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是考試分數重要還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重要?為什麼?

農友君


在學習中考試成績和學習習慣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對立的。好的習慣能帶來好的成績,好的成績也能體現出有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低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關鍵的,在學習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家長說,孩子在一二年級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但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成績就出現了大幅的下滑,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用了很多的辦法,可是效果甚微。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講不認真,課後作業拖沓,不認真完成……因為在學習中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了成績下降。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一旦養成了就很難改變,特別是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更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當家長髮現孩子在習慣方面存在問題時,才想到去改變時,已經有些晚了,所以,最好能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注意孩子好的習慣的培養,一旦養成的好的習慣,學習就很簡單和輕鬆。


胡老師數學教育


我今年正好教的的就是二年級小學生,我來聊聊這個問題。

題主問的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是分數重要還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重要?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兩者並不是選擇的關係,而是因果關係,有了好的學習習慣才可以有好的成績,才可以在學業上走的長遠。

我分享我班裡一個孩子的具體事例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班裡有個小女孩,去年一年級剛入學時,我就很注意這個女孩子。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著就是個聰慧的孩子。這女孩子個子比較小,安排座位時就安排到了第一桌,挨著老師的講桌很近。這樣我對她的觀察也就多了起來。


慢慢的我就在這孩子身上發現了許許多多的缺點,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論你講什麼她都不認真聽講,拿著鉛筆、水彩筆就在書上或者書桌的桌套上胡寫亂畫。你點了她名字,她會注意幾分鐘,然後一會就又開始在那裡自顧自的玩起來。要麼就弄著一個小辮繩,給自己短髮上梳小辮子,梳了扯掉,弄得頭髮亂糟糟的。反正注意力不集中。你講這一頁書,她不定翻到哪頁呢!

你一叫她起來回答問題,她開始都不知道你讓她回答啥問題,重複後她也能回答對,我開始還覺得是這孩子太聰明瞭,一學就會,所以聽課才不認真。


後來和她的家長就此問題溝通後才知道,原來她的媽媽每天都會在頭一天給她把第二天要學的數學題給她講一遍,並且課本自帶的教輔資料她也給做了。

等著我們上課做時,她就已經完成了,就在那裡歇著。我就給她媽媽反映,不要這樣提前給孩子講了,孩子根本就不是笨孩子並且精力旺盛,在家裡學會了,在學校她就不會好好聽課這樣就會養成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壞習慣。

可是她的媽媽不以為然。並且老師在學校練習的試卷,她都會想法設法買到相同的試卷,然後家裡練習。每每孩子的成績也可以。一年級春節統測時,那孩子數學100分,語文98分。她家長覺得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在我面前有點沾沾自喜的樣子。

後來這孩子的毛病越來越多。每天早讀時間,孩子們來到教室,有沒有老師都會在領讀學生的帶領下認真地上早讀課。可她直到老師進入教室前,不帶把書掏出來的,看到老師進來,也是裝模作樣,隨大流搖頭晃腦的不走心的讀,眼睛偷偷看老師,稍不注意她,就東看西看,不學習。


後來這孩子的媽媽因為出去找了份工作,回家教孩子就沒有時間了。可是那孩子經過一年的時間,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壞習慣已經養成。並且每每開始寫作業時,都是媽媽陪在身邊,從來沒有形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媽媽出去工作,沒時間在督促她了,她就不能很好的寫作業,並且撒謊說沒有作業,或者是作業完成了。媽媽因為上班勞累也就沒有認真檢查過。

在學校我一檢查作業沒有完成作業的就有她。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就有她。這次二年級的年終期末統測考試她的數學語文成績都是80多分,遠遠的被其它小朋友落下了。並且如果她改不了她的壞習慣,以後成績只會下降,不會有所好轉。


所以題主所問的,我的觀點就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取得好成績的保證。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你可能一時會取得好成績,但是最終不會有的長遠。

在任何階段裡,好的學習態度都是取得好成績的堅實基礎。這就是我的觀點。

也希望家長朋友們或者同行們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分享一下你的心得體會。


心中百合靜靜開


我是一名家長,需要強調一下想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首先得是一名不圖虛名,不知道要面子的家長。

