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一個讓人陌生的朝代,但卻又讓人熟悉的朝代,因為它是中國少有的幾個大一統的王朝,卻也是存在的時間僅次於秦朝的王朝。《漢書.卷九十九上》載“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公元8年,早已是大漢攝皇帝的王莽終於走上了最後一步,他先是上金匱策書於高祖廟,說自己乃是真命天子,而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並以孺子嬰皇太子的名義頒佈詔書稱要禪讓於他,之後在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後,於十二月登基稱帝,建國“新”。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疆域

不過這個大一統的新朝卻只歷經15年就被綠林軍所推翻,公元23年秋天,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死於未央宮的漸臺中,自此存在僅15年的新莽政權正式宣告終結。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何如此強大的新朝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被農民起義軍給推翻,以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來看,很少會有王朝會在開國皇帝的統治下就宣告終結的,那麼新朝為何會成為這個特例呢?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綠林軍起義圖

其實新朝會滅亡,完全就是因為王莽混亂的改革行動所造成的。眾所周知王莽登基後對於新朝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比如建立王田制、私屬制、五均賒貸、六筦政策等等全新的制度,這些制度雖然最初的目的幾乎都是為了讓天下的百姓過得更好,但是由於當時王莽的屬於“只會說不會做”的主,所以這些政策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百姓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是越過越差,並最終造成王莽眾叛親離,直至新朝滅亡。

而之所以這些改革會造成如此的局面,關鍵就在於王莽的改革行為大多都是“喜怒無常”的,也就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絲毫就沒有制度可言。比如在公元9年王莽就下了一道詔書,他說到“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這道詔書的意思大概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新朝所有的土地都將劃歸國有,任何人都不得買賣,而如果一家人口有8人,可免費獲得900畝的土地,而沒有超過8個人的,卻有超過900畝土地的,就需要將超出的土地送給那些沒有田地,或者田地不夠的人,而剩下的就全部歸國家所有,此外以後的奴婢不得私自買賣。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井田制示意圖

以上的這個政策其實表面看起來非常的好,如果真的能夠正確的實施下去對於天下的百姓絕對是有利的。但是似乎王莽忘記了,在當時整個新朝擁有土地最多的不是百姓,也不是富商,而是他朝堂上的那些王公貴族,和前漢的那些諸侯們。想想看如果真要實施這個政策,這些新朝處於權力最高點的人能同意嗎?顯然不能,於是這道詔書一頒佈,造成的結果就是那些權貴紛紛起兵造反,先是漢徐亭侯劉快起兵造反,後全國各地的那些舊漢的權貴們也紛紛響應起兵反對王莽。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農民起義漫畫

到了最後連那些原本支持王莽的人也提出異議,他們說道“井田雖聖法,其廢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從。秦知順民心,可以獲大利也,故滅廬井而置阡陌,遂王諸夏,訖今海內未厭其敝。今欲違民心,追復千載絕跡,雖堯舜復起,無百年之漸,弗能行也。天下初定,萬民新附,誠未可施行。”最終才不到數月的時間王莽就被迫又下了一道旨意,說“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也就是之前所說的都不算,一切歸舊制。想想看一個帝王在不到數月的時間就推翻了自己所定下的這些改革政策,這個皇帝是不是太言而無信啦?你這叫天下的百姓如何信服呢?

當然在當時王田制、私屬制這些並未真正造成什麼影響,畢竟當時那些王公貴族大部分還是支持王莽的,而那些百姓也已習慣了存在數百年的土地私有制,所以王田制實施不實施對於那些百姓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接下來的王莽關於貨幣改革的“反覆無常”卻最終讓新朝走向了毀滅的道路上。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貨幣

在新朝建立之後,王莽為了削弱前漢的那些王公貴族的勢力,也同時為了能夠解決西漢末年國庫空虛的情況,再加上王莽登基之後就一直想著重現漢武帝時期萬邦臣服的盛況,所以主張對周邊採取武力擴張的政策,一直想進行軍隊擴編,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莽這一切的想法都是需要錢的幫助才能實現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王莽在沒登基之前就開始對整個國家實施了貨幣改革,從公元7年到公元14年這7年間,王莽先後對全國進行了四次的貨幣改革。

