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古今中外,自詡第一的不稀奇,但自稱第二的著實不多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號稱“天下第二“的無錫惠山泉。

惠山泉位於無錫惠山寺南側,原稱“漪瀾泉”,相傳為唐代無錫縣令敬澄率人開鑿。但有的資料說敬澄是南北朝人,主要政績也是在無錫鑿泉引水。南北朝和唐朝相距好幾百年,不知道這敬澄到底是哪個朝代的。“茶聖”陸羽曾經將天下泉水分為二十等,而惠山泉排在第二位。至宋徽宗時,惠山泉已經列為貢品。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為惠山泉所題寫的“天下第二泉”,更是讓惠山泉名揚天下。到了明代,惠山泉名聲不減,“漪瀾堂下水長流,暮暮朝朝客未休。”成為惠山一景。乾隆帝巡幸惠山時,題詩大讚惠山泉“江南稱第二,盛名實能副。”

現在的“天下第二泉”景點共有前後三進。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進入景區,即是一座迎門湖石假山。繞過假山,可見一方形水池。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該方池鑿於北宋明道年間(1032年至1033年),方池西壁吐流泉水的螭首,據說為明代著名石刻家楊理的作品。這楊理是位能文能詩的石匠,除石雕作品外,尚有三首詩傳世。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隔方池為敞軒“漪瀾堂”。漪瀾堂面闊三間,歇山頂,四面出廊。門聯“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泉”選自蘇軾《次韻完夫再贈之什某已卜居毗陵與完夫有廬裡之約雲》詩,書寫者是無錫知名書法家曾可述。熟悉蘇東坡詩的遊客一定會發現,這副對聯對原詩有兩處改動:一是將“我為”改成了“為我”;二是將“山”改成了“泉”。堂匾“漪瀾堂”的書寫者是著名左手書法家費新我。漪瀾堂始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蘇軾在他的《遊惠山詩》中曾提到過漪瀾堂:“夢裡五年過,覺來雙鬢蒼。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炯然肝肺間,已作冰玉光。虛明中有色,清淨自生香。還從世俗去,永與世俗忘。”許多資料都介紹說,漪瀾堂的名字取自蘇軾上面這首詩,但從詩裡我們知道,一定是先有漪瀾堂,後有這首詩。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漪瀾堂北側一面粉牆上鐫刻著“天下第二泉”五個大字,題寫者是王澍,題寫時間是雍正六年(1728年)。王澍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士,曾官至吏部員外郎,以書法見長。王澍自署“二泉寓居”,估計他可能在無錫惠山一帶寓居過,只是沒有相關史證。時人將陸羽品泉、蘇軾試泉和王澍書泉合稱“二泉三絕”。“天下第二泉”刻石旁還有一方刻石,乃時任知縣楊潤14歲的兒子楊懋勤在嘉慶十一年(1806年)書寫的“修漪瀾堂記”。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漪瀾堂後面有一座單簷歇山頂方亭,曰:二泉亭。亭東、北、南三面敞開,西牆上嵌趙孟頫題寫的“天下第一泉”刻石。趙孟頫在題字的同時,還賦詩一首:“南朝古寺慧山前,裹茗來尋第二泉。貪戀君恩當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就是這麼一首簡單的詩,網上最流行的版本竟然有兩處錯誤:“前”誤為“泉”;“茗”誤為“名”。如果說後一個錯誤有情可原的話,那麼前一個錯誤就有點可笑了,誰見過一句詩的前半句和後半句的最後一個字是同一個字的?更可笑的是,我們的網友就這樣複製來粘貼去,以訛傳訛,渾然不知。趙孟頫題刻下面還有一方長條形刻石,記載了萬曆四年(1570年)修建泉亭的有關情況。亭內有圓形、八角形兩池,園池居西為上池,八角形池居東為下池。兩池雖然相通,但據說上池水質要好於下池,不知何故。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亭背後的山坡上,築有“陸子祠”,奉祀的人物是讓惠山泉聲名遠播的“茶聖”陸羽。祠堂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簷下懸“陸子祠”匾額,門聯:“試第二泉且對明亭暗竇;攜小團月分嘗山茗溪茶”。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堂內屏門上繪有漆畫“陸羽品茶圖”,屏門上方懸“景輝堂”匾額,兩壁書陸羽《慧山寺記》,堂聯:“十賢去不回曾聽松風薦秋菊;二泉清且冽先後槐火試春茶”。

惠山泉“天下第二”的稱號,非但沒讓它遭受人們的質疑,反倒是有不少人對其更加讚賞。以致有人對陸羽有所抱怨“世無陸子知,淄澠誰與別?”意思是說,如果不是陸羽那麼會品,誰是天下第一還不一定呢!有這種看法的甚至還包括明代大文人王世貞,他在詩中說:“空勞陸羽輕題品,天下誰當第一泉?”滿滿的為惠山泉鳴不平。

我一向覺得,水之於茶的重要性被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們無限誇大了。對所謂好水的趨之若鶩,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因為只有極少數人才會對水質的細微差別特別敏感,絕大多數人不過是人云亦云、隨幫唱曲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