首先我闡明我的觀點,孩子一上學的學習習慣太重要了!家長一定要用心,用腦來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這樣你和孩子都會越來越順心。下面我講幾個我教育我兒子獨立思考,學東西有毅力不鬆懈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我兒子上一年級時,我沒讓他上學前班,我怕有很多拼音,二十以內加減法我都教他了,學的太透了,上課就不認真聽了。所以我們家孩子一開學不久的月考語文94,班級倒數,我也不發火,我給他打氣,你沒上學前班,能考這樣媽媽很知足了。但是我們必須總結錯誤根源呀,我跟他總結結果是拼音不紮實。後來我們拿出三個晚上,一晚上覆習鞏固半個小時。很快好多了。而且一個月過後,我放手作業,隨他便,我只是在做飯時順帶瞅幾眼,看看他是不是認真。不認真我就簡單說~***你作業快要做完了嗎?我不會像有些家長說你趕緊給我寫作業之類訓斥孩子的話語。這種溝通方式只會讓孩子反感,覺得自己被監督了,我的表達方式孩子很舒服,就是覺得媽媽關心他作業,簡單提個醒。他如果比較認真我就不搭理他,他有問題問我,我也推塞他~你們一年級題就這麼難呀,我還真的一下搞不懂呢,你再讀一遍題給媽媽聽聽,媽媽琢磨琢磨。結果孩子往往給我讀第二遍時,就茅塞頓開,自己會了。我也順帶誇他愛動腦筋,媽媽還沒搞懂,你就搞懂了,我也顯示我很好奇解題思路,讓我兒子給我講講這道題怎麼個意思,該怎麼下手,孩子給我講一遍,還很有成就感,既鞏固了知識點,又鍛鍊了表達能力,也就慢慢養成愛動腦筋的習慣了。我就這樣一直放手他的學習,只注重他的學習習慣培養,不是很注意孩子的分數,我告訴他分數只是衡量你學習方法是否得當,努力程度,認真程度夠不夠的一個標尺。到了二年級上學期,有一次我隨手翻他數學基礎訓練,我發現他有連續四頁都有錯題的情況,我馬上問他,是哪裡知識點不會?還是換老師聽不懂課?我兒子說都不是,人家家長都幫忙檢查作業,週末卷子也檢查,我卻從來不給他檢查,有次週末發的考試卷子,週一一交作業他們班很多一百的,他才98。我聽出來,孩子對我不檢查他作業有點不滿了,我就跟孩子說:“作業本身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好想壞取決於你自己,媽媽不會像其他家長一樣,幫你檢查作業,因為你考的不好媽媽不覺得自己哪裡丟人了,你有本事你自己和你們班另外的47名同學家長PK 去,你能靠自己認真努力贏了他們47名大人,那才叫本事呢!”我兒子若有所思,從那以後再也不埋怨我了,都是自己認真完成作業。

