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蔡文姬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蔡文姬自小就“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由于生逢东汉末年的乱世,她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命运悲苦,坎坷多舛,以名门望族的金枝玉叶,饱经乱世沧桑。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少女多才,十四岁便成远近闻名的才女

东汉时代,外戚弄权,宦官乱政,但士族大夫也受到广泛尊崇。蔡文姬生长于官宦之家,她父亲蔡邕是东汉名土,修养广博,书法与文采齐名,又精通音律,善制古琴。蔡家藏书多达四千卷,藏书之丰,称冠当时,蔡家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蔡邕有把“焦尾琴”,据说是他有次看到吴人用梧桐木烧火做饭,听到炉膛中木头燃烧爆裂的声音,知道这块木头是做琴的好材料,就跑到厨房从火中抢出这块木料,晾干,去掉烧焦的皮,按宫商,调音律,终于制成一面音色绝美的古琴,由于这段琴材的一端已被烧焦,所以称为“焦尾琴”,位列中国四大名琴之一。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蔡文姬六岁时,蔡邕在家中弹琴,忽然琴弦断裂,室内的文姬听到琴音变调,就对父亲说:“父亲,第二根琴弦断了。”蔡邕惊讶之余,又存心想试试女儿在音乐上的造诣,就故意弄断第四根琴弦,文姬一听便知。父亲问她何以辨认出来,文姬说:“父亲常说,古人季札听琴声,能预知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声,能判断战场上的胜败,女儿时常听琴音,自然能分辨得出来。”

汉灵帝时,蔡邕曾仔细校对古籍,发现经籍中有多处错误,他就引经据典,查找出处,逐一订正并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供学生们观摩学习。石碑上所刻的蔡邕的书法章法自然、笔力古朴、跌宕有致。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梁武帝曾称赞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文姬自幼研究书法,慧心灵腕集于笔端,少年时便已尽得父亲真传。她的书法飘逸而不失庄重,十四岁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德爱礼智,才兼文雅,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

曹操曾在一次闲谈中,对蔡文姬表示出蔡邕家中曾经藏书丰厚,很想一观。但蔡文姬说经过战乱流离,藏书已经全部遗失,但还能背出四百篇,于是她凭记忆全部默写出来,文无贻误,足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早年丧夫,被胡兵俘虏,在胡居住十二年

蔡文姬成年之后,应父母之命,嫁给祖籍河东的太学生卫仲道,二人琴瑟和谐,相爱甚笃,可是才不过一年丈夫突然病故,公婆怪她不生儿子并且克夫,将她赶回娘家。蔡文姬又回到了洛阳的蔡府,她埋首于书卷,整日弹琴谱曲、挥毫练字,她既怀念与丈夫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也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暗自垂泪。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各地烽烟四起,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迅速扩大,董卓进军洛阳,把持朝政,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颇有名望的蔡邕,将他的官职一日之内连升三级。后来王允设计,董卓伏诛,蔡邕有感于董卓的知遇之恩,伏尸一哭。王允大怒:“董卓倾覆汉室,实为汉贼,蔡邕身为汉臣,居然为叛国贼悲伤,一定是董卓的同党。”坚决要将蔡邕处死,蔡邕请求接受黥首刖足之刑,期望以病残之躯完成《汉史》的编纂工作,士大夫也多爱惜他的才华,向朝廷请命,免去他的死罪,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伙同北方的胡兵进犯长安,无依无靠的蔡文姬也被胡兵掳走。蔡文姬的《悲愤诗》深刻描绘了战乱带给百姓的痛苦。被胡兵所掳后,蔡文姬被迫前往边荒胡地。一路上经受了数不清的辛酸屈辱,“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袁绍落败,中原初定,一代枭雄曹操已称霸北方,他曾师从蔡邕,势力稳固后,想起恩师还有个女儿流落匈奴,就以周近为使者,带上黄金千两和白璧一双,到匈奴交换蔡文姬回中原。这时的蔡文姫已经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了,并生育了两个孩子。使者的到来让蔡文姬身陷两难境地,一边是母子亲情,一边是故土家园。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替夫求情,二人归隐山林

她回归汉朝后,写下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表达了对留在匈奴的尚未成年的儿女的思念。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今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诗人将发自内心的恋子之情展现于笔端,读来令人唏嘘,感人肺腑。

《胡笳十八拍》在文学史上占具有一定的地位,我们仿佛看到孤烟直冲云霄的大漠中,一个思念故土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离愁别绪飘散在远方。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称“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曾事二夫,又经颠沛流离,还时常思念留在胡地的两个儿子。而董祀正值人生壮年,通书史,谙音律,得于曹操的安排,勉强接纳蔡文姫,因此二人的婚姻生活中总有些无奈之感。时隔不久,董祀犯法,被判处死刑,文书已经下达了,蔡文姬十分焦急,连忙跑到魏王府求见曹操,为丈夫求情。

当时大臣、名流学士以及外地使节都坐在大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介绍说:“蔡邕的女儿曾在胡地流落多年,如今她就在门外,我请诸位见一见。”时值隆冬季节,曹操看到蔡文姬蓬头垢面,袒露双足,心中十分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蔡文姫跪在曹操面前为丈夫磕头请罪,说话诚恳,语气真挚酸楚,众人也深深的同情她。

蔡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最后了无音讯


曹操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现在只需要一名勇士,一匹快马,就能挽救一条被冤枉的性命,大王为什么不能做呢?”曹操深以为然,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二人归隐山林,沿着洛水而上,居在松林浅唱,泉水低吟的山林中,了无音讯。经历过三次嫁人,两次生离死别,最终有了幸福的归宿。正是因为经受过乱世沧桑,蔡文姬才会更加珍惜丈夫的情谊。一生颠沛流离,应该赠与她一片清幽的土地,放飞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