第一次是在公元7年,據《漢書.卷九十九上》載“五月,更造貨:錯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錢,一直五十,與五銖錢並行。”,《漢書.食貨志下》亦載“王莽居攝,變漢制,以周錢有子母相權,於是更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又造契刀、錯刀。契刀,其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千”。與五銖錢凡四品,並行。”。也就是說這個月王莽下令在五銖錢之外,增鑄錯刀、契刀和大錢三種貨幣,對換比例是一個錯刀換五千五銖錢、一個契刀換五百五銖錢、一個大錢換五十五銖錢。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契刀

第二次是在公元9年,據《漢書.卷九十九中》載“莽以錢幣訖不行,復下書曰:“民以食為命,以貨為資,是以八政以食為首。寶貨皆重則小用不給,皆輕則僦載煩費,輕重大小各有差品,則用便而民樂。”於是造寶貨五品”。也就是說王莽在第一次幣制改革過了僅僅2年,就又再次進行改革,而這次改革較上次也更為的徹底,這一次就是將之前的五銖錢和刀幣全部廢除,不得再用。然後再次發行全新的貨幣,曰“寶貨”來替代這些舊幣的作用。

所謂的“寶貨”就是將以金、銀、龜、貝、銅五物分別製造成錢貨、黃金、銀貨、龜貨、貝貨、布貨等二十八種貨幣,包括小錢、七銖、九銖等錢貨六品,黃金等銀貨二品,公龜、侯龜等龜寶四品,大貝、壯貝、么貝等貝貨五品,大布、次布、弟布、壯布等布貨十品。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大錢

而王莽為何一定要廢除五銖錢和刀幣呢?在《漢書.食貨志下》也給出了原因,其載“莽即真,以為書“劉”字有“金”、“刀”,乃罷錯刀、契刀及五銖錢,而更作金、銀、龜、貝、錢、布之品,名曰“寶貨”。”。這個理由在現在看來其實很離譜,就是王莽在當時發現劉姓有帶“金”和“刀”這兩個字,而他認為這個有懷念之前大漢的意思,於是就決定在全國廢除五銖錢和刀幣,改而用“寶貨”來替代。而對於民間剛剛才使用新貨幣不到2年的時間的這個問題,王莽可以說是絲毫都不考慮。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錯刀

第三次是在公元10年,這一次王莽就是將前年所頒佈的“寶貨”又全部廢除,只留小錢值一和五錢五十兩種貨幣繼續使用,並恢復使用漢朝五銖錢。至於為什麼王莽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又廢除掉“寶貨”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流通不出去。從以上的信息我們可知在王莽設立“寶貨”的時候,光光是貨幣的種類就有二十八種,而這二十八種每種的換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就造成了在民間根本就沒人願意使用這些貨幣,因為這些貨幣使用起來真的很麻煩,而幾乎都是在偷偷的繼續使用五銖錢。

雖然王莽曾經幾次三番的下令民間一定要使用這些“寶貨”,甚至都採取了極為嚴厲的措施,如《漢書.卷九十九中》載“百姓不從,但行小大錢二品而已。盜鑄錢者不可禁,乃重其法,一家鑄錢,五家坐之,沒入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宮殿門,欲以重而行之。知”。也就是說在當時為了防止民間繼續再私自鑄造大小錢,只要發現一家,周邊的五家都要連帶著去為奴為婢。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漢朝五銖錢

甚至在當時王莽為了能夠讓這些貨幣流通出去,都開始設立了一個奇葩的規定,那就是在當時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吏進出城門只有出示布錢才能自由出入城門,而王公貴族也只有拿著布錢才能入宮見駕。但是就是在當時這樣嚴厲的措施下,“寶貨”都還是未能流通,而就是如此最終王莽在僅僅一年之後就宣佈廢除了這條制度。

第四次是在公元14年,這一次王莽又將之前所定的大、小錢,及五銖錢全部廢除,改用貨布、貨泉兩種。據《漢書.卷九十九下》載“是歲,罷大小錢,更行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真貨錢二十五。貨錢徑一寸,重五銖,枚直一。兩品並行。”也就是說在4年之後,王莽又把之前定下的大、小錢廢除,重新又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貨幣,那就是貨布和貨泉。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貨布

