病虫害主要有“三虫三病”,防治策略应遵循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种子消毒开始做起,在秧田及大田均应提前做好防虫工作,详细内容可参考“水稻知识小课堂”专栏。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