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春秋時期,當時的齊國國君被大臣崔杼殺害。崔杼連同慶封、晏平仲等人擁護齊莊公的弟弟杵臼為國君,也就是齊景公。崔杼稱自己為相國,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在朝堂上囂張的很,可既然能殺害國君又能密謀擁護新君上位的人,智商自然低不了。雖然當時沒有人提出君權神授,君君臣臣的等級思想,可弒君依然是殺頭的大罪。他整日擔驚受怕,害怕自己弒君的消息傳出去,遭到世人的唾罵,也擔心被史官如實記錄在史書上,讓他留下千古罵名。

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在古代,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名聲十分看重,人們為什麼那麼看重自己的名聲呢?

我想這與古代人相信鬼神之說脫不了關係,比如他們喜歡通過占卜來決定一些國家大事,為了皇帝的正統地位而鼓吹君權神授。他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崔杼害怕自己弒君,被神明降下懲罰。名聲不好,即使是在當時那個年代也是會遭到當時人們的唾棄。

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於是乎,他找到當時的史官太史伯,威脅他說:“你就按照我告訴你的,寫國君死於病痛,我一定給你豐厚的賞賜,如果你敢違揹我的意思,那我就給你點顏色看看。”太史伯淡定的在竹簡上寫道“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怒道:“你是不是嫌自己活的太長了?不要命了?”太史伯一身正氣:“我不想顛倒是非黑白,只想盡到史官的職責,秉筆直書,我從不懼死。”

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可以看出太史伯不懼死亡,恪盡職守,為了自己的本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氣節。崔杼暴起,一箭賜死太史伯。

緊接著太史伯的弟弟仲與伯又先後接替了他哥哥的位置,他們都繼承了哥哥的遺志,寧死不屈,皆被崔杼殺死。

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最終他宣了太史家的老四季來,崔杼將史書拿過來一看,書上還是那一句話,季說:“我哥哥教給我們的就是,在其位謀其政,作為史官,我們就是應該記錄歷史真相職責,我和我哥哥一樣,絕不會因為貪生怕死就失去了作為太史的本分。”太史四兄弟一脈相承了誠實的優良品質。崔杼長嘆一口氣,終於繳械投降,不再殺害季了。季拿著寫好的竹簡出門,迎面就看見提著竹簡和筆急忙趕來的南史氏。他擦著滿頭大汗說:“我聽到消息,你的哥哥們都被殺害了,我擔心你也因此丟了性命,正準備來接替你。”太史季把寫好的史書給他看,他才放心離去。

這個一心向死,狂奔而來的南史氏真的令人敬佩,他讓那些小人知道,即使他為了自己的私心,想要殺害史官,但是還是會有無數的史官前仆後繼而來,他可以殺死一個兩個三個,可是這樣堅守本心的人是數不勝數的,他殺不完的。

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正是這樣的決心和勇氣使崔杼放棄私心,真實的歷史才得以保存。所幸,有太史伯四兄弟這樣大義凜然的史官存在,歷史上這樣的不勝枚舉,例如晉國史學家董狐勇敢寫下國公趙盾弒其君。他們面對著同樣的問題,做出了一樣的盡職盡責的選擇,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

一名史官就是應該將真正的歷史記錄下來,流傳下去。是照實記錄還是受脅迫而隨意捏造歷史是評價一個史官是否合格的根本標準。我們知道,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例如強權的壓迫,武力的威脅,很多歷史學家違背良心,記錄不實歷史,這樣的史書不配稱為真正的史書,這樣的歷史學家不配稱為真正的歷史學家。所幸,歷史上有像太史伯四兄弟一樣偉大的史官存在。

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崔杼弒其君”這五個字是用三位太史的鮮血澆灌而成的,短短五個字,字字泣血,令人為之動容。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道“在齊太史簡”這是對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不忘本分,用鮮血捍衛歷史真實的歌頌,這就是史官的氣節。

他們以筆為矛,以簡為盾,頑強的抗爭惡勢力。這讓我想到文天祥盡忠報國,不畏死亡,不肯投降,捨生取義。到魯迅先生同樣用筆桿子去戰鬥,對抗黑暗勢力。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盡忠職守,捨生取義是流淌在血液裡流傳下來的。

太史四兄弟前仆後繼,誓死捍衛歷史的真實性,弟弟們堅守哥哥們的遺志,其它地方的太守揹著竹簡和筆來接替的情景,絲毫沒有置身事外的反應,而是不懼死亡。這一楨楨畫面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足以使我淚流滿面。我曾想如果將這件事拍成電視劇,一定能戳中萬千中國人的淚點,可我轉念一想,沒有人能夠演出太史四兄弟這樣崇高的氣節,他們不懼生死的神態,是難以複製的。

太史四兄弟盡忠職守,用生命捍衛歷史的真相

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無數光輝耀眼的人物,我們所能感受到的那些歷史,不知是多少人的鮮血汗水澆灌而成,踏過千山萬水,披荊斬棘,來到我們面前,供我們細細品讀。

這些詞句記錄在冊,可能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可它們承載的是生命的厚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