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作者|郝博聞 石天 來源|藍媒匯


黑洞圖片一出,號稱擁有版權的視覺中國,幾乎要比黑洞還紅了。

今天上午,視覺中國網站顯示,網站已經拿下了這張黑洞圖片的版權,用作商業用途將被追究賠償。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經過N家自媒體的質疑,視覺中國改口稱:“這圖片是該研究機構向全世界大批量分發的,我們沒有得到獨家授權。”

知名自媒體人三表評論:“視覺中國是否太多次刻意混淆如上案例所呈現的版權細節,來搞定不明就裡的自媒體?”

多家自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評論,並使用了諸如“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多少自媒體活在視覺中國的恐懼中”的標題。

有網友挖出了視覺中國的其他奇葩“要求”,比如,國旗和國徽也被標為其版權所有,包括海爾、360、百度等多家公司的LOGO都被視覺中國標記版權。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連共青團中央的官微也忍不住問一句: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視覺中國最新一次發佈的為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2.20億元,同比增長11.49%,淨利潤0.83億元,同比增長24.00%。2018年初至三季度公司合併層面營業收入7.01億元,較 2017 年同期增長 20.97%,實現淨利潤 2.20億元,較 2017 年同期增長 35.31%。

其中,占上市公司總收入 81.81% 的公司核心主業:“視覺內容與服務”實現營業收入 5.73億元,同比增長 34.48%,淨利潤 2.23億元,較 2017 年同期增長 43.74%。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經緯中國張穎曾經發微博控訴圖片公司這種“惡意起訴”的商業模式,大範圍搜索因為疏忽而是用了他們圖片的公司,然後漫天要價要求鉅額賠償,直接索要幾十萬,然後要挾企業簽訂年框合同。張穎曾經預言,這種勒索式的模式持續不了多久,遲早有一天要出問題。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AI藍媒匯也曾經“有幸”被圖片公司盯上,並且莫名其妙地“被侵權”了。

事情是這樣的,2018年末,我們發現公司的工商信息中多了一個“被訴信息”。信息顯示,藍媒匯公司被藍牛仔影像(北京)有限公司起訴,原因是作品網絡傳播權糾紛。信息還顯示,這家公司在起訴2個月之後,開庭之前,這家藍牛仔又自行撤銷了起訴。

奇葩的是,從頭至尾,我公司都沒有接到任何被起訴和撤訴的通知,但是公司卻莫名其妙多了一個被起訴的信息,相當的扎眼。

這次起訴的圖片數量,是一張。是的你沒看錯,是一張。這家圖片公司為了一張圖片,不辭辛苦地起訴、撤訴,就為了給我司加一個被訴信息?

大寫的服氣。

事實上,不止一家公司反饋過,被圖片網站莫名其妙起訴的經歷。

有個朋友的公司付費請攝影師拍攝老總照片,攝影師拍完了,轉臉把圖片上傳到圖片公司網站賣錢,找圖片公司協商,問能不能購買圖片然後下架,對方卻直接開了一個天價。

在批量起訴這件事情上,圖片公司這個行業走在了前列。這其中還有一家公司不得不提,就是全景網絡。

在一些媒體報道中,其以“圖片侵權”為由,曾在9個月內告了684次。它的全稱是“北京全景視覺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全景網絡)”,掛牌新三板。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在百度貼吧,還有涉事公司、自媒體開貼討論如何應對,跟帖者數百。其中不乏被告公司、拒絕執行人、私了者、律師或媒體。有人說它敲詐,但律師接受採訪時,卻說在法律層面合情合理;有私了者指其行為不端,但在法庭上,這家公司幾乎出手必贏。

這圖片值一萬元一張麼?

全景網絡創建於2005年,起初是一家傳統的圖片代理公司。

在互聯網進擊傳統媒體的年頭裡,全景網絡轉型為“圖片搜索+圖片電子商務”模式。

不過現在,它找到了新的盈利點——“維權式營銷”模式。這讓全景網絡在知識產權時代邁開了步子。

維權式營銷的方式很簡單:全景網絡在長年的經營中,積累了大量的圖片資源,一旦發現圖片被非付費方侵權使用,全景網絡就會搜索使用方使用過其圖片的數量,然後羅列出來告上法庭。其每張侵權圖片少則幾千,多則上萬,而使用者侵權的圖片越多,往往根本不可能負擔起高昂的侵權費用。

而一些網上圖片被數次使用、裁剪後已經無法辨認水印,對於這種“未知圖片”,全景網絡總能千方百計地找到版權歸屬。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篇文章中至少發五六張圖片,如果一年按365天計算,至少要用2000張左右。”在相關報道中,這樣的抱怨不在少數。

百度貼吧裡,被全景網絡訴訟的公司則集中開貼進行討論。不少接到法院傳票的公司或自媒體編輯求佛無門,在這裡尋求幫助。

很多小公司的訴求在於“如何解決版權問題”以及“使用時沒有水印因此不知道圖片還有版權”。在貼吧上,多數被訴方收到一張圖片一萬元的單據時表示疑惑——被侵權的圖片值一萬元一張麼?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但最終,法院的判決結果多數顯示,全景網絡有相關圖片的版權,所以被訴公司大多損失慘重。

