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隨著“4+7”藥品帶量採購的落實,各地很多慢性病藥品開始降價。對於慢性乙肝患者來說,目前的一線抗病毒藥替諾福韋和恩替卡韋的價格,都已經降至歷史最低。“一天一元、輕鬆吃藥、經濟無憂”的時代,已經悄然開啟。

很多以前因為高昂藥價而拒絕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開始接受抗病毒治療。也有一些從來沒有經歷過,或者從來沒有考慮過價格因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因為受“吃上抗病毒藥就停不下來”的言論影響,而依然在猶豫不決。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漫漫人生路,為何我卻要終身吃藥?很多慢性乙肝患者這樣問我。似乎他們選擇吃藥的理由,不是因為病情的需要,而更擔心要吃多長時間。

先來聽一個故事。

3年前,35歲的王先生因肝功能異常,在感染科住院。為了解疾病的家族史,醫生建議王先生帶家人來院檢查“乙肝五項(俗稱乙肝兩對半)”。結果發現,王先生的哥哥、妹妹及母親都是乙肝病毒感染者。

王先生此前有多次肝炎發作,經一般的保肝治療病情都能好轉。通過檢查還發現,林先生的乙肝兩對半呈現第1、4、5項陽性(俗稱“小三陽”),HBV-DNA檢測值(俗稱“乙肝病毒定量檢測”)高達“7次方”,兩個轉氨酶(通常稱為“谷丙”和“穀草”轉氨酶)分別為570U/L和284U/L,診斷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醫生當時就建議王先生抗病毒治療,王先生多方打聽,很多人說不能吃,經過考慮,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醫生的意見。

此後,王先生不定期複查肝功能,大約每年都會因肝炎發作住院1~2次。

最近的一次是1年前,王先生因勞累過度誘發肝功能異常而再度入院。醫生詳細瞭解他的病史後,與王先生進行了一次長談,從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到抗病毒藥物的選擇,再到抗病毒治療的必要性和療程,讓他得以更多的瞭解自己所患的疾病。

這一次,王先生毫不遲疑地接受了抗病毒治療,且在醫生的指導下,從自身的經濟、用藥的方便性等角度考慮,選擇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王先生之前為何一直不願意接受抗病毒治療?對此,醫生解釋: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雖然3年前抗病毒藥還是很貴的),而是害怕“用上去就停不了”!

醫生告訴他:這種心理,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的現象。

那麼,對於慢性乙肝病人,抗病毒藥真的像某口香糖的廣告語那樣——“根本停不下來”嗎?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回顧一下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的歷史。

最早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叫做拉米夫定,是1998年由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目前在國內,治療乙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除了拉米夫定,還有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替諾福韋,以及最新的乙肝“神藥”——TAF,也就是所謂有“替諾二代”。還有一個邊緣化的藥物“恩曲他濱”,還沒有批准用於乙肝。

雖然這幾種藥物的藥理作用、治療效果等各具特點,但都是通過取代病毒複製中延長聚合酶鏈所需的結構相似的核苷,而終止病毒的複製過程,達到減少病毒量的目的。

從這點上看,抗病毒治療只是抑制病毒複製,尚沒有從人體清除病毒的作用。

所以,為防止乙肝病毒對肝細胞的損害(多為免疫損害),持續的病毒抑制才能達到想要的治療效果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對於乙肝的抗病毒治療,各國專家在總結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各自的“葵花寶典”——乙肝治療和管理指南

最受臨床醫生推崇的是歐洲肝病學會、美國肝病研究協會和亞太肝病學會等制定的“三大指南”。這些指南都非常關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乙肝病人何時停止治療的問題。

比如,對於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主要是“大三陽”)的病人,三個指南都推薦:在e抗原轉陰、乙肝病毒DNA檢測不到後,繼續6-12個月的鞏固治療後可以考慮停止用藥;而對於e抗原陰性的“小三陽”病人,三個指南的意見有些不太一致,歐洲和美國的指南認為要治療到乙肝表面抗原陰性後才能停藥(意味著要長期治療),而亞太肝病學會考慮到費用問題,認為治療2年以上的患者、每6個月檢測乙肝病毒DNA,如果連續3次檢測不到,可以考慮停藥。

對於這樣的停藥指徵,如果你還不能理解,歐洲肝病學會的指南有更為人性化的詮釋。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指南對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療的目標(也叫治療終點)分為兩類,即理想的目標和更現實的目標。

理想的目標:是HBsAg(乙肝表面抗原)轉為陰性,但目前的抗病毒藥還很難能做到這一點。

更現實的目標:則是保持長期而持續的最低水平的病毒量(報告單上顯示低於檢測下限)。

更現實的目標又有兩種,具體的說:如果在治療後是e抗原陰性,那麼達到持續的病毒檢測低於下限和肝功能正常就是一個“滿意的目標”;而如果經過治療,仍然是e抗原陽性或者本身是e抗原陰性慢性乙肝(多為病毒變異引起),但病毒長期持續檢測不到,也是一個“稱心的目標”。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如果把抗病毒治療比作人與乙肝病毒之間的一場比賽,這些目標就是冠軍、亞軍和季軍

當然,冠軍鳳毛鱗角,追求更現實的亞軍和季軍,也不意味失敗,至少是勝利者。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順利跑完全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勝利者。

理想的冠軍雖然遙遠,但希望總是存在,研究表明,隨著抗病毒治療療程的延長,抑制病毒複製的時間越久,病人從治療中的獲益就會越大。這種獲益包括:更少發生肝併發症如肝硬化和肝癌,更少因為肝炎發作而產生的住院花費,等等。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慢性乙肝患者,當肝病或感染性疾病專科醫生告訴你,你需要抗病毒治療時,你可以和醫生一起探討這個問題:我的治療何時結束?

糾結“根本停不下來”的問題,對於你的病情也許全無用處;而當你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按時服藥、定期複查、避免勞累、合理飲食、調整心態、正常生活,去迎接生命的每一縷曙光!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進入低價時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抗病毒療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