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中國近代才女有不少,除了“宋家三姐妹”外,還有“張家四姐妹”,也被稱為合肥四大女神,那就是九如巷張家的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姐妹,個個都是才華橫溢,學識超凡的女神級人物,而四姐妹中又以張兆和最為人熟知,因為她嫁給了後來著名的作家沈從文,這也是這兩個人悲劇的開始。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嚴格來說,沈從文是中國近代文學家中比較值得尊敬的一位,這並不是針對他的學識和他對文學做出的貢獻,而是他的經歷,同時期的大部分出名文人,像胡適、魯迅、張資平、錢鍾書等等作家,都是大戶人家出身,這讓他們有先天的接受先進教育的條件,還能出國留學,有心的讀者可以觀察一下,中國近代的大部分著名作家都是如此,很少有完全出身農村,但是憑著自己努力最後成為著名作家的,但是沈從文卻就是其中之一。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沈從文只上過小學,加上出身農村,所以即便後來在文學界聲名鵲起的時候,還被同時代的很多文人嘲笑是“土包子”,但是沈從文確確實實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賦走到這一步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從鄉下來的土包子居然看上了“張家四姐妹”中的張兆和。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沈從文當時是張兆和的老師,張兆和正值18歲,青春年少,美麗動人,加上出身也好,是大學裡很多男生心中的女神,追她的人至少是兩位數。但是張兆和卻心高氣傲,給追求自己的男生排名:青蛙1號,青蛙2號......等到沈從文追求自己的時候,張兆和將他成為癩蛤蟆13號,大家注意是癩蛤蟆,而不是青蛙,張兆和此時對沈從文絲毫沒有任何感覺。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可是架不住沈從文有耐心,而且極其執拗,他堅持給張兆和寫情書,一封不行就兩封,最後一共寫了將近四百封情書,寫得張兆和實在受不了了,於是就前去找校長鬍適,拿出沈從文寫給自己的情書當做證據,上面寫著:“我不止想要得到你的靈魂,也想得到你的身體”,張兆和認為,這是對她的“性騷擾”,希望胡適能夠主持公道,沒想到胡適看完情書,居然反過來勸張兆和,說沈從文是個有才華的人,將來一定是中國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你應該嫁給他,甚至替沈從文說話:“他(沈從文)是多麼固執地喜歡你啊。”可是張兆和大聲回了一句:“我是多麼固執地不喜歡他。”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如果這個時候沈從文能及時收手,認識到兩個人之間思想方面的差距,不再窮追猛打,後來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可是沈從文根本靜不下心來,一門心思要追到張兆和。胡適親自前往張家替沈從文做媒,沈從文自己也是窮追不捨寫情書表達愛意,張家人對沈從文的印象也挺好的,只有張兆和,她根本不喜歡沈從文,可最後還是嫁給了沈從文,或許她是被沈從文的文字打動了,但更多的還是對現實環境的屈服,周圍所有人都同意這件婚事,她身處其中慢慢竟然也覺得可能沈從文真的不錯。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兩個人的婚姻就這麼莫名其妙地開始了,結婚不是過家家玩遊戲,而是實打實地過日子,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開始發生了。張兆和很看不慣沈從文的“故作清高”,明明家裡都沒幾個錢了,沈從文卻打腫臉充胖子替朋友花錢,甚至傾家蕩產也要收集古董瓷器,張兆和是一個很現實的人,她的理性是沈從文所沒有的,本來性格可以互補的兩個人卻矛盾頻出,誰也看不慣誰。

這就為後來沈從文的精神出軌埋下了伏筆,張兆和身懷六甲的時候,沈從文卻和女青年高青子眉來眼去,相談甚歡,沈從文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對,可還是忍不住,最後他冒雨前去林徽因家中請教如何解決,林徽因告訴他要坦白,兩個人好好談。沈從文聽從了林徽因的建議,於是回去就把自己和高青子的事情如實告訴了張兆和,張兆和一氣之下回了合肥老家。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沒錯,兩個人一開始就不合適,卻因為周圍人的催促貿然結婚,最悲催的是他們一起過完了一生,但是過得怎麼樣,其實並不精彩,外人只知道沈從文給張兆和寫的情書:“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過得一地雞毛。

抗戰爆發後,沈從文前往西南聯大,張兆和留在北京不願跟隨,理由很簡單,家裡有很多事情要做,還要整理文稿,沒辦法去,其後來在沈從文的多封信催促下,張兆和勉強答應南下,卻住在昆明呈貢,和沈從文分居兩地,每次沈從文坐一個小時火車來看她,兩人也是在一個屋子吃頓飯,其他半句話沒有。

才女張兆和為何同意嫁給“土包子”沈從文,這場婚姻是時代的悲劇

1966年,沈從文和張兆和被分到兩個地方改造,沈從文一個大作家每天只能打掃女廁所,文章也不讓寫,他身患憂鬱症,多次企圖自殺,他也給張兆和寫了許多信,但是張兆和從來不回信,唯一回的一封信沈從文收到後激動地熱淚盈眶。

1988年沈從文去世,張兆和給沈從文整理文稿之後說:“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可是,是不是明白得太晚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