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为网站“打义工”或成历史

4月9日,一个真正将粉丝经济与每位作者收入挂钩的资讯平台——《共赢资讯》在京正式上线,标志着互联网公司和作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文化人为网站“打义工”或成历史


来自《共赢资讯》传播的信息显示,该平台将拿出每年利润的50%分配给所有签约作者,分配方式主要考核两个维度,一是作者的粉丝量在平台上的比重;二是文章的评论阅读比在平台上的比重,有效避免了唯流量论给作者和公众带来的误导。同时,这种做法解决了互联网享受作者给带来的粉丝红利,而作者却是义务劳动者,这种不公平的问题获得了突破性地解决。

从互联网一诞生,人们就不断为互联网提供免费的资讯,一开始,人们更多是一种对互联网的新鲜感,是一种获得了不经过媒体即可与公众沟通的快感。而网站回馈给这些作者的是:“你出名了”,“是网站为你提供了出名的机会”,“网站为你提供了免费的交流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更希望能够享受到自己为网站创造的粉丝经济的红利,对为网站“打义工”的不平等关系越来越不满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共赢资讯》诞生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作者免费为网站提供资讯的时代结束了,文化人免费为网站打工的历史结束了。

就媒体的发展而言,目前中国媒体的碎片化已经几乎发展到了极致,被学者称为“粉末化”,《共赢资讯》显然提供了一个由“粉末化”向“再中心化”转变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过于分散的自媒体将聚集在一杆大旗下,从而形成新的强势媒体集团,甚至可能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流量入口关系。在这个平台上,一些新人或因发表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粉丝量因此暴增,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进而比传统的网站更容易出名。或者说,《共赢资讯》具备一定的自动“造星”功能。

据介绍,在传播的表现形式上《共赢资讯》和《今日头条》等平台没有本质区别,也不具备特别的或超人的技术,唯一的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在模式上。正因为《共赢资讯》是一种可以给作者带来实际利益的模式,因此在模式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所以有企业家将《共赢资讯》的模式称之为“准合伙人模式”。


文化人为网站“打义工”或成历史


有消息显示,《共赢资讯》的发起人和投资人管学军是中国汽车界著名媒体人,在汽车界已深耕40年,从最开始当汽车修理工,然后到原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的流水线上当工人,之后转战《中国经营报》等诸多媒体,并曾就职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在汽车业界可谓履历丰满。2008年他放弃《中国工业报》首席记者的职位,毅然“下海”创办了《选车网》,致力于为公众选车提供服务。尽管《选车网》在业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始终摆脱不了文人羞于谈钱的问题,导致《选车网》业务难以做大。2018年他发誓,要为天下羞于谈钱的文化人创建一个大平台,使之成为天下文化人共创、共赢的平台,成为没有围墙“作者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