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作者 | 楊希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面對資管新規,新一輪銀行理財業務競爭大幕已經拉開。




資管新規出臺後,資產管理行業面臨新舊體系的轉換。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保本理財規模下降等都對商業銀行的經營和利潤增速帶來壓力。

隨著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的陸續出爐,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業務成績幾何,答案也漸漸浮出水面。



六大行理財收入普降:

建行降45%,工行當年發行到期收入降66%


在年報中,工行、建行和郵儲公佈了理財業務收入數據,農行、中行和交行公佈了包含理財業務收入的手續費收入。從數據來看,六大行理財業務收入普降。

2018年,工行實現理財業務收入421.78億元(含個人理財及私人銀行275.96億,對公理財145.82億),同比下降18.62%,主要受產品轉型和2018年資管產品繳納增值稅等因素影響;建行實現理財業務收入111.13億元,同比降幅達44.55%,主要受資管新規實施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郵儲實現理財業務收入45.89億元,同比僅降5.11%,但相較其他五大行,其理財業務收入規模最小。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數據來源工行、建行、郵儲2018年年報



雖然農行、中行、交行沒有直接披露理財收入,但這三家銀行包含理財業務的手續費收入同樣呈現下降趨勢。

農行代理業務手續費同比下降8%,該行在年報中表示去年壓降了存續期預期收益型產品規模;中行代理業務手續費同比下降13%,主要由於理財業務和代理保險業務相關收入同比下降;而交行的管理類手續費收入同比下降了16%,主要由於理財產品收入減少。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數據來源農行、中行、交行2018年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行的理財業務數據中,集團2018年當年發行到期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收入為13.87億元,而2017年為41.07億元,收入下降27.20億元,同比降幅達66.23%。資管新規對2018年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六大行理財規模穩定

郵儲、交行理財規模接近


從年報數據來看,六大行理財產品規模均較為穩定。工行以非保本理財2.58萬億的規模位列六大行之首;交行的理財規模增幅最大,為11.83%,這或許得益於該行在理財到期和大額交易等場景中實現了產品續接和預約購買。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數據來源六大行2018年年報




收入大幅下降而規模較為穩定,背後是資管新規出臺之後,六大行加快業務轉型和產品淨值化的步伐。

建行加大對私產品銷售,2018年末該行對私產品佔比大幅提升,達到76.96%;農行壓降存續期預期收益型產品規模,淨值型產品規模超過5000億;郵儲降低理財產品認購起點,個人理財產品餘額同比增長7.25%,淨值型產品佔比由年初的不到1%提升至11.18%;交行甚至推出了 “拼團理財”,淨值型理財產品上升4.83個百分點至15.52%。

2018年末,郵儲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為7575億,而交行的表外理財產品餘額為人民幣7,696.69億,兩家銀行理財規模相當。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數據來源六大行2018年年報





四家股份行理財收入腰斬

平安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翻倍


2018年,浦發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6.38%,中信降幅為50.32%,平安降幅為60.00%,光大降幅甚至達到了74.24%。相比六大國有銀行,股份行的降幅更加慘烈,資管新規帶來的壓力更加巨大。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收入普降:建行回落45% 四家股份行腰斬

數據來源:銀行2018年年報、2017年年報




招行、民生僅在年報中公佈了理財產品規模數據。招行理財產品餘額為1.96萬億,同比增長4.60%;民生為1.44萬億。單就產品餘額來看,招行位列工行、建行之後的第三位,而民生理財餘額也已位居中行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在保本理財規模下降36.10%至826.64億的同時,結構性存款餘額卻暴漲99.20%至4335.62億元,規模接近翻倍。在監管趨嚴之後,結構性存款則尚未定性,部分銀行基於這一產品尋求突破,用以緩衝保本產品受限對理財業務發展帶來的衝擊。

雖然目前還有部分上市銀行尚未公佈年報,但各家銀行理財業務“得分”高低分化已在意料之中。面對資管新規,新一輪銀行理財業務競爭大幕已經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