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每當孩子考試考砸了時都會這麼說:這次考試沒認真,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下次一定做對。

真的如孩子說的是因為粗心嗎?!其實不然,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會有所感悟。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跳水運動員要參加半年後的比賽,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動作,也練了幾次。有那麼一兩次很標準,有幾次有失誤,不過他認為自己比賽時就能做到。比賽很快到了,他站在跳臺上很緊張,結果當然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

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甚至你會說: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孩子粗心的問題時,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作業或者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練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準確率低。

我們判斷“粗心”的通常標準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

----那再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題,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1.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就不一定能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方法:

一道題目,至少要反覆接觸6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併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做對。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2.基本概念不清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只有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可以有哪些變化,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地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有疏漏的。所以,學過並不等於是學會,更不等於融會貫通。

解決方法:

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能講解出來,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髮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思。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3.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你是每個詞一次性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

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重複也無法達成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所以,如果平時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而概率因素導致平時錯誤率越高,考試時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為考試時題目的類型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

解決方法: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

做錯的題要記到錯題本上。


我們再回到開頭那位跳水運動員,如果半年後他參加比賽,他現在就需要各項體能訓練,基本動作的反覆練習。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動作也要練得無比熟悉、猶如本能,然後才有可能走上賽場。即使這樣,也不是萬無一失的。所以,放棄“粗心”這樣的說法吧!

放棄“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計劃,獲得真正的提升。獲得提升的不僅僅是成績,還包括審視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策略、行動力、意志力等。

家長們看完文章後有什麼感受呢?

以後孩子再這樣,一定要告訴孩子,

粗心不是理由,

爭取做對更多的題,

學到更多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們也提供了幾條備考秘籍,對於確保期末成績是非常有利的。希望讓各位家長能夠有效幫助孩子,在考試前做好準備,取得好成績!

1.幫助孩子合理制定複習計劃

小學階段的孩子通常學習沒有規劃,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學習的。期末複習,不妨學著制定自己的計劃。

這個時間段,同時也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候。

家長可以準備一張大紙,和孩子一起制定期末複習的計劃,讓孩子在複習的時候掌握主動權。

在制定複習計劃的時候,孩子的計劃可能不完整,這就需要家長來對孩子的計劃進行查落補缺、修正。

制定複習計劃有幾個原則,家長可以參考。

1.以教材為主,形成知識體系。無論怎樣的試卷、怎樣的題目,都有一個基石,那就是教材。所有的題目都萬變不離其宗。在複習的過程中,孩子必須牢記一點:教材是複習的階梯,是複習的重要工具,是最重要的參考資料。

期末考前3周左右,將每個科目的重要內容做成一覽表,把縱橫關係都整理清楚,做到一目瞭然。這樣頭腦中就會有一個整體的框架,複習起來也就更加得心應手。

2.可以從後往前地複習。因為後學的知識,往往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常常牽涉到前面的知識。由遠及近地複習,可以使前後知識聯繫起來,兩者都加深印象。

而且,如果在複習後學的知識時,遇到以前學過的沒有掌握牢固的知識,就可以在向前複習的過程中再重點鞏固。

3.計劃要張弛、合理。連著一兩個小時全部複習一科是不合理的,長時間複習單一學科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倦,最好做到交叉複習。

在學習時間和學習的內容安排上要有一定的伸縮性,就可以適應臨時變化的情況,完成計劃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這也有利於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

2.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有的爸爸一回家就開始扯著大嗓門打電話,媽媽就會推搡著爸爸出去,指責丈夫:“你能不能聲音小點!孩子正在學習呢!”

