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堂“離職潮”背後:一年8高管辭職 欲剝離化工主業轉型大健康產業

近日,任職近10年的聖濟堂“老人”袁遠鎮辭職,至此,短短一年時間內,聖濟堂已有8位高管先後離職。記者梳理發現,“離職潮”背後,跟其主業轉型不無關係。

一年8位高管陸續辭職

資料顯示,聖濟堂原為上市公司貴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赤天化”),成立於1998年8月28日,2000 年2 月21 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主營化工業務。2018年3月,公司名稱由 “貴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貴州聖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25日,證券簡稱由“赤天化”變更為“聖濟堂”。

聖濟堂發佈的公告顯示,袁遠鎮自2008年8月起,在原赤天化擔任過董事、黨委委員等職務,且於2018年6月20日被聘任為聖濟堂副總經理。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聖濟堂2018年至今共有8位高管先後辭職,在這8位離職高管中,除了1位沒有在原赤天化擔任過職務外,其他7位都曾在原赤天化擔任過高管職務。其中,聖濟堂原副總經理袁遠鎮;原監事會主席車碧祿;原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吳善華;原獨立董事宋朝學4人在聖濟堂2016年重組前便在公司就職。

聖濟堂為何近一年人事“地震”如此猛烈?聖濟堂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人事變動較大,是由於長城作為第二大股東進入公司後,公司原董事、監事會有所調整,其餘辭職人員可能是因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有關。並稱聖濟堂人員辭職屬於正常的調整方式,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影響。

三年累虧8億轉型醫藥領域

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初期,主營化工業的原赤天化業績較為良好,但在2008年至2013年期間,公司雖然盈利,但淨利潤卻開始出現連續6年下滑。

2014年,原赤天化業績更是“慘不忍睹”,當年實現營收32.87億元,同比減少20.97%;淨利潤虧損5.75億元,同比減少7765.73%。2015年,原赤天化險些淨利潤再虧損,當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3.07億元,同比增加0.29%;淨利潤虧損1.42億元,同比增加54.73%。慶幸的是,原赤天化2015年第四季度淨利潤1.62億元,扭轉了全年虧損的局勢。然而,原赤天化2016年業績再陷困境,當年實現營收28.57億元,同比減少3.07%;淨利潤虧損3.5億元,同比減少373.18億元。

原赤天化在躲過了ST的同時,也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6年,原赤天化、聖濟堂、漁陽公司之間開啟了錯綜複雜的股權變動關係。 最終在2016年9月,赤天化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向漁陽公司增發購買了聖濟堂全部股權並完成工商過戶。赤天化當年重組時曾承諾三年內不剝離化工主業。

如今“三年承諾”已接近尾聲,聖濟堂將作何打算?中國網財經記者致電聖濟堂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年承諾”應該是在2019年10月左右到期,目前並不清楚公司是否有計劃剝離化工業務,“如果剝離,公司到時會進行披露。”

但是記者梳理發現,原赤天化2018年年初已透露了將剝離化工業務的信號。2018年1月26日,原赤天化公告稱,2016 年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成後,公司已由過去單一的“化工”主業轉變為現在的“醫藥+化工”雙主業,通過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使公司綜合盈利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今後公司將視實際經營情況,擇機剝離化工業務,從現有的“醫藥+化工”雙主業,徹底轉型為以糖尿病及腫瘤為核心的醫藥大健康產業。(記者張潤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