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怎麼學?專家為你“劃重點”

一号文件怎么学?专家为你“划重点”

一号文件怎么学?专家为你“划重点”

重慶武隆區黃鶯鄉復興村經過統一規劃整治後的“微田園”風光。新華社發

一号文件怎么学?专家为你“划重点”

農戶在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郎岱鎮採摘捲心菜。新華社發

一号文件怎么学?专家为你“划重点”

寫在前面

鄉村振興,是發展戰略,也是民心所盼。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地位重要而牽動人心的關鍵環節。2019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攻堅衝刺階段,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交匯推進的重要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如何進一步落地顯效,農村發展有哪些痛點、亮點和熱點?我們從網友提問中,梳理出透視中央一號文件、全面看待“返鄉體”文章熱、新型職業農民、精準扶貧等關鍵問題,邀請智庫專家逐期解答。

本期嘉賓

一号文件怎么学?专家为你“划重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葉興慶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南南農業合作學院院長 李小云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 張紅宇

聚焦硬任務,突出補短板

光明智庫: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1個、新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重要文件。與往年中央一號文件一般只部署當年的工作不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謀劃了今明兩年“三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關鍵詞有哪些?

葉興慶: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謀劃,時間跨度長,涵蓋範圍寬;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聚焦今明兩年“三農”領域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時間跨度短,突出補短板。

如果用關鍵詞來概括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精髓,我認為是“對標”“確保”和“優先”。“對標”,是指中央一號文件有意識地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既定目標和中央已經作出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進行對照,查找需要補齊的短板。“確保”,則是指其透露出把有明確期限要求的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硬任務完成好的決心和信心,如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等。“優先”,是指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

李小云: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重在明確鄉村振興的大戰略、大政策和大方向,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內容和路徑,突顯了中央在戰略層面對城鄉協調發展的高度重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側重在去年的基礎上對今明兩年具體工作進行部署。文件聚焦2020年之前確保完成脫貧攻堅工作這一硬任務,強調脫貧攻堅工作力保按目標完成;同時,強調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降低標準,也不隨意提高標準;此外,還提出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問題,為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後貧困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政策方向。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等於放緩城鎮化步伐

光明智庫: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該如何理解這一方針與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政策之間的關係?如何保證農民得到實惠?

李小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針對城鄉發展失調而提出的戰略舉措,與工業化和城鎮化並不衝突。不是要用農業代替工業,也不是要重鄉村輕城市,而是強調城鄉協調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希望通過鄉村振興進一步協調城鄉關係和工農關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主體是農民,農民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發展以增加農民利益為指向的新型產業,實現收入增長。

葉興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城鎮化的大方向並不相悖。面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目標與要求,農業農村面臨著巨大的“跟跑”壓力。要讓農業農村跟上工業化、城鎮化和國家現代化步伐,單純靠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是不夠的,必須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

張紅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黨中央從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出發,提出的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

怎麼體現優先?一是在發展理念上優先。始終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根本上轉變對“三農”的傳統認知,構建和形成農業多重功能、農民多重屬性、農村多重價值的現代“三農”認知觀。二是在制度創新上優先。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破除阻礙城鄉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扭轉農村資源要素向城鎮單向流動的狀況,構建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享共贏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三是在政策安排上優先。在財政稅收、公共服務、人才資源等方面向農業農村傾斜,把各類要素資源投入到農業農村最需要的領域。四是在保障措施上優先。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放緩城鎮化步伐,或者是要用鄉村振興戰略替代城鎮化戰略。針對農業農村現代化明顯滯後於工業和城市現代化的現狀,只有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才能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供銷合作社有望成為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光明智庫: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制定供銷合作社條例”,引起了很多網友尤其是農村網友的關注。今天,供銷合作社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張紅宇: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長期以來紮根農村、貼近農民,是為農服務的一支重要力量。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供銷合作社工作。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都對供銷合作社改革工作進行了進一步部署和安排,激發了供銷合作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2014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供銷合作總社在河北、浙江、山東、廣東4省開展試點以來,各地都進行了很多探索。實踐證明,通過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供銷合作社可以成為密切聯繫農民群眾的橋樑紐帶,在促進農民致富、繁榮城鄉經濟中擔當起更大責任。

