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第三次看《羅曼蒂克消亡史》了,是真的好看到滿分。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沒有一句臺詞是浪費的。所有的鏡頭都被使用精準到如狙擊般準確,音效、配樂都精緻無比,整個故事劇本的編排在分割後又在最後重新整合,一氣呵成。所有的答案都巧妙的寫在劇本里了,沒有多餘冗長的晦澀猜忌,也沒有恃才傲物的故弄玄虛。致敬杜月笙,致敬舊上海,致敬《教父》,剖析人性。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這樣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竟然票房失利,在大眾的視野裡逐漸消失,為程耳痛心!有時間寫一個長影評分析這部電影。 很早以前就想看的一部電影。裡面的每個主角都各有各的特色,要說我最想談的一點,就是裡面大量運用的上海話。不看字幕,只是聽臺詞,我基本也能聽懂,因為我也屬於吳方言片區的人。但聽著電影裡所說的上海話,尤其是王媽來說服吳小姐嫁戴先生那場。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我才真正感受到吳儂軟語的千嬌百媚。一篇來自香港的影評,程耳醉心於非線性敘事技巧,值得鼓勵,但也有不少問題存在。可惜了章子怡在裡面的付出,應該有更多獎項加持的,不過她早已滿貫,無需刻意證明。中國專制,只想起老王腰包鼓了開始得意忘形動了政府親兒子的奶酪一巴掌被打回原形,老王領著員工在萬達年會上含淚唱,歌唱祖國。只知道土雞得罪天朝是因為土雞在天朝將遼寧號前身瓦良格號運回天朝時百般阻撓。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其他國家與天朝的關係還縷不清。把它當文藝片來看,沒看懂,覺得應該先看看原著再看電影的。這種不按時間順序來裁剪的片子,幾個支線人物的故事也沒什麼邏輯關聯,對大多數看慣了只有主角和龍套的我們而言,真心是個挑戰。還算不錯,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導演在剪輯上下了一番功夫,讓情節還有些跌宕。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只是葛大爺一口北京話與這片子有點格格不入。章子怡最後的一槍終結了面前那個讓她痛苦的男人,流了兩行淚。想想,這個男人曾給了她殘喘的機會。也是沒有送她北上,殊不知後來北平成為日軍侵略的重災區。這些變故對她來說到底是好是壞。不過不重要了,男人在這個亂世裡都主宰不了自己的沉浮,何況她一個女人呢沒想到會因為淺野忠信有一天打開它。其實如果我一開始不認識這個人,我覺得看完這部片。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我也依然只會被他的戲吸引。葛優和他搭戲,很遺憾的說,真的有種高下立見的感覺。因為這個人的慢鏡頭是小動作組成的,細節度很高,基本上就是你看著他就能感覺到他怎麼想的那種。這樣一對比,就好像最後HK custom搜身的鏡頭,葛優靠的是真的慢鏡頭,去放大那種感覺。完全不是一種戲路,感覺還像是被帶戲了。配樂和鏡頭當然也很喜歡,鏡頭基本上又是那種可以按幀截屏的。但遺憾的是,這種鏡頭感給故事塑造了大環境,卻沒有把情節連起來。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文藝片配上海灘,總體基調算是搭配的

或者說並不是連的足夠巧妙,切的有點生硬了。配樂的梅林茂,太熟悉了,就連最後那個大門外的鏡頭,都有一代宗師的感覺。精彩。情節就不是很想評論,因為總覺得我會回去刷第二遍,有些地方,還想再看看。有的人天生就吃這口飯,比如章子怡,在陣容強大的作品裡,永遠留下獨一無二的芳蹤。這部片子在一地華語爛片裡拔地而起,格調高,不少人拿來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相提並論,無論中外,都在懷念那個禮未崩樂未壞的時代,實則到底還是對羅曼蒂克消亡,只剩浮躁作態的今時今日的鄙視與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