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祖孫白手起家打天下;西夏初升,西北版圖再現三國殺

導讀:五代時期,中原政權無論誰當家,党項人都不得罪。俯首稱臣獲得冊封和賞賜。但是到了宋朝,党項對宋的態度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一面,甚至決絕的做了切割-自立大夏國。

究竟是什麼原因,發生了什麼,讓党項對中原政權的態度大變?五代時期,雖然党項對中原政權雖然不像唐朝一樣懷著感恩的心態,至少保持了表面的恭敬。何以到宋朝演變成刀兵相加了呢?事情還得從一個人說起,他就是宋朝初年的的党項首領李繼捧。太平興國三年党項首領、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病逝,宋太宗冊封李光睿兒子李繼筠為檢校司徒、定難軍節度觀察留後。次年,宋征討北漢,李繼筠派軍隊列陣黃河,助攻宋軍。僅僅一年以後,李繼筠死,弟弟李繼捧繼位。三四年間,党項首領變更了三次,政局動盪、人心不穩。

宋朝高層原本對於党項的計劃還是按照前朝的做法實行羈縻政策,實行以夷制夷。可剛剛繼位的定難節度使李繼捧給了宋朝一個天大的驚喜,同時而來的還有延綿多年的兵災戰禍。

剛剛繼位的李繼捧深感李氏內部的動盪不安,從自己的思維模式出發於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率領部族親貴等五萬餘戶請求內附大宋,並獻上定難軍轄制的銀、夏、綏、靜、宥五州地圖賬冊。這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把宋朝高層樂懵了。畢竟與聽調不聽宣的世襲割據勢力相比,如果能中央直轄的話那是天大的好事。欣喜之下,宋太宗賜封李繼捧彰德軍節度使,賜名趙保忠。在東京開封賞賜府邸,讓党項親貴遷居東京,同時出兵直接佔領五州。問題就出在這兒,從唐朝賜封拓跋思恭定難節度使開始,党項一族就已經作為藩鎮出現。到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各個節度使紛紛擁兵自重,或明或暗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否則哪來的十六國政權?宋朝初立,有感於藩鎮之害,才有了著名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這麼大的五州之地,說交就交了?很快,党項內部反對的聲音出現了。

半個世紀,祖孫白手起家打天下;西夏初升,西北版圖再現三國殺

党項拓跋部世襲五州之地歸宋,灰色党項部分為其他幾部的範圍

李繼遷反宋

党項拓跋部五州之地辛苦經營了數百年,輕易的被李繼捧就雙手送給了宋朝。遊牧血脈的党項在自己領地揚鞭策馬多好,不是誰都想去開封那個城市裡過富家翁的生活。本來內部就動盪不安的党項貴族迅速裂變成為兩大勢力。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站了出來,堅決的說不。這部分勢力,藉助李繼遷乳母病故發喪的機會,在靈柩中攜帶大量的兵器出城(否則,宋軍不會允許私人武裝的出現)。攜帶武器的李繼遷帶領手下來到了夏州東北的地斤澤。《宋史·夏國傳上》:李繼捧以夏州歸宋,其族弟繼遷“與其黨數十人奔入地斤澤,澤距夏州東北三百里”。 這裡水草豐美,宜於遊牧,李繼遷很快拉起了兩萬人的武裝。地斤澤地區位於河套中部,與南部之間有沙漠阻隔。此地易守難攻,宋軍攻打必須先度過沙漠。可在這種情況下,李繼遷很容易以逸待勞的攻打勞師以遠的宋軍。所以地斤澤成為李繼遷反宋的最佳基地。他在這裡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先後迎娶党項南山野利氏和契丹的公主為妻。獲得党項南山部族的追隨和契丹的冊封。李繼遷不斷的發展壯大,不斷利用騎兵的快速突破襲擊宋軍。先是詐降攻取銀州和綏州,宋朝被迫假模假式的冊封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相當於變相承認了李繼遷的政治地位。此後的10年間,党項和宋軍不斷你來我往互相攻殺。宋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繼遷攻陷了靈州,改名西平府作為自己的國都,初建政權。屢戰屢敗之下,宋朝不得不將党項拓跋部的五州之地歸還李繼遷以求和平。之前,西北諸州之所以宋朝不願意放棄,除了面子上放不下以外,還有就是這裡有關鍵的養馬之地。宋朝是殘缺的王朝,先天金甌不全。通常大一統王朝的的養馬之地無外乎漠北高原和西北祁連山脈。宋朝北部有契丹,馬匹來源想都不要想。再失去了西北幾州,就不僅僅是國土上的損失了,更是中斷了馬匹的供給。終宋一朝,騎兵始終捉襟見肘,無論對遼、西夏、金還是後來的蒙古基本上都是以步兵為主,無法展開大規模的反擊的原因就在這裡。

