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伍子胥當初做了一個選擇,註定了他以後不凡的成就

小說:伍子胥當初做了一個選擇,註定了他以後不凡的成就

伍奢有兩個兒子,他們父親雖然被抓進宮了,但是他們並沒有作為通緝犯的自覺,因為這場謀反的罪名是被誣陷的,並不是他們真有謀逆的想法。

如果早有這個想法,那他們一定會事事小心,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著怎麼逃跑。

他們有點被動,早上父親被抓走了,下午,宮裡來了官兵,說要讓他們兩個進宮。

說是他們兩個去了,就把他們父親放出來。如果不去,他們的父親就會被處死。

有點類似囚徒博弈,但這個博弈的規矩有點無理取鬧。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怎麼可能他們兄弟兩個人跟著進宮就把父親放出來。跟著進宮是多麼好的一網打盡的機會。

不進宮還有逃跑的機會,進宮必死。但是不管他們進步進宮,伍奢可能都已經羊入虎口。但是楚平王把話放在這兒了,進宮是為了救你們父親,不進宮,殺了你們父親你別怪我,是你們自己的選擇,這是一個甩鍋的好藉口。

楚平王已經打定了主意了,認定了伍奢這倆兒子不敢不進宮來。

對他兩個兒子,伍奢確實很瞭解的,他知道自己的大兒子肯定會進宮來,但是二兒子就很難說了。

楚平王說要召見這倆兒子的時候,伍奢就義正言辭地說了,你痴心妄想。你殺了我,我那兒子一定會為我報仇的。

楚平王不信這個邪,所以想出瞭如果不來就把你們父親殺了,來就放了你們一家的好主意。

這個只是計策,就算伍奢的兩個兒子都進宮來,他們一家不會被放,反而是自投羅網,讓楚平王把他們一網打盡。

想報仇可就沒有機會了。

楚平王的信使來到了伍奢的家裡,見到了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做伍尚,是個忠孝節義的讀書人,聽到使者說的這個條件,他是悲從心來,老父親被楚平王抓走,眼看就要被楚平王冤枉斬首,他怎麼能不傷心啊,他說,我要跟著使者進宮,我不能眼看著父親就這麼被殺。

這時候伍奢的二兒子並沒有這麼感情用事。

伍奢的二兒子叫做伍員,字子胥。長得是劍眉星目,一身的腱子肉。跟他哥哥不一樣,他哥哥好文,他好武。腦袋靈活,又有一身的好本領。

我們現在都認識這個叫做伍子胥的人,是的,他之後的所有能讓他在歷史上留下彪炳史冊的記錄的事件都是因為這次這個選擇。

他知道去也是死,不去還能找機會報仇。

伍子胥當機立斷,攔住了他的哥哥,對他哥哥說,兄長啊,你不能糊塗。這楚平王擺明了,設下了圈套了,他要是想放了父親,怎麼會又召咱們兩個進宮呢。這就是要一網打盡。

但是他哥哥聽不了這個勸,他覺得父親要是這麼死了,自己可也沒臉活了。

他說,“兄弟啊,我知道這裡面有圈套,但是,我總不能眼睜睜看著父親被楚王殺了啊。他一個人到了黃泉路也該孤獨的。”

伍子胥拉住他哥哥,悄悄地說,“我們這就逃走,以咱們兄弟兩人的能力,異日東山再起也不是難事,到那時候我們再回來替父報仇。”

“這太危險了。太難了。”伍尚說,“弟弟啊,我怕我辦不到。楚國如今這般強大,我們怎麼可能報的了仇。我去宮裡陪父親,就是被殺,也不能讓父親一個人孤零零的。”

伍子胥咬了咬牙,看著他的哥哥,無可奈何。

宮裡來的人又再在促了,留給兄弟兩個人逃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伍子胥看到哥哥似乎真的沒有想要逃走的想法,真是心裡難受極了。

伍尚站了起來,對使者說,我跟你們先去吧,我弟弟他要冷靜想一想。

使者帶著伍尚進了宮。他們又要去帶伍子胥進宮,伍子胥打定了主意不肯進宮,他從房裡拿了兵器威脅使者。

這次來到伍奢家的使者就幾個人,動起手來都不是伍子胥的對手。

他們接到的王命就是帶伍奢這兩個兒子進宮,給了他們兩個條件,至於進不進宮,可以讓他們自行選擇。所以伍子胥沒有選擇進宮,他們竟然也沒有用生命去阻擋。

只能眼睜睜看著伍子胥在眼皮底下逃跑了。

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了,嘆道:“楚國啊,楚國,以後別想著清淨了!”

伍尚被帶到了楚國都城,果然不出所料,楚王將伍奢並伍尚一道殺死。

伍子胥逃跑後,不知該往什麼地方去,從諸侯國的地理位置上考慮了一番,認定吳國是最適合去的地方。

因為伍子胥當時身在造父,要去吳國需要跨過大半個楚國,道路直線距離挺遠。

因為造父是楚國的邊境,如果先出國,然後繞道,那就更遠了。

經過一番調查,伍子胥瞭解到被趕在外的太子建現在就在宋國,離造父城的距離不遠。

他們是因為同一件事情逃跑在外的,伍子胥的父親又是太子建的老師,伍子胥可以說是跟太子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

伍子胥決定先去宋國,投靠太子建。太子建作為楚國的太子,在宋國也是會受到尊重。

春秋戰國這些年裡,流亡在外的王儲都會受到其他各國的優待,當年晉國的重耳,就是流亡在外很多年,到每個國家都會被各個諸侯國奉為上賓,甚至還會把自己的公主嫁給他。

就是看準了這些王儲有一天可以登上王位,這樣諸侯國就成了外戚,裡面有著些聯姻的因素可以給國家帶來多年的安定。屬於奇貨可居。

但是流浪在外的太子建,並沒有這麼幸運,當時宋國也正處於內亂之中,對這個被楚王拋棄的太子也是像對待燙手山芋一樣的看待。

伍子胥到宋國投奔太子建,也是像藉助太子建的力量,積攢一些實力。

到時候楚國讓太子建領導,伍子胥也是願意的。

他現在可以說是跟太子建是同仇敵愾。

但是宋國是在沒有可以下手的地方。不能幫助他們壯大實力。

伍子胥便跟著太子建又去了鄭國。在鄭國他們能否恢復元氣,成就一番事業呢?

下回我們繼續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