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部電影裡除了大部分演員全都在線的演技,好的劇本,一定的懸念,插敘倒敘的拍攝手法,抗日期間家國情懷的表現,我也超級超級喜歡老六在片場試戲的這段臺詞。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渡邊是死於對人情世故的自負,一開始就情商極高,為小六把脈是心善單純,為陸先生把脈極準。

《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其實全劇中,心最狠的是陸先生,就如他一個人去香港,誰也不帶走。一部民國上海話復仇片。全程上海話有特色,也是一種缺陷;好好地電影非要秀操作,把時間線剪得稀碎;演員陣容強大,影射各種大人物,但並沒有感覺到大人物的氣勢,感覺大時代裡面的小人物。最開始乾死工人領袖,居然過審了,要知道那個時代的工人領袖可是現在的真領袖哦。依舊把暴力美學化。

《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但是在這部裡面是上海黑幫的一種做派,端著規矩又兇又狠。在破碎的線裡,講述眾生相貌,把羅曼蒂克打碎,永遠是得不到的念想。一種消失的東西,自會留下情懷的惦念。畫面很藝術,文藝片,但情節又是能看懂的,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很慢節奏,又很有韻味,時不時血腥殘忍突然來一下,用了大量上海方言,加上暗色調的畫面,莫名其妙一種生活中的真實感.裡面每個人都很壓抑。

《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但有時候又會突然被劃破,很複雜又矛盾,印象最深的是槍戰滅門,很純潔宗教的音樂配上這樣的場面,一切又緊張又平靜,最後槍殺小孩的時候也讓我很震驚,很殘酷。二戰時候的上海,表面上光鮮美麗,但沒有安全的地方,侵略的日本人也真的是壞透了,毫無人性,難以想象,挺喜歡裡面敘事方式,時間線被打亂,雖然片段斷的很突然。但後面又會接上,最後情節連上,有懸疑有反轉。

《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經常有後面臺詞出現在前面畫面裡面的設計,很有趣。似有若無的感情線,離別又重逢,章子怡還是一樣美。開始奔著杜月笙去的,想看看葛優演繹的這個叱吒風雲的黑幫大佬,他痴情於冬皇卻愛的深沉不與言說。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對民國這個時代有一種莫名的眷戀與好感,然而看完羅曼蒂克的消亡,我彷彿也看到了民國的消亡,美麗的薔薇,離開了土壤一再凋謝。文明遭遇戰爭,一切都是一場沒落。

《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但是我卻在這個時刻,看到了30年代舊上海的群像,杜月笙也好,蝴蝶也好,每個人都有無奈與惋惜,即使飛蛾撲火,即使禮崩樂壞,她們也有血有肉的活在時代的夾縫。錯的不是你們,是時代。開始看時依然和上次一樣,並不懂電影在講什麼,這麼模模糊糊逼著自己看了大半,特別是到影片快結束的時候才重要明白某些情節的含義,合上電腦後又看了好一會影評才心滿意足地睡了今早醒來突然想到很久之前看的姜文的《一步之遙》,隱約覺得這兩個故事發生的時代差不多,只是當時沒看懂那部片子。

《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節奏很慢,又很有韻味

果然人的理解力還是會隨年齡增加吧。確實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感覺被低估了,近幾年國產片裡面的優秀作品,每個人物每個鏡頭都很考究。情節也是鋪設的很有節奏。徐崢就不說了,第一次看王傳君的硬角還是這部電影 ,是個實力派,情緒非常到位,期待以後有更多的好資源挑戰更多面的角色。演小黃毛的青年演員好像叫章宇,演技很有張力,這二位富有層次的表演太令人動容。能把這樣的好劇本完整得呈現給觀眾真是感謝這些主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