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真正的幸福,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现如今,经济越来越发达,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常常感到不幸福呢?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烦恼萦绕?为什么越来越处理不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呢?

参加了Peter老师在上海举行的线下私房课,我们找到了答案: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能够认识自己。

真正的幸福,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01 认识自己,戒除贪欲

人生最大的欲望就是贪欲,对物质的贪欲,对学习的贪欲,对修行的贪欲,对精神的贪欲......

也许有人会说,越学习越快乐,越学习越幸福,其实不然。孔子说,过犹不及

当自己囤了一大堆课,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时,就会产生烦恼、焦虑、不安、自责。

如果这时候还坚持继续纠结,那么,学习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荡然无存。

果断舍弃不必要的课程,才是良策。技术层面的知识,多如牛毛,一辈子都学不完,不必纠结于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知识,做好自己,心中感到幸福才是学习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切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清自己所追求的是欲望还是梦想;是欲望还是目标。

Peter老师告诉我们

欲望和目标的区别在于: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能产生正向情绪

如果能产生正向情绪,比如开心快乐,舒服坦然,轻松平和,愉悦幸福,则属于目标和梦想。如果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失态、恐惧,则属于欲望。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现阶段自己的能力和处境。问清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贪欲会让人迷失方向,颠沛流离,丧失自我,损失幸福家庭”。老师的告诫,值得我们深思和牢记,并尽可能地戒除贪欲。

通过深刻思考,滤除欲望,放飞梦想,戒掉自己的贪欲,才可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真正的幸福,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02 认识自己,心灵宁静

当我们感觉不快乐不幸福时,心总是波澜起伏,心浮气躁。心不清静,心难安宁,则幸福远离。

如何驯服自己那颗狂躁的如野马般的心,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修行功课,修行就是修心。

Peter老师反复为我们讲述了修行的本质,就是提高觉察力,修成平等心

心静则烦恼少,幸福感强。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觉察,当发现有念头升起时,要及时止住;调频念头,使之达到一种中等的程度,保持平等心。

静坐观呼吸,写作,都是很好的锻炼心静的途径。

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因为都喜欢写作。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写作是一种生命修行。写作练就了我们修炼心静的好习惯,心灵的安宁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能做到不悲不喜,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宠辱不惊,那么人生的幸福感就自然强而持久。

真正的幸福,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03 认识自己,处好关系

一个人的命好不好,在于怎样解读这个世界,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命好,说明人际关系好,包括对父母,对朋友,对同事以及对周围所有的人。

命不好,则说明人际关系不好,究其原因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自己不好的人身上。自认为命不好的人,幸福感自然就差。

如何改善呢?利他!不断培养出好的人际关系,修好自己,影响别人,幸福指数随之增高。

我们要谨记,身边的人就是我们修行的最好对象,如果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同事等天天见面的人都处不好关系,那就不要唱高调谈修行了,先把自己认识清楚了再上路吧。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只有到庄严的寺庙里去才是修行,其实生活处处皆修行,从点滴做起,与身边的人相处好了,就是修行的最好诠释。

如果能做到人际关系好,满眼都是美好的景象和暖心喜悦的感受,幸福指数能不高吗?

真正的幸福,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04 认识自己,长养智慧

我如此善良,如此慈悲,待人接物如此真心,为什么还会常常感到不快乐呢?为什么幸福感那么少呢?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疑惑。

Peter老师果断地告诉我们,人不幸福,根本在于缺乏智慧。

生活中凡是令我们困扰,让我们忧虑,使我们焦躁不安的,往往是那些我们看不透其本质,不了解其真相的人事物。

缺乏智慧,就缺乏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言行举止以及为人处世之中,就会显露出种种不如意、不快乐。

所以,戒生静,静生定,定生慧。

一个人要不断地修行,修正自我,反省自我,不断地捕捉念头,调频中道。戒除不必要的欲望,让心安定下来,长养智慧。

智慧的人生,从容淡定;随时而行,因事而变;坦然平静,宠辱不惊。

如果能真正认识自己,保证自己的心不被搅扰,那么外界的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将任何无厘头强加于我们的心。

而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幸福人生。

两天的私房课,短暂又充实,20多个人,带着问题而来,轻松舒然而归。大家意犹未尽,感慨万千: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一位靠谱的老师。感恩peter老师,让我们如愿以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