半個世紀,祖孫白手起家打天下;西夏初升,西北版圖再現三國殺

定都西平府

李德明時代:承上啟下

宋景德元年秋,宋遼之間的戰爭爆發。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御駕親征,到澶州督戰。遼軍擅長野戰,攻堅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宋遼議和,史稱澶淵之盟。在宋遼征戰的時機,李德明走上了前臺(李繼遷死後,李德明繼位)。李德明按照父親李繼遷“上表附宋”的政治遺囑向宋朝進表(名義上的),被宋冊封為定難節度使,宋夏暫時取得了和平的局面。同時,李德明向遼進表稱臣,被遼冊封為平西王。在與東邊兩大強國締結盟約不會腹背受敵後,李德明把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和吐蕃角廝羅地方勢力。党項先後攻取甘州和涼州,控制了河西走廊。還把黃河邊立新都興州(也就是後來的東京興慶府),和原來的都城西平府並稱為夏國的二京。公元1031年,李德明病逝,傳位太子李元昊。

李元昊時代:帝國初升

元昊繼位後,立刻進行改革。廢除漢姓李、趙等賜姓;發佈禿髮令;恢復党項傳統,以保持民族野性。創立西夏文,改革軍事制度等等。通過改革,党項政權的向心力大大加強。如果說之前的党項首領還僅僅滿足割據一方當山大王的話,那麼此時民族向心力爆棚的党項人的建國熱情就呼之欲出了。猛虎率領的群狼和綿羊率領的群狼結果是截然相反的。在元昊的帶領下,党項逐漸從吐蕃角廝羅政權手裡把瓜州、沙州、肅州等地納入了党項版圖。至此,党項版圖基本達到全盛。下轄22州,方圓約300萬平方公里。史料記載西夏版圖“東盡黃河,西接玉門,南臨蕭關,北控大漠,方圓兩萬裡”。

半個世紀,祖孫白手起家打天下;西夏初升,西北版圖再現三國殺

西夏帝國初升疆域

萬事俱備的党項人迎來了民族歷史上的巔峰。公元1038年,而立之年的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夏,史稱西夏。從李繼遷逃到地斤澤白手起家到孫子元昊而立之年登基為帝,僅僅過去了五十多年,也許這樣的結局也是李繼遷不曾想到的吧。西夏如同紅日初升般的走上了歷史舞臺,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與周邊的宋、遼、金、蒙古等政權不斷廝殺,憑藉僅僅300萬人口的基數,雄霸西北近200年,可敬可佩。

結論:如果宋朝對待党項仍然按照原來的王朝一樣,任其割據,可能西夏作為一個國家也許不會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上。正是由於宋朝君臣在沒有絕對強大軍事實力的情況下,妄圖一口吞併党項祖傳五州之地,最後落得雞飛蛋打的結局。如果歷史按照理想中的演繹:妄想一下,也許宋朝不但不用給西夏歲幣,還有可能抽調党項士兵為僱傭兵,購買足夠的戰馬壯大騎兵,按照哥薩克例也許是另外一種結局。歷史沒有如果,宋朝的以文馭武的制度不改革的話,宋朝依舊是那個外戰外行的大宋。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煩勞扶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