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黃昏——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消失下的,不堪的摩托車產


諸神黃昏——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消失下的,不堪的摩托車產



我國在2001年正式加入了WTO,外貿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一架馬車,而國內經濟經過多年發展,無論是國際影響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有了一個質上的飛躍。如今國家的“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以及“自貿區”等戰略更是推動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但是在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對高端產業需求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卻是我國製造業仍然處於低端傳統生產的實情。隨著國際競爭加劇,諸如摩托車產業這類傳統制造形勢嚴峻,甚至面臨淘汰。

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紅利的驅動。但是隨著紅利褪去,我國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自然而然,低價、低端現在經濟市場中已經不可行。

諸神黃昏——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消失下的,不堪的摩托車產

正是如此,自1997年國產摩托車徹底在東南亞摩托車市場退敗之後,除去口碑這一因素,面臨日本中低端產品戰略推行以及越南本土化產品興起,我國摩托車再無優勢可進入越南等摩托車市場。

反觀“中國製造”在越南摩托車市場,當時憑藉低價格優勢,打“價格戰“的最終結果是怎樣?粗製濫造四個字便可總結。

中國製造面臨著改革的臨界點,勞動密集型這類低端製造業必然會向著高端製造前進,而由在經濟水平及社會基建上更低水平且保有紅利要素的第三世界國家承接這部分產業,這也是世界製造業發展的一個規律。在2019年,國家也提出了減稅2萬億對製造業利好的政策,大力支持高端製造業發展。

所以從這一點來講,當前我國摩托製造要新興必然得變革,而傳統且落後的那一部分製造企業如果完成不了高端製造轉型也必將會遭到淘汰。

諸神黃昏——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消失下的,不堪的摩托車產

轉型才會有出路,變革是產業發展不變的話題。當前我國實體經濟低迷與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產能過剩密切相關,摩托車生產運營模式傳統,一直沒有建立自身技術核心競爭,低端產能過剩更加嚴重。且國內環境存在“禁摩”“限摩”,發展形勢堪憂。

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工業4.0已經提出了很多年,市場經濟發展加強對具有豐富技術內涵、優秀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這也是摩托車製造由低端向高端轉型的一個關鍵點所在。

所以,對於摩托車產業,必然得摒棄一貫的以低價格為優勢的戰略,從產品質量保證、技術創新為切入點進行突破,其包括:構建技術研發中心,成立人才孵化中心。同時還可構建合理科學的技術引進機制,將國外的先進的技術引進來,就亦如上世紀日本製造業興起那般。

諸神黃昏——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消失下的,不堪的摩托車產

但是引進技術並非是一味複製。

當前行業存在一大惡習——仿製,國內企業多數是為了規避設計專利仿照國外產品進行部分改造,並沒有進行自我再設計。此外,在核心技術層面,我國摩托車生產端更是與國外差距甚遠。

鑑於此,我國摩托車前期可以對他國優勢技術進行技術引進並複製,這也是保證我國企業處於前進的狀態的一大助力,但是同時還應該在複製的過程進行階段上升,由複製到模仿,再由模仿到自主創新開發,循序漸進。最為根本的是必須堅持“創新”這個點,如此才真正可能讓摩托車轉向高端製造。

變革總是伴隨著痛苦,在當前“互聯網+工業”模式發展趨勢下,必然得改變製造業長久以來的固有思維方式,同時,在這過程中必然有無數的落後的產能以及企業倒下來。

諸神黃昏——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消失下的,不堪的摩托車產

正如“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彩虹”這就俗語一樣,只有經歷了這一過程,中國摩托車才能夠真正再次“站”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