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一刀切”傷了民心!

不要让“一刀切”伤了民心!

以封山禁牧為由對養羊戶下達禁養令,一紙簡單粗暴的禁令,一張快速全面清理的時間表,弄得養殖戶欲哭無淚,血本無歸,傷了農民的心;以美化城市景觀為由,強制統一更換所有商鋪招牌,傷了商戶的心……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在公共政策執行中採取“一刀切”“一鍋煮”的工作方式,導致產生負面影響的新聞不少。在老百姓中產生不好的印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去年,《人民日報》針對某地推廣清潔能源取暖,結果嚴重影響群眾溫暖過冬的典型案例撰文,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刀切現象,看似不折不扣堅決落實,實則是不願作為、不會作為、不敢作為的懶政”。現實中,這種懶政思想確實是滋生“一刀切現象”的溫床,但從深層次看,還是施政中不能實事求是,不會為、不善為甚至不敢為造成的,其中不排除急功近利的因素,也不排除怕擔責而罔顧客觀實際、生搬硬套上級精神的情況。種種因素的疊加,造成“一刀切現象”在執行政策中層出不窮,難以根除,民怨很大。為此,結合基層實際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從根源上解決好“一刀切”問題。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自然環境、風俗習慣、人文環境差異性大。中央和有關部門在頒佈實施政令時要加強基礎調研工作,充分考慮地方工作的差異性,制定相關法規和政令的時候要更加強調和注重發揮文件的綱領性和原則性作用,不宜抓得過細,規定得太過具體,要給地方在執行政令的過程中留有一定的執行空間和餘地,便於地方結合實際開展好工作,也有利於法規政令的穩定持久。

在當前積極推進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和強化追責問責的大環境背景下,基層一些幹部出現不敢擔當、不願作為的情況,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幹部撂挑子辭職的情況。面對這種情形,在問責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問責機制的調查研究,既要看到問題的現象,也要看到問題的本質,查找出錯的根源所在才是關鍵。要進一步加大研究容錯機制,確保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容錯機制的落實,鼓勵基層幹部勇於擔當、敢於作為,治土有方、守土有責,在落實和執行上級法律法規和政令過程中敢於因勢施策,不搞“一刀切”。

要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嚴把選人用人關,把那些能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百姓冷暖、正視群眾利益的幹部用起來。只有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避免出現只顧數據好看、只管政績漂亮,卻忽視老百姓真實需求的現象。同時還要注意加強對幹部的教育培養,切實提高幹部執政執法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確保政令在地方得到科學有效的實施。

在國家治理層面上,“一刀切”做法有深刻的制度原因。在實踐中,政策制定和執行時常面臨著中央統一性和地方靈活性的矛盾,中央的統一性旨在維護政策實施,在全國實現同樣事情同樣對待,而地方的靈活性是為了政策實施能夠符合現實情況,實現政策的有效性。如果賦予地方政策執行的裁量權或靈活性過大,也會導致中央的政策目標在各級政府的治理中被層層消解,每個地方都會強調自己的特殊情況,最終使得中央決策無法落實。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還是在於思想上,就是執政者能否站在人民的立場和利益上考慮問題。好政策的落地,不僅要有嚴和實的執行,還要符合民意,以人為本,這樣才會讓政策具有生命力。“以人為本”不是一句空話,有關部門在制定和執行政策的時候應多多融入“人情味”,切莫再讓“一刀切”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傷了民心。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