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金钥匙”,打开乡村致富路!

“像李波这样的种植大户我们村还有好几个,他们将土地流转当作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致富之门,也打开了全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的‘多把锁’,这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啊!”谈及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好处,郭仓镇大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忠胜由衷地赞道。

郭仓镇大庄村,共有人口1280人,农田1500亩。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村民渐渐发现一亩地辛苦打拼一年的收成,除去农药化肥、播种收割的费用,还抵不上在外务工一个月的工资。于是,青壮年便纷纷告别黄土地,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仍坚守着土地,挣点微薄的辛苦钱。土地的收益与农民的期望值越来越远,致使出现了土地抛荒现象。该村两委及时发现了这一苗头,为遏制土地抛荒现象,想方设法鼓励种植、养殖能手将农民的土地承包下来,发展特色农业。

46岁的村民李波就尝到了承包土地从事规模种植所带来的甜头。他去年开始承包大片农田,从事规模种植生姜。村里有片没人愿意要的120亩低洼田,他承包下来,一改传统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引进武汉优质生姜品种。这种生姜个头大、色泽亮,辣味浓,亩产高达550公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种植其它农产品翻出好几倍!李波还在本村雇佣了10多名留守妇女,每人每天付工钱70元。算下来,他每年光给村里人就开出了5万元的工资。

“多亏了村里的种植能手,他们承包了全村1300多亩土地,占全村所有农田的87%。每亩田租按500元租金计算,光田租这块,全村村民每年就有65万元的收入。”村支部书记李忠胜翘起大拇指为“致富能人”点赞。他还为村民算了一笔帐:一亩田1年的租金是500元,一家5亩田,一年的收益就是2500多元,土地还是自己的,不用付出成本和劳力,就实现了保值增效,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承包大户放手干,把特色农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土地被承包后的剩余劳动力,有的安心外出务工,有的到附近企业灵活就业,各得其所。在村里的老年人和妇女在农忙时节去做临时工……总之,村中没有闲着的人,凡是愿意干活的,都能找到挣钱的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