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是大公司比較完善,還是小公司比較完善?

頭條金融


理賠服務現在主要分線上部分跟線下部分兩部分。像一些小額件。比如理賠金額低於1萬的。一般的意外險醫療險,或者是旅行險這一類的都是屬於。小額件,小額件現在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會啟動線上理賠服務。基本流程就是準備好資料,然後在APP,或者官網上提交。如果材料完備,基本上可以實現當日賠付。這類理賠的程序基本上由大數據來風控。技術上實現相對來說簡單,所以以保險公司的經濟實力,是比較容易輕易完成的,沒有太大區別。

而大額件,比如說像重疾險的賠付,大額壽險賠付,這一類需要在線下進行。手續上一般原則是客戶準備齊全材料。然後提交給保險公司進行申請,如果有業務人員進行協助辦理,那也可以由業務人員協助。流程跟時間上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而理賠最重要的點是。合同是否寫明,比如說合同承保範圍內的產品責任。也就不存在問題,合同內沒有的,也沒有辦法理賠,所以現在市場上最容易出現理賠爭議的問題,有兩塊一塊是發生的情況不符合產品的責任,另一塊是投保的時候沒有如實告知,所以這個跟公司大小關係也不大。所以綜上所述發過來,保險公司大小跟理賠是沒有直接性關係的。



天祥的顧問視角


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題主,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肯定是大公司比較完善,幫一個陌生人理賠過,13年前的保單,拿出來都有些發黃了,第一次偶然遇到再公眾號上提供理賠資料,被告知她的身份證升級過,身份證號碼由原來的15位增加到18位,所以必須到櫃檯辦理身份證變更,然後才能進行理賠。所以自助理賠失敗了,隨後第二天帶她到櫃面辦理,她有60歲了,需要有人幫忙跑前跑後,我就充當這個角色了。

買保險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能夠用上,一旦用上保險,投保人的已經經歷過病魔折磨,不會希望再在理賠路上遇到不順心的事,能夠順利賠到錢,一定會給自己很大的安慰,為不幸遭遇中的一絲幸運。

幫這位阿姨辦完理賠之後,她有些不放心的回家了,看她弱不禁風的背影,為她祝福,同時也感到保險確實有用,13年前的一個決定,今天賠到10萬塊,一場重病大概花了七八萬,總之沒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自己休息幾個月的工資也補貼回來了,可以安心休養。

第二天晚上賠付款到賬,出乎阿姨的預料,從她感謝我這個陌生人的語氣中能夠看出她很欣慰!

小保險公司也不錯,只是理賠不順利的時候,來回寄送材料會耽誤些時間,年齡大也不太好操作,隨著未來發展可能會慢慢變好吧!


財來不會晚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行業迅速發展,網絡平臺投保、微信投保以其快速、便捷的特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並依賴。

就像通過互聯網線上購買日常用品一樣,不少保險公司的常規產品以及相關信息也都可以通過移動端輕鬆購買和獲取。

但還有那麼一部分人,對互聯網保險始終處於觀望的態度,因為他們對這種形式還存在很大的疑問:到底靠不靠譜?


今天就來跟大家解釋一下關於互聯網保險最常見的2大誤區。

1.互聯網保險理賠難?

互聯網保險依託的是互聯網平臺、經紀公司以及第三方平臺購買,本質上還是跟保險公司簽訂的合同。出險理賠,也是找保險公司的!至於理賠時效的問題,保險法是作出了明確規定的: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複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

收到理賠資料30天內 ,保險公司必須給出理賠結果。不管你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得遵守法律。

還有很多人對電子合同的合法性表示質疑,這個也不用擔心,電子合同屬於數據電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數據電文是合同合法的表現形式之一。

也就是說,電子保單和紙質保單一樣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所以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我們買的保險,都具有法律效力,受保險法約束,兩者理賠起來並沒有什麼差別。

2.互聯網保險便宜沒好貨?

