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老师带给学生的改变是什么?从接收者,到成为发出者

《老师好》,老师带给学生的改变是什么?从接收者,到成为发出者

《老师好》剧组

在电影《老师好》里面,苗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希望学生们都好好的。你们好,我的工作就有了意义。

可以说,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或许多年以后,我们才能明白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才会想起他的好来。

那么,综合全剧内容来看,老师带给学生们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学生们从接收者,经过成长,最终变成了发出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下:

1、老师是发出者,学生是接收者

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几乎是呈现一边倒的形式,那就是老师是发出者,学生是接收者。

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师负责发号施令,学生们只是听从命令,尽管内心多少还是带有点不满的情绪,但是也基本都会听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洛小乙,因为进门的时候没有敲门直接进来,被苗老师叫到门外,要求喊报告才能进门,由于老师没有答应他进来,所以他就一直在喊下去。

这件事情表明,教室里的规矩是苗老师立的,他说的话就是一言九鼎,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权威,自然不可撼动。

《老师好》,老师带给学生的改变是什么?从接收者,到成为发出者

于谦饰演苗老师

在这部分的电影叙事结构里,老师是故事和指令的发出者,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大多比较循规蹈矩,被动接受指令,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具体的每一件事情。

这里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安静同学。她身上的那种怯生生的样子,人如其名,说话声音小,走路时候两手抱着肩膀,对于外界的防范意识特别强,安全感缺失,那种表情和神态,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表明了接收者和发出者的关系。

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让电影从一开始就很抓眼球,迅速吸引了观众,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把观众带回到那个年代,那个青春岁月,塑造了一种强大的荧屏叙事张力。

2、老师是发出者,学生既是接收者,也是发出者

影片《老师好》进入到第二阶段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又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学生们开始慢慢熟悉,他们逐渐三五组团,开始和苗老师斗智斗勇。

在这个阶段里,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者,而是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接收者,也是发出者。

仔细梳理了以下,为了挑战老师的权威,向他示威,学生们大概做了这么几件事情,一个是针对老师的自行车下手,不仅拆下了后挡板,而且给自行车刮掉了油漆,最后还把自行车吊在操场,展示给大家看。

《老师好》,老师带给学生的改变是什么?从接收者,到成为发出者

秦鸣悦饰演关婷婷

一个是对老师的水杯下手,刮掉了上面的字,让“奖”字变成了“大”字,以挫挫老师的锐气。

苗老师当然不会认输,他见招拆招,都很好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3、学生是发出者,老师是接收者

影片《老师好》到了第三个阶段后,故事又开始了有了新的变化,这里学生们开始变成了发出者,老师成为接收者。

最典型的例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大家利用晚自习,打着手电,集体出去给老师找丢失的自行车。一个是大家出去给关婷婷的演出加油助威,教室里空荡荡的,苗老师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回忆起自己的学生岁月。一个是安静骑着自行车去上级部门反映,帮助苗老师,却遭遇车祸,大家跑到医院时候,看到苗老师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心情低落。

在这三个例子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老师的形象没有了刚开始的威武,甚至少了很多威严,变得更加谦和,不是那么的强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难题与烦恼,如何处理这种难题,既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也有日常生活阅历相关。

在这个阶段里,学生们成长起来了,大家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老师却没有了以往的威严,展现出更多的无奈的一面,电影通过这种对比的手法,形成的前后落差,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以上这三个阶段,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老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们成为了主角

电影《老师好》想表现的,并不是老师的变化,而是学生们的成长,因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好的发展,是老师的任务。只有学生们快乐成长,老师的工作才是做到位的。

《老师好》,老师带给学生的改变是什么?从接收者,到成为发出者

青春校园

这种主角的身份变化人,让学生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独立行为的机会,恰恰是说明了,老师的教育有方,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激发每个人内心的能量,从而实现学生角色和个人价值的两者统一。

当然,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一个接收者,还有如何做好一名发出者。

老师角色的转变,体现了电影叙事结构的完整,以及过渡的自然有序

老师从发出者的角色,变为接收者,而学生从接收者变成发出者,这种前后的角色转变,很好地体现了故事的流畅性,尤其是中间的那个环节,老师是发出者,学生既是接收者,也是发出者,体现了叙事结构的流畅完整,过渡衔接自然有序,有张有弛,恰到好处。

这根埋伏在故事中的主线,仿佛一根看不见的红线,轻轻地串起了整个故事,让人在迷雾中看到了那丝光明。

最终,学生们想念的老师,不仅是教会他们知识的那个具体的,严厉的,令人有几分畏惧的老师,还是那个教会他们思考和行动的那个抽象的,鼓励的,支持的,放手的,安慰的,令人有几分发自内心的敬重的老师。

这份尊重,历经地久天长,而不会改变。

《老师好》,老师带给学生的改变是什么?从接收者,到成为发出者

清泉

正是因为它恰好在学生们的成长阶段,恰如一股清泉,注入了他们的内心。这种值得回味的甘甜,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伴随他们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