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西鄉扶貧協作蹚出”精準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2017年4月,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衝刺的時間節點上,江蘇省啟東市與遠在千里之外的陝西省西鄉縣開展對口扶貧協作。一年間,兩地攜手,山海結盟,扶貧協作催生出“全面對接、全面合作、全面提升”的新氣象。一項項合作協議成功簽約,一批批產業項目落地開花,一件件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啟東“加速度”助推西鄉脫貧攻堅駛入“快車道”。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初夏時節,採訪組深入西鄉,翻山越嶺、進村入戶,一路探尋、一路思索,以期勾勒出啟東西鄉兩地一年間在扶貧協作攻堅戰中的行軍路和作戰圖。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西鄉

褒斜古道間,一片茶香處。陝西省西鄉縣是革命老區,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帶,經濟欠發達,貧困程度深。

如今,這片貧瘠的土地正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啟東和西鄉開展對口扶貧協作一年來,按照“合作為先、產業為重、人才為要”的總體要求,全面對接、全面合作、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條助力精準脫貧的對口幫扶之路。目前,15個蘇陝扶貧協作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額1.169億元。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兩地合作越來越緊密,感情越來越深厚,交流協作平臺越來越寬廣,機制越來越健全。”西鄉縣委書記演曉剛這樣評價兩地的關係,尤為特別地指出,“啟東掛職幹部政治站位高,‘四個意識’強,來西鄉一年多表現出融得進、幹得實、謀得遠的優良作風和出色業績,實現了扶貧工作的‘精準滴灌’。”

既可打工又能管家

家門口的一個工廠改變三代人生活

5月14日下午,西鄉縣捷得服飾有限公司的加工生產線上,一名男工的身影在近百名女工中格外顯眼。穿線、起針、收針,配合著電機踏板有節奏地壓腳,從早到晚,他幾乎都埋頭在縫紉機上幹活,很少起身。

今年45歲的汪志,西鄉縣峽口鎮人。患有先天性腦癱,雙手無法靈活運動,一隻腳也不能正常舒展。為了謀生,他從父母那裡學會了裁縫活。1995年,他在鎮上開了一家服裝店,靠著鄉親們的關照勉強維持溫飽。

今年初,由於種種原因,汪志的店沒了,20多年賴以謀生的活計沒了。家裡還有年過七旬的父母需要贍養,汪志一家的生活變得舉步維艱。“以前有老鄉的幫助,我還可以勉強生活。沒了服裝店,我想出門找個工作真是難比登天啊。”汪志說。

汪志的處境是西鄉縣大部分貧困戶的寫照。當地產業基礎差,就業面小,貧困勞動力難以就業。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讓貧困勞動力充分就業,成為西鄉扶貧工作的當務之急。今年3月20日,經啟東市掛職西鄉縣的縣委常委、副縣長王裕兵牽線搭橋和全力招引,西鄉縣首個招商引資社區工廠——捷得服飾投入試生產。目前,捷得服飾8條生產線帶動就業200多人,其中貧困戶40多人。

幹起了老本行,汪志做起來得心應手。他的收入按件計算,做一條褲子能掙2元,一個月下來收入3000元不成問題。“以前我開店天天熬夜加班,現在是工薪族,住在公司宿舍,每天中午晚上公司管飯,還能經常回家看望父母,這感覺真好!”談到生活的變化,汪志激動地落下淚來。

既有收入,又能管家,在生養的故土上找到歸屬感和安定感,是西鄉大部分返鄉就業人員的夢想。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43歲的車工文啟翠雖然剛進捷得不久,但老闆表揚她“做事踏實,上手很快”。在服裝廠,“生手”工資每月2000多元,“熟手”則可有4000多元。

文啟翠家住西鄉城南街道辦五豐社區,之前和丈夫周顯全在杭州一服裝企業打工。前年,文啟翠查出患有乳腺癌,因為要做定期檢查,再加上在外不能報銷醫藥費用,夫妻倆無奈辭職回鄉。兩年來,文啟翠與丈夫沒有工作,整個家庭陷入困境。