而且這次王莽為了確保貨布和貨泉的流入,則是下達了更狠的命令,那就是“敢盜鑄錢及偏行布貨,伍人知不發舉,皆沒入為官奴婢。”就是說在當時如果誰敢盜鑄錢或者是隻使用貨幣的話,就直接為官奴婢,而那些知道卻不舉報的人也是如此下場。

但是在當時事實上王莽所發行的貨布、貨泉的兌換比例極為不公平,據《漢書.食貨志下》記載“直貨泉二十五”,也就是在當時一貨幣可以換二十五貨泉,這個乍看起來沒啥問題,但是需要知道在當時“貨泉徑一寸,重五銖”,而貨布卻只是“重二十五銖”,也就是說一個重二十五銖的貨布卻能兌換二十五個重五銖的貨泉,想想看在這其中百姓們要虧多少錢?而王莽明知如此,卻一定要百姓少使用貨幣,而多使用貨泉,你說這如何辦呢?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貨幣

其實從以上的記載我們就可以明確的得知一個答案,那就是新朝亡的不冤枉。試想下一個王朝在僅僅只是7年的時間,就接連換了3種貨幣,而且每次進行改革的時候都要把前一種貨幣全部廢除掉,而在這之中使用最長的貨幣也就只是4年的時間。其實就是說當王莽每換一次貨幣的時候,百姓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都會白費,因為之前的貨幣已經不能用了,而在當時雖然新朝允許百姓拿舊幣去兌換新幣,但兌換的比例明顯就是不成正比的,這樣就等於說每次王莽的貨幣改革進行一次,百姓的財產就會打一個對半折。

《漢書.卷九十九中》載“是時,百姓便安漢五銖錢,以莽錢大小兩行難知,又數變改不信,皆私以五銖錢市買。訛言大錢當罷,莫肯挾。莽患之。復下書:“諸挾五銖錢,言大錢當罷者,比非井田制,投四裔。”於是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及坐賣買田宅、奴婢,鑄錢,自諸侯、卿、大夫至於庶民,抵罪者不可勝數。”

而以上就是當時王莽進行貨幣改制後,整個天下的反應。“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可以說每當王莽實施一次貨幣改革,全國的物價都會飛漲,經濟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而百姓為此破產的更是數不勝數,更甚者連那些王公貴族都不例外。想想看就是如此新朝焉能不敗呢?焉能不亡呢?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新朝貨泉

正如《中國貨幣史》所說“中國曆代幣制的失敗,多有別的原因,而不是貨幣本身的缺點,只有王莽的寶貨制的失敗完全是制度的失敗”,是的,在當時王莽幾乎隔幾年就會對全國的貨幣進行大改革,7年,王莽在漢代五銖錢的基礎上,加鑄契刀、錯刀、大錢。9年,因“劉”帶有金和刀就將除大錢外的貨幣全部廢除,並鑄小錢與大錢通用。10年又另造錢貨、黃金、銀貨、龜、貝貨、布貨等二十八種貨幣來供全國使用。但是在11年又因為百姓的抵制,就又將這些貨幣全部廢除,只留小錢與大錢,並重新使用五銖錢。但是在14年,又因為某種情況,王莽又將之前所有貨幣全部廢除,重新又創造了貨幣、貨泉兩種貨幣。

新朝王莽的四次貨幣改革,最終讓新朝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王莽像

也就是在王莽這樣反覆的貨幣改革下,新朝的經濟變得越來越混亂,百姓的生活也變的越來越苦。可以說在當時整個國家所發行的貨幣幾乎都沒有信譽可言,百姓根本就不敢拿著貨幣來進行交易,但是在朝廷的威逼下,百姓卻又不得不收下這些貨幣。可是王莽卻又是一個能折騰的主,時不時就廢掉這個舊幣,又創造出另外一個新幣,就這樣整個國家幾乎有三分之二的百姓被王莽的貨幣改革給折騰成破產,亦或瀕臨破產。想想看一旦百姓或破產,或瀕臨破產,他們能活的下去嗎?而一旦活不去擺在百姓面前的就只有“造反”這一條路了,而就是如此最終新朝亡在了綠林軍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