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如何超克形式主义文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第33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举办

记者:张雨楠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如何超克形式主义文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第33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举办

会议现场

2019年4月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33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本期论坛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如何超克形式主义文论”。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鲁太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担任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魏然担任评议人。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论坛并就论坛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二战后,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理论标举的“细读”方法一度成为高居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甚至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读者阅读批评之上的主流批评方法。其方法论来源于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有机体思想,其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有机生命体。形式主义文论继而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和外部研究,其结果导致了流行的审美独断论和审美法西斯主义。针对上述文学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提出的严峻挑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弗里德里克·杰姆逊根植于德国语文学传统和结构主义思想,扭转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特别是以吉尔吉·卢卡奇为代表的反映论,将文学创作视为与特定的社会形式相对应的“象征形式”,并将从古至今的文学形式加以“历史化”;此外,弗兰克·莫莱蒂针对“细读”提出了“远距离阅读”,主张将文学作品重新放置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当中,探讨其形式创造的物质动因。本次论坛邀请梁展研究员从上述两位文学理论家的理论观出发,探讨其如何破解形式主义文论所制造的文学自主性神话,重新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以生机等问题,并就马克思主义文论、形式主义文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相关论点及其演变等展开讨论,从而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提供启示。

【本期论坛参考书目】

1. V.厄利希著、张冰译:《俄国形式主义:历史与学说》,商务印书馆,2018。

2. 韦勒克和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 弗里德里克·杰姆逊著、李自修等译,《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如何超克形式主义文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第33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举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鲁太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如何超克形式主义文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第33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如何超克形式主义文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第33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魏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