“家門口有了工廠,夫妻倆同在一個廠子上班,一月能掙五六千元,老公還可以隨時照顧我。”文啟翠說。如今的她感覺心安了,身體也恢復得快了,夫妻倆每天騎電瓶車回家,兩三公里的路程也就10分鐘。“父母孩子天天見得到,家門口的工廠改變了我們一家三代人的生活。”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隨著遍佈西鄉各地社區工廠的陸續開工投產,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農民、貧困勞動力成了產業工人。截至目前,由王裕兵一手招引的4家服裝加工企業成功落戶西鄉,全部投產後可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帶動不少於400戶貧困家庭實現就業脫貧。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既引企業又建園區

項目推進招商引資刷新“西鄉速度”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經王裕兵引薦和協調,去年9月,南通服飾行業的排頭兵企業歐愛克斯來到西鄉縣,尋求合作機會。此時,西鄉通漢協作產業園伸出橄欖枝,提供6093平方米新建標準廠房及相應配套,只需裝修到位,購置設備即可立即投入生產。歐愛克斯當即決定投資3000萬元建設索克斯服飾生產基地。

今年3月19日,企業成功投入試生產,整個項目從接洽到投產歷時187天,創造了項目推進的“西鄉速度”。該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年產服飾200萬件,產值1億元,帶動就業2000多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如果按照傳統購地建廠的方式,耗時至少翻番。”索克斯服飾負責人羅中友說。

“政府全額出資建設,提供兩年免租期,企業拎包入駐,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也是想不通的。”剛從啟東掛職返鄉的西鄉循環工業園辦公室副主任嚴軍感嘆,通過協作交流,西鄉幹部的招商理念、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項目建設推進導入“容缺並聯審批、即時審批、全程代理服務、例會協調推進”四項制度,“西鄉速度”由此誕生。

嚴軍坦言,從索克斯項目的接洽、敲定、投產,他進行了全過程參與。啟東掛職幹部的新視野、新觀念、新模式,深刻地改變了他。“索克斯項目,於我而言就是項目服務、觀念洗禮的‘速成班’。把心放在項目上,把項目放在心上,已經成為西鄉循環工業園辦公室一班人的共識。”嚴軍表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索克斯的落戶,也讓西鄉幹群第一次見識了現代型企業的溫度。49歲的李榮琴是沙河鎮男兒壩村人,以前在江浙一帶打工,丈夫在家開裁縫店。然而上有老下有小,李榮琴經常在西鄉和江浙之間奔波。今年李榮琴夫妻倆同時加入索克斯,一個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每個禮拜有一天探親假,每天兩餐免費,專車接小孩放學,晚上還租教室請老師為孩子輔導功課。”李榮琴介紹。去年廠裡預發招聘信息,原計劃招200人,結果來了1600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隨著招商引資和項目服務理念的不斷升級,西鄉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夢想愈發清晰,“投資編隊”開始湧入,“巨人項目”開始搶灘。

幾乎是一拍即合,上海國動集團計劃總投資22億元,在西鄉建設基礎設施及2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新建光狀扶貧發電項目,打造高標準商業住宅區。項目一期先行啟動孵化園標準廠房和科創園公共配套建設,規劃佔地194畝。目前,正在推進土地徵收、規劃設計等。

“該項目依託國動集團的資金、產業園區運營和招商優勢,分期建設標準化廠房,以優惠價格租賃給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建設產業轉移承接聚集區。”嚴軍介紹。參照啟東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西鄉對入園企業在土地供給、工程建設、基礎設施、稅收獎勵、擴產促銷、創新驅動、企業培育、融資貸款、人才引進、獎勵扶持等方面給予優惠,以打造招商引資新的“西鄉速度”。

嚴軍告訴記者,該項目可以全面釋放窪地效應,通過以商引商,實現資本“一投再投”、項目“一招再招”、產業“一轉再轉。”“這個項目,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將來必然成為西鄉工業跨越發展動力源和最具爆發力的增長極。”嚴軍說。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既辦合作社又建電商點