李小云:在市場經濟不斷髮展的條件下,特別是在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完全商品化以後,農村供銷合作社的作用一度越來越小。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後,分散化的小農如何組織起來進入市場,開始成為鄉村振興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全國各地都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但由於資金、管理、人才等問題,發展遇到了瓶頸。在此條件下,農村供銷合作社開始重新在農業農村發展的舞臺上煥發光彩。從某種意義上說,依託國家的支持和農村供銷合作社過去已有的實踐經驗,農村供銷合作社有可能再次成為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葉興慶:近年來,一些地方的農村供銷社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方面積累了好的經驗,讓人們看到了農村供銷合作社發展的前景。從我國基本國情看,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需要橋樑和紐帶,只要遵循市場規律、提高經營效率,農村供銷合作社可以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土地政策,“三個堅持”的底線更加明確

光明智庫:農民離不開土地,每次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土地政策都是關注焦點。對於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土地政策,應該如何看待和理解?

葉興慶:準確理解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部署,需要明確以下幾點:一是“三個堅持”的底線更加明確。二是不同領域尺度有別,對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要求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對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求穩慎推進,主要是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現階段重點是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三是探索邊際突破。例如,提出“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於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與以前的文件相比,新增了把校舍等農村公益性建設用地納入改革視野。

李小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入市改革的具體措施作出了明確要求。大家比較關注允許縣域內盤活鄉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允許這些土地用於新型產業、新業態和農民返鄉下鄉創業,這也是在穩定農民土地權益的同時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為鄉村振興對接市場提供政策保障。

張紅宇: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行了重點部署,總的基調是穩中有進。“穩”就是穩住基本方向不動搖。文件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個堅持”的底線,就是要正本清源、舉旗定向,確保改革方向不跑偏、不走歪。“進”就是深入推進改革不動搖。新一輪農村改革仍是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具體怎麼改?文件強調分類施策。對於中央已經部署的,比如承包地,關鍵是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研究出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延包的配套政策,完善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對於試點成熟、方向明確的,比如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關鍵是要修改相關法律,完善配套制度,再全面推開。對於試點還不成熟、還看不準的,關鍵是要拓展改革試點,穩慎推進。

第一書記既要有情懷,還要有本事

光明智庫: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第一書記隊伍裡,很多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缺乏農村工作經驗。很多青年網友關注:如何選派好第一書記,怎麼幫助他們有效發揮才幹?

張紅宇: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空殼村派出第一書記,並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拓展。下一步,關鍵是要選那些有能力、想幹事、能幹事的優秀幹部下去,提供保障支持,給第一書記創造良好環境。

葉興慶:發揮好第一書記作用,關鍵在於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處理好發揮支部書記個人作用與發揮制度作用的關係,通過有效的制度把農民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二是處理好外來能人與本土能人的關係,派駐的第一書記要積極帶動當地村民奮鬥致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派駐的第一書記要想有效開展工作,必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既要有情懷,還要有本事。

李小云:鄉村各類人才流失嚴重,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瓶頸。鄉村振興不能強行搞人員下鄉,而是要通過在鄉村創造可持續的新型產業,吸引人才下鄉,形成合理的城鄉人才結構。在這一過程中,選派第一書記能夠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和實際作用。

學術支持單位: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正翔、王斯敏、馬雪

實習生:王美瑩

*********************

往期回顧

服務興農 改革強社 ——市供銷社涅槃重生髮出新“枝芽”

【訪談】唐進:供銷社服務“三農”助力脫貧攻堅的能力在增強

【大事記】改革開放40年貴陽市供銷社大事記

【服務興農 改革強社 A】改革為劍 破除傳統束縛

【服務興農 改革強社 B】改革為要 創新體制機制

【服務興農 改革強社 C】多點發力 蹄疾步穩結碩果

【亮點】產銷對接 搭建城鄉新橋樑

改革路上奮進前行的築城供銷

***************************************************************

一号文件怎么学?专家为你“划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