還有三年級的作業相對繁多,但是我兒子的業餘興趣課我只加不減,靠他自己提高學業效率擠時間去學。二胡,素描,毛筆字,都是費時間的業務愛好,但是孩子都很喜歡,也不肯放棄。很多家長鬱悶,我也不是不捨的給孩子花錢,關鍵是孩子不學呀😰。我兒子剛開始學毛筆字時我就把每週花費兩小時寫的字保存好了,我懂得孩子往往是開頭有興趣,中間打退堂鼓。我剛看孩子有點敗勁的苗頭時,我就趕緊把累計的七課作業一起拿出來,對比給他看,他很快發現自己第七節課寫的比一開始好多了😂,自然有卯足勁頭兒又學開了,經過兩次對比,和觀察周圍寫的棒的小朋友都是日積月累練出來了,我兒子也下定了練下去的決心了,自己也看到自己字的進步了,那真正的書法興趣就由然而生了。三年級我發現我兒子的想象力相當豐富,設計改造汽車,節能環保,防雪防滑等設計講起來頭頭是道,我說,你將來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與現實?我兒子說想。我說孩子你是不是想當個設計師之類的?他也拿不準主意,我就鼓動他去學素描。我說媽媽最喜歡的職業就是幼師,可是當媽媽想報那個專業時,發現要求是會一門樂器,還得會唱歌,可是媽媽啥也不會,還五音不全,所以媽媽很後悔,小時候怎麼不能高瞻遠矚,多學點業餘愛好,讓自己最嚮往的職業與自己插肩而過。媽媽不希望你也給自己的理想留下遺憾,你是不是能去試一試素描課呢?孩子爽快的答應了。可是家裡有個坑娃的爹呀,說:“兒子甭聽你媽的,你有沒有發現你媽想讓你學什麼你就會認上頭,沒個完了??”我老公這麼一說,我兒子有點受坑娃爹蠱惑了,覺得他爸說的現象的確存在,就想打退堂鼓。我就跟孩子說,兒子,你看我和老師聊天記錄,我沒付款,沒訂課時,你只是去試一節課而已,接觸一下什麼叫素描不好嗎?我兒子跟我強調,我只試一節課,試完了我堅決不學。我說那當然可以了,我不會綁架你幹你不想幹的事情的。我兒子也很相信我,就這樣去試課了,孩子畫的很不錯,也懂得了不少業餘知識。回家路上我故意不提學素描的事。輕鬆往回走。走了一段路我突然停住腳步打開素描本看看,忍不住嘖嘖讚歎,哎呀畫的真是太棒了,我都不敢想象你如果把你想要的汽車構造畫出圖形,然後被人採納並誇讚,你看人家劉工程師設計的汽車多麼……我的這段句話似乎打開了孩子的理想,他說媽媽,這種感覺是不錯啊!我說:“哎!可惜這隻能是一個夢了,媽媽不會讓你去學不感興趣的東西的。”兒子說,不媽媽,我想學素描,我對素描感興趣了 。就這樣孩子又上套學開素描了。上了兩節課,在家裡我拿著他的“傑作” 忍不住讚歎 :“兒子,你說你咋對素描還這麼有天賦呢?你好好學個一年兩年,你班主任老師會不會把辦黑板報的事交給你去辦呢?”我這句話,又點起他鬥志了,他一尋思說:“媽媽,我還從沒想過這種事呢,你這麼一說我覺得好好學半年就有可能呢!”就這樣孩子在各種興趣課種樂此不疲,興趣盎然。越學越自信。還不耽誤打籃球。體育很棒!音樂更是最早的強項!最短板美術也輕鬆拿下了。他們班有位同學讚歎,還沒見過音體美這麼全面的學霸呢!

如今四年級了,說實在的我兒子學習根本不用我操心,三門功課都是班級第一,總成績從三年級開始基本就是全年級第一。我也不太在乎他的成績,只要我看到他這個學期他認真對待學習了,我都會說,能考班級十名左右就很好了。他總是輕鬆應對考試。這次期末考試數學附加題有難度,考完後大家討論時,好像他班就他自己兩道都做出來了,他回到家很驕傲說給我聽,結果孩子說完題,四秒鐘我就說出題答案了,我兒子驚了:“媽媽你數學這麼厲害呀[驚呆]?為什麼一二年級我問你問題,你還叨叨題太難了,你理解不透,讓我給你講。”哎呦喂,我趕緊坦誠跟他說媽媽的小算盤被你識破了。[思考]如果我自持數學牛掰你一問我就給你講,養成了你靠媽媽餵你數學作業的習慣了,你還會喜歡思考嗎??你還會對自己扣出難題有成就感嗎??你還會對挑戰數學難題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嗎?孩子眨巴眼睛說,有你這個媽媽真是我的幸運呀[偷笑]。總之孩子愛學習,愛閱讀,愛思考,能自律,高效率等優良習慣已經養成了,孩子的學習真的就是讓我省心極了。我有空只負責給張藝興打榜投票,快樂追興了[耶]我兒子也是張藝興的小粉絲,手錶電話裡都是張藝興哥哥的歌。











