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4月4日,更新了微信7.04內測版本的人發現,這個新版本里不再有“漂流瓶”功能。

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去年11月30日,騰訊曾宣佈暫停“漂流瓶”功能,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些人利用微信“漂流瓶”功能發佈色情內容或色情招嫖廣告等不良信息。當時,微信團隊進行了專項清理,並暫時下線微信漂流瓶服務。後來經過整頓,“漂流瓶”功能再次恢復。直至這次徹底被取消。

微信作為一個國民級應用,每次在功能上的細小改變都會被拿出來熱議。這次取消漂流瓶功能看似意料之外,實則也是情理之中。

首先,以微信如今的體量,已經不需要這樣一種功能去拉新用戶了;其次,從大環境看,國家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也在收緊,微信大可不必為了這樣一個功能承擔背後的政策及法律風險。

1

如今的微信開始愈發謹小慎微,也算是應了那句話“大有大的難”。張小龍這位大神對社交領域的微觀體感是十分精準的,因此從他本人來說,他處理微信的功能迭代就非常謹慎。

這也難怪,以當前微信這個用戶體量,哪怕隻影響到0.1%的用戶,那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產品做到這種級別,任何改變過後的優勢和不足都會被無限放大,說是在“如履薄冰”也不為過。

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對於微信,我們都已經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氣一樣,我們已經不會去刻意感知它的存在,但是卻已經離不開它。以至於我們都忘了,這個“龐然大物”也是一步步發展迭代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2

2011年1月21日,微信發佈針對iPhone用戶的1.0測試版,微信從此誕生。當時的微信功能還比較單一,僅有即時通訊、分享照片和更換頭像等簡單功能,產品最初的定位就是熟人之間的通訊工具。

當時這個版本發佈後,有用戶在蘋果的app store直接就給出了1星差評,覺得軟件太垃圾,如今這張差評截圖還被拿出來用以激勵廣大產品人。

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而微信的誕生也可以說很“騰訊”,因為在兩個月前,小米剛剛發佈了軟件“米聊”,微信的功能和米聊基本一致。

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有一次米聊在新版本發佈之後,就有米聊的開發人員在小米論壇上說:這是我們米聊新上的功能,截個圖,放在論壇裡立帖為證,微信幾天之後就會抄我們。果然,一週之後微信就抄了這個新功能。

當微信迭代到2.0版本時,微信用戶有400萬,米聊用戶達到了1000萬,從數據上看一直是微信在追趕米聊,可就是這個2.0版本,吹響了微信逆襲米聊的號角。

3

2011年8月,微信的2.2版本推出了一個“查看附近的人”,這個功能推出後,微信的用戶從400萬一下激增到1500萬;2011年10月,微信推出3.0版本,推出“搖一搖”和“漂流瓶”功能,到了2011年底,微信用戶突破5000萬。2012年3月,微信用戶數突破一億。

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而米聊呢?它的峰值用戶永遠停留在了3000萬。那究竟是什麼導致擁有先發優勢的米聊被微信逆襲了呢?原因有三:

一是微信團隊的運維能力完爆米聊團隊。張小龍的微信團隊是經歷過騰訊郵箱十年磨礪的團隊,經驗豐富,更為重要的是他背靠騰訊這顆大樹,微信產品可以得到充分的技術支持,而當時的小米是創業團隊,米聊也僅僅是他的一款應用產品,因此米聊獲得的支持也是有限的。

這就使得用戶在使用微信時總會覺得快,消息發送沒有延時;可米聊有時就會出現卡頓甚至是系統崩潰,因此雙方在用戶體驗上的差距就這樣被拉開了。

二是在微信用“查看附近的人”和“搖一搖”這樣的功能開始向陌生人社交延伸的時候,米聊仍然選擇做熟人社交,很長時間之後,米聊才回過味兒來,可惜為時已晚。

這第三點就得說回張小龍這個人了。做為中國最為頂級的產品經理,他對用戶情緒變化的微觀感知可謂是妙到毫巔。

微信在創立初期一直揹負著“抄襲米聊”的罵名,可是從一個細節上你就可以看出,微信的成功真不僅僅是抄襲那麼簡單。

在米聊上,如果對方讀了你發送的信息,你這邊這條消息就會從“已發送”改為“已讀”。微信就沒有盲目跟從這個設計,微信高管在經過幾天的討論之後決定不使用這個設計,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功能會給對方帶來心理壓力。

4

微信在3.6版本開始加入了“微信公眾號”,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微信從一個通訊工具轉身成為了一個平臺。它開始連接內容資源與商業,也就在這時他已經和米聊、陌陌這樣通訊工具不是一個物種了。

微信5.0版本誕生後,為了讓用戶把微信升級成5.0版本,微信團隊還創造性開發了風靡一時的“打飛機”小遊戲。用這樣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完成了5億用戶的升級。

微信5.0版本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可以綁定銀行卡,微信開始把觸手伸向支付場景,而當時的支付寶市場佔用率要比財付通高20多倍,想要逆襲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3年,微信紅包誕生,支付戰局開始被改變。微信紅包推出後就開始大受歡迎,在沒有推廣的情況下靠自然傳播就做到了400萬的用戶。2015年,微信和春晚合作,在春晚這個超級平臺的傳播下,微信紅包的用戶數直接突破一億。

就這樣,微信長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就這樣,微信在6.0版本之後,基本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樣子。從微信的發展歷程你可以看出,他最初的樣子並不複雜,他能走到今天就是根據市場反饋以及產品經理的把控,不斷迭代的結果。

曾有人這樣說過,如果你的產品名稱在生活場景中已經由名詞變成了動詞,那麼你的產品就真的成了,如今的微信已經非常符合這個標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