相比傳統保險,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價格往往要便宜點,很多人就會陷入“便宜沒好貨”的誤區。

但其實是因為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營銷策略,因為互聯網銷售相比線下銷售可以節省更多的人工費、場地費、運營費,因此互聯網產品的成本更低,導致性價比高。就拿重疾險來說:

1、線下買重疾險

主要保終身,有返還或者分紅,另外還可以增加醫療、意外等保障功能。

產品責任內容更復雜,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會更高,加上多種的運營成本,自然價格會稍微偏高。

2、線上購買重疾險

通常線上的重疾險投保比較靈活,消費者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保障期限、繳費年限、附加險等。

比如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定期重疾險,只選主險,不加其他附加險,並且將繳費期拉長,這樣每年的保費就會少一點,沒那麼大經濟壓力。


精算師講保險


在我國對保險公司的審批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保險公司註冊資本金門檻很高,需要淨資產達到2億元才有可能拿到保險公司牌照,而且註冊資本必須為實繳資本,同時接受銀保監會的監管,還要繳納保險保障基金。從這個角度看,保險公司沒有太大差別。

大家所謂的大公司通常成立時間長、市場宣傳力度大、銷售人員多,網點多、市場佔比高。比如中國人壽、平安保險、新華保險等等。所謂的小公司通常是市場知名度比較低,沒聽說過。正因為這些小公司沒有鋪天蓋地的打廣告,沒有那麼多銷售人員,把這部分費用讓利給消費者,所以他們的產品保險責任比大公司好,保費還便宜,市場佔有率非常高。

《保險法》規定:要求保險公司收到齊全的理賠資料後,必須在30天內做出理賠的核定,核定後10天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所以說正常投保,如實告知健康狀況,只要是保險合同里約定的保險責任,無論公司大小都給賠,不在保障範圍內的,任何保險公司都不賠。另外,保險公司為了提升公司形象,也會跟其他保險公司競爭理賠速度。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截至2019年3月底的官方數據。北京地區商業健康保險服務評價指標(個人健康險業務)---小額簡易案件理賠平均時效。為什麼看這個指標呢,是因為小額快賠案件最考驗保險公司的運營效率和系統能力。

從統計結果看,大小保險公司在小額理賠案的處理時效上,都非常有效率,大多數都在2天以內,平均1.51天。排名前十的竟然都是不怎麼出名的中小型公司,而平安、國壽等大公司只是排名在11-20名之間。當然從時間上看,保險公司無論大小,理賠時效都非常高。



靜享財富


你好,我是簡七,6年專注理財科普。

先說一個事實:保險公司的成立門檻相當高!同時還受到國家的嚴格監管,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比銀行還安全。

關於理賠,你也不用擔心。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strong>

1、現在理賠都是走線上的渠道,在發生理賠的時候,都是拍照把資料上傳或者發郵件給保險公司的理賠部,由他們來統一進行理賠的,並不存在保險公司大小的影響,合同有的一定會賠,合同沒有的哪一家保險公司都不會賠。

2、買保險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在全國是可以“通保通賠”的,即保單購買地和理賠地點沒有地域限制,投保人無論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理賠服務

3、在保險法的第23條也規定了,保險公司收到理賠資料以後30天以內要做出理賠裁定。所以,保險公司的大小不會影響理賠速度,一切以合同為準,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

<strong>

很多時候,當我們談論保險公司的大小時,說的更多的是公司的品牌和名氣,以及我們身邊是否能常常見到公司的實體分支機構。

但換個角度想,一家你時常能聽到和見到的公司,它的品牌和經營成本自然也所費不菲,這些費用在做產品設計時,也會反映在保費上。

名氣的大小也並不代表保險公司的綜合實力,你沒聽過的保險公司也不一定就是小公司。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如果你覺得有用,就請點贊給我鼓勵吧~


簡七讀財


這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大公司服務會好點。

因為保險公司的服務與保險公司自身的體系有關,也跟代理人(或者服務人員)有關。

而服務,是必須要藉助人去完成,而人是有個體差異的。優秀的人,可以讓客戶感覺服務很好,即使他在一家小公司。

而一家大的公司,在各方面都有比較成熟的培訓體系,考核體系,而這些體系,會指導督促員工去高質量的完成服務動作。成熟的體系,厲害之處在於,他可以讓公司裡那群服務人員的平均水平由60分提升到80分。

