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真正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現如今,經濟越來越發達,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常常感到不幸福呢?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煩惱縈繞?為什麼越來越處理不好與周圍人的關係呢?

參加了Peter老師在上海舉行的線下私房課,我們找到了答案: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能夠認識自己。

真正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01 認識自己,戒除貪慾

人生最大的慾望就是貪慾,對物質的貪慾,對學習的貪慾,對修行的貪慾,對精神的貪慾......

也許有人會說,越學習越快樂,越學習越幸福,其實不然。孔子說,過猶不及

當自己囤了一大堆課,而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時,就會產生煩惱、焦慮、不安、自責。

如果這時候還堅持繼續糾結,那麼,學習所帶來的幸福感就會蕩然無存。

果斷捨棄不必要的課程,才是良策。技術層面的知識,多如牛毛,一輩子都學不完,不必糾結於掌握多少技術層面的知識,做好自己,心中感到幸福才是學習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切記: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分清自己所追求的是慾望還是夢想;是慾望還是目標。

Peter老師告訴我們

慾望和目標的區別在於:在實施的過程中是否能產生正向情緒

如果能產生正向情緒,比如開心快樂,舒服坦然,輕鬆平和,愉悅幸福,則屬於目標和夢想。如果產生負面情緒,如焦慮、失態、恐懼,則屬於慾望。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現階段自己的能力和處境。問清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貪慾會讓人迷失方向,顛沛流離,喪失自我,損失幸福家庭”。老師的告誡,值得我們深思和牢記,並儘可能地戒除貪慾。

通過深刻思考,濾除慾望,放飛夢想,戒掉自己的貪慾,才可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

真正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02 認識自己,心靈寧靜

當我們感覺不快樂不幸福時,心總是波瀾起伏,心浮氣躁。心不清靜,心難安寧,則幸福遠離。

如何馴服自己那顆狂躁的如野馬般的心,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修行功課,修行就是修心。

Peter老師反覆為我們講述了修行的本質,就是提高覺察力,修成平等心

心靜則煩惱少,幸福感強。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注意覺察,當發現有念頭升起時,要及時止住;調頻念頭,使之達到一種中等的程度,保持平等心。

靜坐觀呼吸,寫作,都是很好的鍛鍊心靜的途徑。

我們都是幸運的人,因為都喜歡寫作。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寫作是一種生命修行。寫作練就了我們修煉心靜的好習慣,心靈的安寧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能做到不悲不喜,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寵辱不驚,那麼人生的幸福感就自然強而持久。

真正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03 認識自己,處好關係

一個人的命好不好,在於怎樣解讀這個世界,解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命好,說明人際關係好,包括對父母,對朋友,對同事以及對周圍所有的人。

命不好,則說明人際關係不好,究其原因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對自己不好的人身上。自認為命不好的人,幸福感自然就差。

如何改善呢?利他!不斷培養出好的人際關係,修好自己,影響別人,幸福指數隨之增高。

我們要謹記,身邊的人就是我們修行的最好對象,如果連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同事等天天見面的人都處不好關係,那就不要唱高調談修行了,先把自己認識清楚了再上路吧。

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只有到莊嚴的寺廟裡去才是修行,其實生活處處皆修行,從點滴做起,與身邊的人相處好了,就是修行的最好詮釋。

如果能做到人際關係好,滿眼都是美好的景象和暖心喜悅的感受,幸福指數能不高嗎?

真正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04 認識自己,長養智慧

我如此善良,如此慈悲,待人接物如此真心,為什麼還會常常感到不快樂呢?為什麼幸福感那麼少呢?這是一般人都會有的疑惑。

Peter老師果斷地告訴我們,人不幸福,根本在於缺乏智慧。

生活中凡是令我們困擾,讓我們憂慮,使我們焦躁不安的,往往是那些我們看不透其本質,不瞭解其真相的人事物。

缺乏智慧,就缺乏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在言行舉止以及為人處世之中,就會顯露出種種不如意、不快樂。

所以,戒生靜,靜生定,定生慧。

一個人要不斷地修行,修正自我,反省自我,不斷地捕捉念頭,調頻中道。戒除不必要的慾望,讓心安定下來,長養智慧。

智慧的人生,從容淡定;隨時而行,因事而變;坦然平靜,寵辱不驚。

如果能真正認識自己,保證自己的心不被攪擾,那麼外界的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將任何無厘頭強加於我們的心。

而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幸福人生。

兩天的私房課,短暫又充實,20多個人,帶著問題而來,輕鬆舒然而歸。大家意猶未盡,感慨萬千: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成長的路上遇到一位靠譜的老師。感恩peter老師,讓我們如願以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