貧困戶成“工人”農產品插“翅膀”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5月15日上午,西鄉縣谷蕎農業科技公司,2000斤香菇已打包好,準備發往全國各地。在啟東掛職幹部的幫助下,該公司去年10月試運行,目前已與6家專業合作社、10多位農民經紀人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銷售西鄉農特產品,每月銷售額50多萬元。

“5分鐘銷售2000斤木耳、4小時賣出8000單香菇。”谷蕎公司總經理吳大橋介紹說。今年4月,農民經紀人王榮春的4000斤香菇滯銷;去年11月份,東山合作社3萬斤香菇積壓;谷蕎公司通過拼多多、淘寶、谷蕎商城等平臺,幫助他們及時解決了“庫存”。

谷蕎的第一單是2000袋“嚴太吉”系列粗糧,該品牌的創辦人嚴蓓蓓,2014年安徽財經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工作,去年聽說家鄉發展電商,回鄉創業,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開發出涼皮粉、雜糧粥、雜糧面等11種粗雜糧產品。每月銷售額不低於7萬元,惠及方圓20公里村民、貧困戶。嚴蓓蓓介紹,去年以來,像她一樣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30多個。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在440萬元蘇陝資金支持下,西鄉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全覆蓋,全縣開設網店200多家,200個村級電商服務網點建設完成,做到貧困村全覆蓋。今年一季度新增電商68家,聯繫帶動貧困群眾2500餘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5月14日至15日,王裕兵兩次來到西鄉五豐社區,就南通恆昌隆食品公司菜薹種植項目進行協調,目前,恆昌隆基地500畝甜玉米已試種。“恆昌隆公司保證收購、加工和市場,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也改變了村民的種植觀念。”五豐社區黨委書記胡勝銀說,基地已帶動200多村民脫貧致富。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最依賴的資源。對農村的貧困戶而言,傳統的生產方式、市場的波動等,是制約貧困戶脫貧的因素。

檀木村3組的嚴功清對此感慨頗多。57歲的他大半輩子都住在山裡。“以前我是頭頂土坯房,腳踏泥濘路,種地靠天吃飯,現在有了合作社,脫貧又致富。”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嚴功清所說的“合作社”指的是檀木村扶貧合作社。去年9月,在蘇陝項目資金的支持下,檀木村建立扶貧合作社,通過入股分紅、入社務工等方式,種植李子400畝,帶動83戶貧困戶致富,為51位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今年計劃種植2500畝。

合作社讓嚴功清一家的生活徹底發生了改變。嚴功清不僅自己種植10畝李子,還到合作社務工,幹起植樹、施肥、採摘等雜活,一年領到6000多元工資。此外,還有股金、土地分紅3000元。100平米的安置房正在裝修,經過培訓,20歲的兒子到啟東做了電焊工,每月工資5000元以上……這是嚴功清原先做夢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蘇陝扶貧協作項目重點向村互助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傾斜,鼓勵貧困戶資金入股、勞動就業、土地流轉等。互助經濟組織及集體經濟組織覆蓋貧困人口1539戶4062人,對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1293人。

“黑木耳菌種生長週期短,脫貧見效快。”在堰口鎮嶽嶺村黑木耳的大棚前,堰口鎮副鎮長楊霞介紹。他們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全村45戶貧困戶增收,並按每袋菌包0.8元紅利計算,分期支付給村扶貧互助合作社。

4組的熊翠華拿出500元入股,其中政府補貼100元,同時還在黑木耳基地打工。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打工一個月2000多元,通過資金入股獲得分紅1400多元,加上政府的各項補貼,這貧困戶的帽子算是徹底給摘了。”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 ■■■■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站在西鄉被譽為“陝南小華山”的午子山頂,滿目蒼翠,天高雲淡,長空列雁,勝利豪情油然而生。自古華山一條路,狹路相逢勇者勝,啟東助力西鄉脫貧攻堅在這裡開啟,也必將在這裡書寫新時代的奇蹟。

全媒體記者 錢愛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