所以,個人覺得大公司的服務會更有優勢些,也更穩定些。


保險小小俠


一、法理層面

保險法對於理賠服務有明確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標準是同樣的。例如保險法23條要求:無論再複雜的案件,30天內必須給出核定,理賠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保險合同條款。

二、實務層面

保險理賠服務,一般來講速度都很快,北京地區平均在2天左右,獲賠率97%以上。無論大小公司,理賠速度都差不多,保險公司一般希望通過理賠服務來快速增加口碑。


七色土保險說


“大公司理賠快、服務好,膽肥的就買小公司的保險吧!”

官方打臉來了,10月14日,中國銀保信發佈了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基於各保險公司的獲賠率、投訴率等八大指標進行評級,最好的3A,最差的D。

人身險中,平安A級,國壽3B,同方全球3C;你們眼中的小公司,交銀康聯3A,恆大人壽A級;百年、國華、幸福人壽也比陽光、新華和工銀安盛評分高。

你還敢說小公司理賠難,服務差嗎?

比起看保險公司的大小,買保險更要關注的是預算控制和險種搭配。

大家買保險的時候,是不是常把保險公司列為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認為“大公司”的產品會更靠譜一點?其實,保險公司根本沒有大小之分。“大”公司的產品不一定更靠譜,它只是可能會比較貴“小”公司的理賠服務也不一定會很差。事實上很多消費者陷入了思維誤區,挑選保險公司總是傾向選擇所謂的大公司,認為大公司服務好,理賠有保障,其實相對於報銷公司的大小,保障和理賠才是最關鍵的問題。購買重疾險也是一樣,在購買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買給誰?買多少保額?這個病保不保?怎樣進行健康告知?...買保險真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份保單就一勞永逸,買的保險不適合自己,再進行退保非常不划算。

所以買保險之前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好是選擇專業的保險規劃師為你定製一個最適合的保障方案!


理財經理邊曉斌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專業答疑

1 其實買保險看的是合同 ,保險本身是一個合同條款,決定理賠和服務的是合同約定,沒有寫進合同的都是口頭承諾不作數的,所以不能看哪家保險公司廣告做的好,財大氣粗就覺得好,大保險公司,小保險公司決定理賠看的都是是否符合合同條款約定。而保監會在面對理賠糾紛的適合也會根據合同條款約定裁決,而且由於合同解釋權在保險公司,所以保監會在解決糾紛的時候,對於咬字眼,玩文字遊戲的保險公司拒賠案例,也是傾向於保障消費者的裁決。條款覺得理賠,而不是保險公司大小。

2 保險理賠都是有保險法規定的流程和理賠時間的,以前是線下標準流程,一般是在30天內核定,核定完成10日內支付理賠金,如果不符合條款,核定3天后給出拒賠理由。現在網絡發達,資料都可以直接上傳,只要理賠資料上傳到位符合條款,理賠都很快,流程和整個行業的理賠效率都提高了。公司大小影響不大,都是有標準流程的。大保險公司理賠也存在扯皮拖拉的,小保險公司也是。關鍵還是合同條款,這個才是你權益的保障,額而不是保險公司大小。保險是商業機構,不是慈善機構。理性看待


路人蟻


理賠完善不完善,是指公司理賠流程完善與否吧。我感覺樓主是想問理賠速度快慢問題吧。

下面我簡單就上邊兩個問題回答一下。

大公司,通常指的是規模保費排名靠前,成立時間稍早,品牌宣傳不遺餘力,廣告費用上百億每年。

小公司通常指的是保費排名不突出,成立時間稍晚,幾乎沒有做過大額費用廣告宣傳,沒有知名度的公司。

公司已經成立,理賠流程都會相對完善,不會因為大小而有區別。

理賠快慢,可能與大家想像的不一樣,對於小額案件,越小公司理賠速度越快,大公司理賠速度沒有小公司靈活與快捷。

看下圖,大家認為的大公司,在理賠上,有幾個排在前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