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纾难 中小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摘要:直击民企融资痛点,从完善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融资负担,分类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指导相关的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民企融资纾困提供便利,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财经观察 | 解困纾难 中小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竞争中性原则,从放宽市场准入、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

完善融资政策 拓宽融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指导意见》在充分肯定中小企业作用的同时,从七大方面给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其中主要以财税金融为重点,金融政策的着墨最多,而金融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具体看来,《指导意见》明确,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大再贴现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小微企业500万元及以下小额票据贴现。将支小再贷款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含新型互联网银行)。将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利好中小企业的货币政策创新措施。

自2018年12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利率为3.15%。这是针对民企、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工具,面向的是对小微企业、民企具有较强支持力度的全国性银行和大型城商行。

财经观察 | 解困纾难 中小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采取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经营正常、面临暂时流动性紧张的民营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探索实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专项基金开展民营企业兼并收购或财务投资。

事实上,相关专家分析称,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是支持民企融资纾困的重要抓手,在信贷支持政策和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继落地后,市场也对股权融资支持工具这“第三支箭”何时推出抱有极大期待。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特许经营权等进行融资。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开发续贷产品。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在财务上,‘贷款、债券、股权’是企业的三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其中,民营企业缺乏可抵质押的资产,故‘信贷、债券、股权’成为民企融资纾困的重要抓手。”

此次的《指导意见》,直击民企融资痛点,从完善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融资负担,分类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指导相关的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民企融资纾困提供便利,体现了中央对于推进民企发展,维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视。陈嘉宁补充道。

支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

《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为主业突出、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便利。深化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完善创新创业可转债转股机制。研究允许挂牌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落实创业投资基金股份减持比例与投资期限的反向挂钩制度,鼓励支持早期创新创业。

鼓励地方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专业化基金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存在股票质押风险的企业,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研究制定相关过渡性机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取防范化解风险措施。

财经观察 | 解困纾难 中小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所谓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指出:“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中存在的高风险性,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往往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由此导致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此时,大力发展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无疑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较好补充,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付一夫表示,通常情况下,直接融资所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期限较长的特征,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例如,企业债券的到期期限一般为3-5年,股票融资则因股东出资之后不能随意撤资而时间更久。相比之下,在间接融资过程中,银行等机构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期限一般较短,这也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制约。

此外,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并提高其创新与管理能力。直接融资中的股票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而改善其治理结构。直接融资中的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还会为之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而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对企业具有更硬的约束力,因此也能更有效地激励中小企业的经营。付一夫补充道。

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可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导意见》强调,减轻企业融资负担。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满足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担保机构逐步取消反担保,降低担保费率。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相关费用无法减免的,由地方财政根据实际制定鼓励降低取费标准的奖补措施。

陈嘉宁分析指出,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有助于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资金高效率地流向实体经济。

《指导意见》称,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研究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享受风险资本优惠权重的单户额度限制,进一步释放商业银行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经济资本。修订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适当放宽考核指标要求,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陈嘉宁表示,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能够指导和规范金融机构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总之,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政策放松还在继续,在相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样的利好政策或许能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持市场稳定。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