在一些報道中,有被訴方告訴媒體記者,其公司新媒體部對於圖片版權的使用已經非常注意,但是沒想到還是中招。

一切為了訴訟

全景網絡的一切,似乎都為成為訴訟原告而配置。

2015年,全景網絡完成了首輪4000萬,第二輪1億元的融資,順利登上新三板,包括新東方俞敏洪、蔚來汽車李斌、高德地圖創始人侯軍等知名大佬都成為了他家股東。關聯公司中更是有真格基金這樣的重級別存在。

作為一家圖片社,其因訴訟帶來的利潤,已經成為主要收入的來源,並寫在財報之中。不過到目前為止,全景網絡還沒有公佈2018年的全年財報。公告顯示,這一財報要到本月底才能公佈。

看看過往的數據:全景網絡2016年年報中這樣描述:全景網公司法務部門針對侵犯公司知識產權行為進行維權訴訟,當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3567萬元,毛利率為100%。

2017年的財報上說,公司繼續開展維權式營銷,法務團隊繼續增加員工,形成業務重心。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將繼續擴展維權式營銷新團隊。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而據前程無憂招聘信息顯示,全景網絡招聘的15個崗位中,有7個為“維權式營銷”業務中的職位,甚至有主要找尋侵權事例的“獵人”——圖片蒐集專員。

2017年,全景網絡公司共計192人,新增62人,而這62人最主要應對的便是版權訴訟。

除了人員配備充分外,為了維繫維權式營銷的精準性,全景網絡還加大了技術研發投入——如開發識圖軟件,檢索各大網站、媒體使用的圖片,若有與其圖片庫相似圖片,就發郵件,聯繫對方公司。

而根據“金融街偵探”的一篇報道顯示:全景網絡作為原告,很多訴訟根本不出席,因為他們走的是“批量起訴”模式,就是說一個法院一告就是幾十家,要每家都出庭根本忙不過來。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視覺中國,就是一個笑話


訴訟節選

所以這種方式應該很掙錢吧。其實不然。

翻看一下全景網絡的股價就能知道,從2016年5月27日的最高價26.95元/股跌到2018年10月12日的1.99元/股,市值也僅剩下不到3個億,跌去了90%。

既然股價不停喊“爹”,自然可以證明資本市場並不看好這種維權式商業模式。

“原告狂魔”能走多遠?

儘管有俞敏洪等人的加持,但維權式營銷並不能作為全景網絡公司利潤的“長命藥”。

數據顯示,近年來圖片侵權雖判賠價格逐漸上漲,但平均判賠價格為1500元,而最高的也僅為8000元,加上律師費用,漫長流程,實際上難以看到盈利空間。

而除此之外,全景網絡還有其他的危機存在。

2018年的公司半年報中,全景網絡淨利潤同比降低了42.69%。另外有公告顯示在去年,其做市商中原證券也與之終止了合作。

但時下,全景網絡在維權營銷的路上已然走的非常深遠,“原告狂魔”的綽號不是瞎起的。

比如若要證明一家公司所有被起訴圖片的版權歸屬權,就要每張圖片進行鑑定,開出結果提交法院,這樣的工作量不僅巨大,若上訴失敗,還要承擔鉅額的成本。

全景網絡總是拿一張照片索賠1萬元試探,而如果“敲詐勒索”成功,那麼後面還有幾百張照片等著你。

而一張圖片的成本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裡面包含了訴訟費、法務和鑑定費用,這樣來看,為了保證贏得官司並取得利潤,全景網絡必須算計得極其精緻。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王維維表示,法院的多數判決支持全景網絡,說明其版權沒有問題。而全景網絡之所以能將維權發展成一種盈利模式,還是因為國人版權意識太過薄弱,容易被利用。

他認為,全景網絡“抖機靈”式的訴訟,是在版權具備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質上這是沒有問題的,但若全景網絡在蒐集被訴方圖片過程中,故意將一些免費的圖片也納入自己的版權範圍內,這就屬於敲詐行為。

另外,王維維分析,很多圖片用在廣告頁和用在內文裡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如果按均價等同計算顯然也是不合理的計算方式。

提到如何規避“維權營銷攻擊”時,王維維表示,維權式營銷本身沒有大問題,自媒體或一些公司就應該著手購買正規渠道的圖片和使用免費的圖庫。“這幾乎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唯一方法。”他說。

時下,全景網絡還在繼續走著“原告狂魔”的路線,選擇性地訴訟一些公司和媒體侵權。而維權式營銷本身也爭議不斷,其實走得更步履瞞珊的是中國人的版權認知,如果這一意識提高,維權式營銷這種盈利模式,就會漸漸地退出版權的舞臺,淪為談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