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近日,在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后,四川、南京、北京、海南等地区又对校外培训机构有新的要求。

四川


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5(2019)》,报告披露了四川省拟推出的重磅举措,其中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总量布局规划。

《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总量布局规划》《四川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的通知》等文件,已形成初稿,将尽快出台。


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未来,四川省将“抓大放小、优化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改造和提升现有校外培训机构。

《报告》指出,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总量布局规划,在各地有证有照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基础上,按10%的比例上浮,明确各地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总量。

暂停新批城区(设区的城市)开办资金(或注册资本)少于100万元、县(市)开办资金(或注册资本)少于30万元的小型培训机构。新批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坚持“退二进一”的原则,即被吊销2家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方可新批1家校外培训机构。

大型校外培训机构拓展经营,主要依靠走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现有单体小型校外培训机构的路子,提高大型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份额。鼓励小型培训机构通过自身改造升级,推动实现上规模、上品牌、上档次。

四川是首个计划控制校外培训机构总量的省份,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8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也未对培训机构总量作出限定,其他省份会不会效仿,尚不可知。

假如之后有其他省份跟进,基本就能定性是一个明显的政策信号了,行业或迎洗牌。淘汰、整合、升级的进程会越来越快。


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南京


发布规范意见,再上“紧箍咒”


近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给校外培训机构再上“紧箍咒”。

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载明的培训项目及培训内容,开设课程、选用教材、组织教学。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应当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当地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不得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幼小衔接”等“小学化”教学,除寒暑假外不得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全日制培训。

并重申:不得聘用中小学校在职教师;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以及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用。


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北京


严禁选拔学生,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


近日,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发布了《北京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介绍了今年北京幼升小、小升初的相关政策。与2018年相比,今年的入学政策更注重学生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以及在入学纪律上管控得更加严格。


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1、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

根据《意见》,凡年满6周岁(2013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

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继续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

与2018年相一致,对于北京市户籍无房的家庭,《意见》提出,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区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的,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

2、小升初:根据学生志愿派位入学

《意见》要求,各区教委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等因素,按相对就近原则,合理划定学校服务范围,根据学生志愿进行派位入学。

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就近登记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在学区内随机派位入学,保证每位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

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监控。

3、非北京户籍学生:准备证明材料

《意见》提出,非北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居住登记卡)等相关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4、严禁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规范入学纪律上,《意见》提出8个严禁——

➤ 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 严禁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严禁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以培训班、校园开放日、冬夏令营等形式提前招生,选拔生源。

➤ 严禁初中校违规在小学非毕业年级提前招生。

➤ 严禁任何学校以实验班、特色班、国际部、国际课程班等名义招生。

➤ 严禁以寄宿招生方式招收非寄宿学生。

➤ 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随机均衡编班,严禁分班前组织考试,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

➤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曲解宣传入学政策,炒作公办学校排名,将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

➤ 严禁任何学校私自招生。


海南


在线学科类不备案不得招生培训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海南省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简称“通知”)。


严控培训机构总量,新批 1 家前必须吊销 2 家!



1、线上教育培训机构要进行备案

通知强调,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互联网等通讯技术在线开展培训活动的,必须到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同样遵守本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在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必须将培训班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内容在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审核,未通过备案审核的班次不得招生培训。

2、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通知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是指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适龄儿童)设立或招生,开展非学历文化教育的培训机构。

具体包括,招收幼儿园、中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招收幼儿园、中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语言能力、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校外培训机构。

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事业单位,招收幼儿园、中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前述学科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培训活动的,需遵守本办法相关规定。这也意味着在海南省内的幼儿园、学科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另外,通知还鼓励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海南省举办高水平的校外培训机构。国外教育机构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应与我国教育机构合作,并应遵守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外商投资的各项规定,依法享有各项优惠鼓励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