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打工不寻亲”,为啥?农民:亲戚一年赚60万,才给3万

农民出去打工的时候,往往很喜欢扎堆找熟人,不仅是因为彼此之间划得来,还因为熟人介绍的工地一般都相对靠谱,不用太担心活儿干完了,拿不到工资。其实只要稍作观察就不难发现,农民通常所找的熟人都是以前的工友,同村的村民或者是熟人介绍的人,但极少有农民会直接找亲戚。按说从亲缘关系上论起来,亲戚比朋友、邻居、同村的人关系更近,更靠谱,但农村却有“打工不寻亲”的老话,大多数农民对这话也深信不疑。

农村老话“打工不寻亲”,为啥?农民:亲戚一年赚60万,才给3万


提到这句话,村里的农民老赵就深有感触,“再也不会和亲戚有打工方面的接触了”,这是老赵给亲戚打工3年以来的感悟。老赵是个泥瓦工,以前在城市的工地干活儿,干的时间长了,也算是个老师傅了,正常情况下每天能拿到250元左右,干一个月下来一般也有六七千了,加上老赵这个人不喝酒,而且烟瘾也不大,所以在城市里的花销基本上没有像年轻人那样“失控”,出去一年,稳稳地能拿回家5万元上下。

农村老话“打工不寻亲”,为啥?农民:亲戚一年赚60万,才给3万


3年前,老赵的父亲查出来了肺癌,需要定期去做检查,儿子还在读大学,眼看家里“乱了套”,无奈之下老赵选择了回农村,在附近找个工作养家,也算是守着老人尽孝了。找来找去,县里的工地一天只开120元左右,跟外边比足足低了一多半,正当老赵有点犹豫不决的时候,老赵家的亲戚上门了。老赵家的亲戚在当地做农资生意,当时正赶上进货、出货、送货高峰期,正好需要人帮忙,老赵没多想就去了。

“起初的时候,工作倒是很轻松,基本上只用看着仓库,保证仓库里的化肥、农药、打药桶等不丢失就行了,白天帮着干点活儿,晚上基本上能睡个囫囵觉”,老赵说,到后来就没那么简单了,有时候半夜到货了,亲戚就打电话来说让帮忙看着点,害怕有不自觉的人私自扣货,索性就整夜整夜看着。有时候如果回来的货物不是特别多的话,亲戚连卸货工人都不雇了,“摆明了是让我卸的”。

农村老话“打工不寻亲”,为啥?农民:亲戚一年赚60万,才给3万


回来的第一年,老赵跟着亲戚干了四个多月,最后亲戚给了1万块钱,老赵虽然有点失望,但觉得毕竟是在村里,而且时间也短,还能照应家里。第二年,亲戚倒是做了个很大方的决定,那就是老赵家种地用到的所有农资可以免费用,这对经济条件比较局限的老赵一家来说,算是个好消息了,老赵给亲戚干活给卖力了。有时候别人都下班了,细心地老赵还在仓库里打扫为啥,点货,“这些细活干起来就没个头儿,有时候能干到半夜”,老赵说。

等到第二年的时候,亲戚说农资市场效益不好,给了老赵3万,当时就承诺第三年的时候,让老赵争取能攒个买车钱,因为老赵儿子要大学毕业了,农村现在哪个年轻人出门没个车呀。有了目标,老赵更起劲儿,但一直到年底,亲戚依旧只给了3万,理由还是农资不挣钱了。不过从经常拉货的用化肥大户的嘴里,老赵了解到亲戚去年一年赚了60万(净利润)。听到这个消息,老赵果断辞了工作,离开了。

农村老话“打工不寻亲”,为啥?农民:亲戚一年赚60万,才给3万


相信很多农民都碰到过和老赵类似的情况,农村“打工不寻亲”的老话细想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农民老赵的经历告诉我们3点:①干得多挣得少是常态,因为本身是亲戚,对方觉得你就应该多干点,而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对方又觉得既然是亲戚,现在生意难做,你应该理解,所以少给点也正常;②从亲戚关系上升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有人会觉得是给亲戚提供了工作,帮了对方的大忙,所以不该追求收入;③就算给对方的比平均水平低,也会觉得不少了。

当然,农村都比较注重亲情,如果亲戚真的需要帮忙,农民上门去帮着临时干一段时间的话,哪怕义务帮忙都可以,但是时间久的话,还是建议农民能想想,别像老赵一样,干了3年,耽误了3年。最后亲戚还觉得是老赵太计较。在农村,你出去打工的时候,会主动找亲戚干活吗?为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