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角兒”的好壞,是維繫它能否延續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戲不好看,不吸引人。

為什麼呢?原因很多,但是,當今舞臺上的那些所謂“名角兒”個人素質差是主要的一個原因。

板腔體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角兒的重要性。因為突出角兒,所以,出現了流派。一齣戲,劇本再好,沒有好演員的詮釋,最後也不會成功。同樣,一個漏洞百出,根本就不能算有多少文學價值的劇本,搬到舞臺上,卻因為一個頂級的好藝人的精彩表演,而大放光彩,這種現象不但是一個劇本會有,甚至外延到一個劇種,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戲曲中“角兒”的好壞,是維繫它能否延續的重要原因

嚴鳳英和申鳳梅

比如,說起黃梅戲,大家馬上就想到嚴鳳英,說起河南越調,馬上想起申鳳梅,我為什麼拿這兩個劇種舉例呢,因為,嚴鳳英在,黃梅戲便一躍成了全國劇種,嚴鳳英沒了,基本沒什麼人聽黃梅戲,聽也是聽嚴鳳英的老錄音。至於越調,過去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一代坤生大家申鳳梅的一部電影,使當時全國都颳起了越調熱。

同樣,談起京劇,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梅蘭芳。

戲曲中“角兒”的好壞,是維繫它能否延續的重要原因

京劇大師梅蘭芳

似乎梅蘭芳已經是京劇的一個代名詞了,這就是我上面說的,角兒在板腔體中的重要性,流派的產生,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角兒而來的。今天的戲曲改良,受西方戲曲觀和文化的影響,恰恰和傳統的這種戲曲架構和理念背道而馳。所以,創新的所謂新編戲,編一出失敗一出,編一出失敗一出,也就不難理解了。

以角兒為中心的中國戲曲,首先樹立的就是角兒在戲曲演出中的絕對主導地位。那麼,以京劇舉例,京劇兩百多年,得以成為國粹有三個重要因素:

戲曲中“角兒”的好壞,是維繫它能否延續的重要原因

慈禧太后

第一,從“亂彈”到宮廷洗禮。這一步,使京劇的文化屬性大幅提高,這得歸功慈禧太后,文化屬性提高的好處,是使很多劇目的文字、劇情、內容、音韻、字音都開始合理講究起來,脫離了鄉土的那些粗陋性而逐漸往文化成熟方向邁進,這一點,也是京劇稱謂國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這都得需要角兒來詮釋消化和演繹完成。

第二,藝人對文化的重視為他注入越來越深的內涵。最早的京劇稱作“亂彈”,龐雜而混亂不純不正之意,後來的一些藝術大師和文學大家合作,劇本的質量大幅度提高,但是,角兒在戲曲中的地位還是首位,也就是說,劇本的文學性提高了,並沒有搶奪了角兒的地位,只是增益而不是奪珠。

第三,一代又一代的大師出現使京劇得以成為國劇老大的重要保證。

戲曲中“角兒”的好壞,是維繫它能否延續的重要原因

京劇旦角三位大師: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

一位名角兒就是票房的保證,也是人們趨之若鶩的源頭,那麼何以名角兒在板腔體戲曲中作用這麼大呢?那就是名角兒的表演必須值錢,必須吸引人,這才是關鍵,所以,若一位所謂的“名角兒”技藝鬆鬆垮垮沒看頭,她的戲怎麼能好看值錢呢?現在這樣的“名角兒”比比皆是,你怎麼還能要求觀眾去看戲呢?

過去的名角兒,那都是實打實的舞臺錘鍊出來的,是觀眾捧出來的,而不是報紙或者專家領導體制吹出來的。拿梅蘭芳舉例,梅蘭芳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這個還不是我們自己國人這樣稱呼,是西方的戲劇大師對他的稱謂。從流傳下的資料中,我們也確實看到了一位不愧為“大師中的大師”的藝人,他的技藝如果不能征服人,中國人好說,外國人能輕而易舉的買賬嗎?

戲曲中“角兒”的好壞,是維繫它能否延續的重要原因

梅蘭芳演的楊貴妃風華絕代

芙蓉草先生說過:“梅蘭芳先生在臺上,怎麼做怎麼好看”,是這樣的。一個簡單的雲手,他拉的是那樣的悠揚大氣,如同他的唱一樣,不溫不火,那就是“恰到好處”。自然,一切都是那樣自然,表演、唱、舞、身段好像不是在表演,他就是那個個體,一件真正的藝術品,這就是角兒的魅力。

綜上,無論戲曲的改良,還是增加戲曲的其他元素,都是為展示藝人的技藝而服務的,這是主幹,如果藝人的個人素質,技術,技藝不行,那其他的再好也是白搭,這一點若不清楚,戲曲無論如何改革也註定會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