有的時候爸爸也會高聲反駁,夫妻倆再爭吵幾句,不僅影響家庭關係,甚至還會讓孩子覺得“都是因為我,才讓爸爸媽媽吵起來的”,更不利於孩子的期末複習。

家長不要覺得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其實孩子敏銳的眼睛都能發現的。

曾有孩子在後臺留言說:

特別不喜歡看見爸爸媽媽在考試前對他小心翼翼的樣子,這樣會讓他壓力很大,覺得考不好就對不起父母。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一個安靜的環境,不僅是指生活中的雜音降低,更是指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心理環境。

不要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現在為了讓我考試,就壓抑了自己的生活”,這樣反而更不利於孩子的複習考試。

學習哥建議,臨近考試,家長不必進入一種“全家戒嚴”的緊繃狀態,就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降低噪音就好。

當然,家長能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捧一本書看看,效果會更好,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還可以讓他們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3.用關切代替發怒,用安慰代替指責

有的孩子複習壓力很大,常常放學後不想看書,總想玩一會兒放鬆一下再學習。

有的家長看見就會覺得很生氣,粗暴地將遙控器從孩子手裡拽出來,兇巴巴地關上電視機,對著孩子喊:“快考試了!還玩!還不趕緊去學習!”

孩子委屈巴巴從沙發上哧溜下來,耷拉著腦袋趴在桌子前學習,學不進去,心情煩躁,覺得自己一點自由的空間都沒有了

家長越是到了這種關鍵時期,就越要沉住氣。孩子本身在這個時候就有不小的壓力,也會比平時更加敏感一些。所以,家長此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當看到孩子不學習而先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等把今天的複習的任務完成再看電視好不好?

當孩子複習的時候心不在焉,開始玩筆、發呆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先寫完複習完,然後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當孩子心情不好鬧彆扭,不想複習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這次考得好,暑假就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儘量用安慰、鼓勵的語氣來寬慰孩子。

孩子沒複習完就開始玩,其實在放鬆的時候心中會有一絲愧疚的,當家長一通批評後,孩子心中對沒複習的愧疚就蕩然無存了。

“都這麼晚了!為什麼還不學習!”“咱們一起先複習語文好不好?考完試你就可以看自己想看的電視劇了呢!”傳達出來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語言的力量,就在於它能夠撥動人頭腦中的每一根弦。

讓孩子聽了你的話能夠去主動學習or孩子聽了你的話更加牴觸學習,你選擇哪一個?

4.緩解孩子緊張情緒

曾有家長在留言中提到這樣一件事:孩子是個不服輸的性格,學習空間圖形這個章節老是學不好,經常一邊哭一邊撕掉草稿紙,家長怎麼安慰都不行,還是一邊哭一邊學。

這個孩子可真有毅力啊!學習有毅力是值得表揚的,但是一味鑽牛角尖只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

當孩子學習遭遇瓶頸時,家長可以適當幫助孩子解答疑惑,要是家長能力有限,也可以帶孩子出門走一走,讓孩子放鬆心情,緩解壓力。

同時,家長自己也要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不要總是把孩子的成績掛在嘴邊。你的焦慮情緒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傳遞給孩子。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在孩子已經學習一整天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在晚飯後帶孩子出去散散步,去逛逛超市,生活中的煙火味,可以讓孩子適當放鬆心情。

還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目標,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本書,討論一下其他問題。

5.合理作息,做到勞逸結合

最好的勞逸結合,既不是累到極致才讓孩子去上床睡覺,也不是學到疲乏的時候,瞬間停下,開始玩手機。

而是小憩片刻,讓孩子給大腦充一會電,比如抽出幾分鐘,按下大腦的空白鍵。

沒錯,就是放空大腦,做機械簡單的活動,任思緒飄蕩。

尤其是複習期間,大腦高度運轉的情況下很容易勞累。加上現在天氣炎熱,無形中給孩子學習帶來一些煩躁的氣息。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這個時候,午睡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小看中午休息這一會兒,它足以讓孩子有精力面對下午的學習。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覺得休息是浪費時間,休息只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孩子有道題想不出來的時候,不要一味死磕到底,就在房間走幾步說不定就能想出來了。

考試後,孩子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家長轉給孩子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