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


中小學,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分數真的很重要嗎?家長有必要為差一二分不到100分而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嗎?我看完全沒有必要。

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很重視開始,時間久了便會變得疲憊不堪,對待孩子學習便變得相對麻木了,這種情況不論對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正常的,所以,也就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習慣,最好能鍛鍊孩子的意志品質,做到堅強不屈、不怕挫折,這樣在應對以後的家長疲勞期時,孩子不至於因此而成績下滑。

當然,我說的很多家長不贊同,認為這麼簡單的考題都考不一百分,以後怎麼辦?只能是越落越遠,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說雖這麼說,但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你不可能永遠都陪讀在孩子身邊,也不可能永遠都做孩子的柺棍,你能做的也只能是讓孩子自己學會走路,學會跑,等到自己教不會孩子的時候,孩子自己才能走的正、走的快、走不歪。

一二年紀的孩子本身就偏好玩耍,如果家長強制化非要考到高分,那樣的後果無疑是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明明挺感興趣的科目,非要到最後整到100分,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應付,學不以致用。

所以,拔苗助長要不得,但我們家長卻可以給孩子鬆鬆土、施施肥,讓孩子在陽光雨露中自己健康成長呢,何必非要在起始階段要拔得頭籌,畢竟路漫漫其修遠兮。


心情保溫杯


一二年級培養習慣重要,而學習成績只是孩子按照良好習慣學習時對學習效果的量化體現。

一年級是小朋友學習人生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他們第一次正式進入集體開始知識學習。有很多人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來學校,來學校是幹嘛的,這個時候要及時把這些信息明確告訴孩子。

家長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多跟學校老師交流溝通,看孩子有沒有異於常人的毛病,跟學校老師聯手監督和教育,一定趁著一年級改過來。

有很多回答說要培養孩子這個商,那個商,要參加各種活動,其實那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的興趣。這是基礎。

舉個例子:

我的學生各個年級的都有,有幾個孩子非常聰明,情商巨好,我們老師都很喜歡他們。可是一到學習,立刻化身大魔王,上課魂遊天外,作業不看著不寫,動不動就耍賴不寫作業,課堂紀律奇差。

孩子是好孩子,可惜家長養壞了。

我的學生,我最喜歡一年級的學生,最好培養。最頭疼四年級以上的問題學生,很難改。

這些問題學生,基本都是家長低年級不管,到了高年級瞎著急的。

總結:

1.孩子趁早培養好習慣,這是受用一輩子的。成績是啥?不知道啊,有啥用嗎,能吃嗎。

2.孩子不好的,都怨家長,不怨別人。

3.家長不能自身素質不高,還總是埋怨老師教的不好。

4.孩子一定要靠家長教,其他的教育力量是你家庭教育的補充。


長清小梧桐


一點沒錯,習慣太重要了。不止是學習習慣。一個小孩子三年級以前,習慣比較好養成,過了三年級也就是十二歲以後,就很難了。或者說外力培養就根本就不可能了。那個時候很多人才發現孩子身上這樣那樣的毛病。別怪別人,別怪老師,怪就怪你們這些親生的,有血緣關係的父母爺爺奶奶。一二年級時候,學習任務不重,有時間培養孩子的習慣,堅持三年習慣就可以帶著孩子跑了,否則是習慣帶著孩子爬。而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剛入學,習慣好培養,易養成。錯過這段時間就沒機會了,很多孩子差不多大局已定了。只能盼著孩子自己能夠突然醒悟了。


轉差教師


容寶認為,一二年級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學習習慣養成是影響孩子一生,成績只是檢測一段時間的結果,而且一二年級成績都是“虛擬”的,好多孩子學前,幼兒園學過好多遍,考高分不代表學習能力就強,三四年級很快就顯現出來了,有的高年級跟不上也有可能。


皓容學習力


學習習慣很重要,但成績也不該落下一塌糊塗,基礎知識不紮實。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同時抓才能在高年級穩步進步


心心樂炫


無論是什麼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