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也有一位“書聖”叫金正喜,你瞭解他的書法嗎?

千千千里馬


書法,不僅在中國深受喜愛,在國外尤其是東南亞影響深遠,遠在唐代,就傳播至朝鮮、日本等國。



金正喜是朝鮮王朝時代的人物,生於1786年,死於1856年。朝鮮李朝金石學家、詩人。

青年時跟隨父親金敬魯到中國,結讓阮元、翁方綱等,得到他們的指點。


朝鮮書法以往受趙孟頫的影響極大,但金正喜卻走了一條不太一樣的路,他重古拙,佈局上善於在不對稱中見和諧,他的作品拙中見巧,剛勁奇崛。

日本這個國家很有趣,其來歷有多種段子,比如有說是徐福帶五百童男童女建立的,最好玩的莫過於,說是潘金 蓮帶著與武大郎所生兒子創國的,扯遠了,哈哈。


但日本人愛學習,早在唐代就派人來中國了,書法也是那時傳到了日本,比顏真卿晚一百來年的空海,也是那時來到中國,併成為日本書法的鼻祖。大量的書法真跡及法帖也是那時去了曰本。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空海作品


千年蘭亭


金正喜字元春、號秋史,又號阮堂,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朝鮮的“書聖”。

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很早便跟隨父親出訪中國,還拜了清朝著名的書法家阮元、翁方綱為老師,他是一個非常尊敬老師的人,以“翁阮”為自己的號,以表示對二位老師的懷念,“阮堂”這個號就是“阮元堂前弟子”的意思。

他還作為朝鮮冬至謝恩副使的職位出訪過中國,可是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因為受到一些事情的牽連,被貶謫到了朝鮮的濟州島上,在孤島上呆了9年的時間,後來結束了流放,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又一次被貶,可以說他的仕途一路坎坷,有點像中國的大書法家蘇東坡。



可是在島上的這些時間,也讓他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展,這個島是著名的流放之鄉,上面有很多不得志的文人,在這裡能夠沉澱自我,有一些人反而在藝術上有了成就,其中就有金正喜。

我們看金正喜的書法,遠不同於同一時期的中國書法,他沒有繼續學習元代以來的趙孟頫和董其昌的書法,也沒有學習清代的碑學書法,而是直接學習宋代的蘇東坡的書法,這和他與蘇東坡有著相似的經歷可能有關係。

同時,他的篆隸寫的也很好,落落大方,用筆自然但不隨意,楷書在顏體的基礎上參入行草書和隸書的筆法,氣勢雄強,有一點南宋張即之的味道。

總體上他的書法給人一種很有氣勢的感覺,用筆的跳躍性很強,字體充滿了活力,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對於“書聖”金正喜的字你怎麼看?


不二齋


朝鮮時代的金正喜,他是一位朝鮮的“書聖”。

金正喜出身於朝鮮兩班貴族家庭,家世名門,但他自己一生坎坷,命運多舛。

朝鮮書聖金正喜是朝鮮時代最著名的大書法、大畫家。

金正喜1840至1849年的他即將成為冬至謝恩副大使出國的時候,遭人彈劾,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由於金正喜一反數百年來獨尊趙孟頫的中國傳統書風氣候,大膽創新,創造出自稱一派的宗師級別書體,故而被朝鮮書法界稱之為“書聖”,“朝鮮時代書法歷史上的開門始祖”等榮譽。他的學述文章也非常厲害:如《阮堂尺牘》、《覃研齋詩集》、《禮堂金石過眼錄》、《阮堂集》、《實事求是說》等等。

金正喜的書法脫胎於中國傳統隸書,他的書法與傳統書法比較,其注重古拙的華麗,在市局上注重畫感,特別善於在書寫時出現不對稱的情況下,見和諧之書法功力,且筆觸有力無比,致使筆下的字始終充滿著“生命的活力”!

金正喜有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最低潮。由於朝鮮時代的內部爭鬥,因牽連數案,被流放到濟州,在這座蠻荒的孤島上度過了九個多年頭的春秋。

請大家欣賞中國傳統書法--筆者書法作品!








祥禎


不瞭解,沒聽過。

不過看你發的照片: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略窺一斑。

看第二幅行書好像有蘇軾的筆法影子。

第三幅隸書好像有金農的結構及筆法。

第一幅有點清末民初的風格。有點歐體的影子。



諾亞方舟蕩乾坤


金正喜,(1786-1856)字元春,號秋史,出身貴族。

曾拜清朝翁方剛,阮元為師。是朝鮮最傑出的書法家,畫家,金石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實學派思想家,被譽為“朝鮮書聖”。





玉華設計藝術


給山無盡 筆者的良知永垂千古!


久久108864651


金正喜的書法蒼勁有力。


qqtwtw


罵人呢,朝鮮也就是現在的韓國,漢字都沒有,能有書聖?


雲淡風輕140750070


太極書法,高鬼也。


練江泊客


只知道是朝鮮的書聖,沒有詳細瞭解。抱歉!

藉此機會談談對書法的一些個人看法,也可能從側面增加對其的瞭解。

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的國粹傑出代表之一,其根植於傳統哲學的意境表達,提倡含蓄之美,注重自然之法,不穿鑿附會,不扭曲作態,不刻意經營,因而達到了無為之為,無味之味的高妙境界,深受世人的喜愛。完成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光輝路程。

書法重在與寫。意在筆先,筆盡意在,運思揮毫,雖筆不周而意周也。

當代書法作品盛行,而古時則是藝術品傳世。當然,隨著筆墨當隨時代,隨著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的不斷演變,書法者若沒有了塵世堆肩,相信現今會有好的藝術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