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還在“頭腦風暴”,你已經會用“魔幻劇場”

“越用越沒用”的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是我們熟悉的一種工作方法,日常的會議討論已經離不開它。細數下來,頭腦風暴的優點可就太多了,你可以在百科上感受到它的光輝,但是,我要說的不是讚美,恰恰相反,我要來黑一把它,因為所謂的頭腦風暴,不過是一種理想化的存在。

回顧過往工作,你有沒有發覺風暴了半天,最後結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見效?至少我是有過切身感受,每個人看似暢所欲言,其實都有所保留,即時你的想法再好,也總會不自覺地附會於多數人,如果有領導加入,則很容易從去中心化的討論演變成雞血式的演講模式,從“人人有話說”變成“順著領導說”,徹底喪失頭腦風暴的意義和初衷。

為什麼會失效?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頭腦風暴看似可以天馬行空,實則是跟企業文化密不可分的,倘若你在的這家公司就是老闆獨大,一人說了算,那麼說得再好聽,討論在熱烈也不過是走走形式,員工沒辦法敞開心扉,更別說指望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看法和建議了。而且隨著你待在公司裡的時間越長,這種模式越會固化,甚至被同化,從“有好想法但不能說”發展成“反正又不說乾脆也別想”的這種連思考都懶得做的消極狀態。

換句話說,在特定企業文化下使用頭腦風暴,用得越多,死得越快。

有比頭腦風暴更高效的方法嗎?

所有文化的背後都有一套規則作支撐,比如007的“不出局”既是一種文化,又是一條鐵律,規則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團隊文化,頭腦風暴為什麼會失效?因為頭腦風暴是一套“弱規則”,在面對規則更為強大的企業面前,只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就是在某些企業裡進行頭腦風暴形同雞肋的緣故,而要尋求改變,激發更多人的創造力,就需要一套由“強規則”構成的方法,這種叫做【魔幻劇場】。

在小說《荒原狼》裡,赫爾曼·黑塞構想了一個沒有約束、允許任何思想存在的第三空間,如果我們需要探討全新的方案,那就可以進入這個新空間中,進行腦力激盪的遊戲。


當別人還在“頭腦風暴”,你已經會用“魔幻劇場”

頭腦風暴VS魔幻劇場


魔幻劇場和頭腦風暴有什麼區別呢?

相比之下,魔幻劇場更加瘋狂,它“只對瘋子開放”,想法越離奇,最後收到的效果就越好。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建立起一條強大的規則,即“提出自己認為最瘋狂的想法”,同時“其他人不要下結論”,這時候再豐富一層,“把所有人的想法可視化”,可以直接在會議室的白板上畫出來,在得到一個滿是奇怪點子的白板後,再“通過協商確定一個認可度最高的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幾點,首先要讓大家明白這是個遊戲,好比做思想實驗,達到真正的暢所欲言;其次是無論說出來的想法有多麼荒謬和不靠譜,都要優先採取接受態度,減少創意產生的摩擦力;然後是讓每一個想法呈現出來,得到足夠的重視;最後

是設定一個時間限制,保證參與度,避免疲勞戰。

【魔幻劇場】規則總結

1.只對瘋子開放的思想遊戲。

2.對所有想法採取優先接受。

3.將想法得到可視化的呈現。

4.協商選取最優方案。

5.時間限制。

我認為還應強調一點:足夠瘋狂。就如喬幫主所言: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