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脫貧一線

—分享—

我在脱贫一线

永順縣萬民鄉海角村民心中的“揹包”隊長姜曉娥。

紅網時刻4月11日訊(記者 王宇晨 通訊員 向成伍 羅奮飛 羅銀)“為了我們村脫貧,累壞了姜隊長。大家都知道她的揹包裡裝滿了藥,我們背地裡叫她‘揹包’隊長,希望她的病早點好。”說起姜曉娥,湖南省永順縣萬民鄉海角村已經脫貧的村民劉金花說。

2017年3月,為落實永順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工作增派精幹力量的要求,47歲的姜曉娥,代表縣人民醫院進駐萬民鄉海角村,開展精準脫貧工作,任海角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縣醫院的人都知道,姜曉娥是個工作狂。駐村後她把海角當成自己的家,堅持與老百姓同生活、同勞動,白天帶領全體隊員進寨入戶調查和宣傳政策,晚上分析整理幫扶思路,常常加班到凌晨。

我在脱贫一线

村裡大力發展的油茶基地,姜曉娥滿懷希望。

49歲的劉金花,離異後帶著兩個孩子,沒文化、缺技術,家庭深度貧困。姜曉娥幫助她安排了免費就業培訓(月嫂),取得了證書。現在在永順就業,月薪5000元,劉金花徹底走出了貧困行列。

兩年來,她上下奔跑,多方協調,爭取資金60萬元,解決了全村飲水問題;建設通組路5200米,戶間道4200米,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爭取資金180萬元,打通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產業發展路;發展油茶產業518畝,解決建檔立卡戶15戶脫貧問題;發展養殖黑豬讓65戶貧困戶受益。

我在脱贫一线

姜曉娥和萬民鄉鄉長魯佳商討論產業發展。

姜曉娥還爭取單位支持,讓海角村所有病人在縣人民醫院住院報銷比率達100%,病人只需要攜帶生活費,其他除報銷外費用全部由縣人民醫院負責。

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8月17日晚,丈夫突發腦幹大出血,重度昏迷,搶救了21天才甦醒。扶貧任務太重,姜曉娥僅僅陪護兩天便返回扶貧村,繼續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從廣州飛回的妹夫和妹妹,為支持她的扶貧工作和照顧哥哥,電話辭去了工作。

因為長期熬夜和工作自加壓力,姜曉娥被檢查出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需要長期定時服藥;從此走到哪,姜曉娥多了一個“揹包”,裡面裝滿資料和藥。

我在脱贫一线

姜曉娥帶“包”下隊走訪,包裡都是她的藥和大量資料。

2018年,在姜曉娥的帶領下,萬民鄉海角村順利完成“村退出”“戶脫貧”的脫貧攻堅任務。

“2019年是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關鍵的一年,新農村又是深度貧困村,我完成了海角村的脫貧,有工作經驗,還是讓我去新農村繼續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9年3月,姜曉娥在醫院黨委會上提出申請。

現在新農村駐村扶貧的姜曉娥,心裝著87歲的婆婆和正在慢慢恢復的丈夫,更裝著新農村正在脫貧進程中的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