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公司時隔兩年多迎新“掌門人” 將直面兩大挑戰

(經濟觀察)中投公司時隔兩年多迎新“掌門人” 將直面兩大挑戰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 (記者 王恩博)空缺逾兩年之久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一職終於塵埃落定。

中投公司官網9日發佈消息稱,中央決定彭純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交通銀行當天亦公告稱,因國家金融工作需要,彭純已向交通銀行董事會遞交書面報告,辭去該行董事長等職務。

出生於1962年的彭純是一位“金融老兵”。他1994年進入交通銀行工作,歷任多家地方分行行長後,於2001年出任總行行長助理,2004年升任副行長。

彭純此前與中投公司亦有過交集。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他曾任中投公司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隨後又回到交行任行長,並於2018年初正式接替牛錫明成為交行董事長。

也正是在2018年,交行逐漸熨平該行原首席風險官楊東平被查等事件導致的一系列人事動盪,發展重回正軌。今年3月底發佈的年報顯示,交行2018年末總資產超過9.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45%;全年實現淨利潤736.3億元,同比增長4.85%。

彭純此番接手的中投公司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來源於中國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方式籌集的15500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但大有大的難處,中投公司首任董事長樓繼偉曾直言,公司初始規模之大帶來沉重壓力。

儘管任務艱鉅,但成立逾10年來中投公司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中投公司總資產超過9414億美元,累計年化國有資本增值率為14.51%,相當於10年內再造了3箇中投。同時,中投公司2017年境外投資淨收益率按美元計算為17.59%,位居同業前列。

隨著新董事長到位,中投公司也將迎來新挑戰。

外部環境風險是其一。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各經濟體貨幣財政政策處於調整期,國際貿易規則不穩定……面對複雜環境,中投公司正積極構建多維度跨境投資生態系統,形成更有效的優勢互補投資局面。

2017年起,中投公司推進雙邊基金建設,包括中美製造業合作基金、中英創新合作基金、中日產業合作基金等。日前,該公司又與法國巴黎銀行、法國歐瑞澤基金共同發起設立10億至15億歐元的中法產業合作基金。如何繼續鞏固擴大這一“朋友圈”,將關乎中投公司能否有效應對外部風險。

同時,怎樣順應中國開放大勢,抓住其中機遇亦需中投公司思考。以“一帶一路”建設投資為例,甄別選擇合適項目、做好風控,是一篇大文章。

剛剛卸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的屠光紹此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中投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敞口為241億多美元,非公開市場佔到大約三分之二,涵蓋基礎設施、高新科技、能源礦產等領域。

據瞭解,2019年中投公司還將更多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重點行業將聚焦新型基礎設施等,包括電信、數字化等相關基礎設施。中投公司能否把握這一機遇,實現進一步發展,各方將持續關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