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開心

你不必开心

這裡是 河馬星空 第 81 篇文章

你不必开心

本週三我和土媽去了土的幼兒園客座。客座的意思就是,從吃早飯開始,一直到孩子們午睡,要在班裡生活半天時間。在這期間,和孩子們一起吃飯,一起工作,一起晨圈活動。最重要的環節是,10點到11點為期一個小時的主課,由我來主講。

這是幼兒園的傳統設定,每個月輪一個家庭。按照之前的排序,10月就應該是客座的時間了,但是因為土病了,只能推遲到了兩個月之後的本週。

我們當然準備的很充分,教案寫了6頁,反覆調整了 PPT,有講授,有演示,有互動,有體驗,有展示,還事先淘寶了一批教具。於是,一大早我們拎著大箱子去了幼兒園。

現在給你一個思考題。在土土看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你可能覺得,這還不簡單嗎?爸爸媽媽來到了幼兒園,還要給小朋友們講課,還讓我當小助手,而且教的這些我都會,這一定是很酷的事,一定是特別開心高興的半天。

我要告訴你,對不起,你猜錯了,錯的很離譜。

這是怎麼回事呢?

1

你覺得孩子自己在幼兒園會委屈,爸爸媽媽在所以高興。你覺得孩子知道的比別人多,一定就會高興。你覺得盼望的事終於到來,所以肯定要特別高興。

你看,你的這些邏輯,都是單線條的,簡單的,機械的。就像是把麵粉放進機器的一頭,另一頭一定吐出來麵條。

但問題在於,孩子不是機器,孩子不會按照你預設好的簡單機械的邏輯給你確定答案。

我先告訴你答案哈。真實情況是,客座的教學環節還不錯,但是作為小助手的土土,半天時間哭了9次。注意,不是喜極而泣的哭。這9次,全部都是負面情緒。

奇怪吧?

那我就把當時的場景還原給你看看,你自己來判斷是不是有可能哭。

第一次哭,是我在講課的時候,想做一個情景演示。讓土媽扮演地球站著別動,土土扮演月亮,圍著媽媽轉圈。大家都準備好了,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們都聚精會神看著土土。我也看著土土,鴉雀無聲,就等著他開始轉。

就在這時候,土土衝著我說:是太陽吧?

我回答他:嗯,咱們今天先說一說月亮吧。

土強調:是太陽!

我回答:我知道你可以圍著太陽轉,但是咱們今天啊,先說說月亮吧。

土哭了。

2

我帶著你感受一下,土土遇到的是一個什麼狀況。他早就知道地球圍著太陽轉這件事,也喜歡圍著我轉,表演太陽的場景。現在的這一瞬間,他4歲的思維裡,湧現出來的就是過去和我之間的親密互動,是太陽的主題。他希望在此時此刻眾目睽睽的緊張氣氛裡,儘可能調動自己已經比較熟悉的操作。但是,被拒絕了,兩次。

類似的情況,在半天客座的時光裡,又上演了8次。不讓多吃餅乾,哭了。請去洗手,哭了。請坐下來自己吃飯,而不是坐在媽媽腿上,哭了……

你會覺得,這個土土啊,簡直就是乾燥空氣裡的柴火,一點就著,簡直就是拉了弦兒的手榴彈,一碰就炸。這半天的土土,情緒敏感和警覺到了極限。你能感覺到,他的面部表情一直是繃緊的,身體是發僵的。這是一個戰備狀態的樣子。

出了什麼事呢?

並不是客座的主題有什麼毛病,也不是不該進行家長客座。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原因

  1. 推遲2個月,焦慮到了極致,需要宣洩。本來應該10月進行的活動,一直無法進行。眼巴巴的看著別人的爸爸媽媽來客座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什麼時候來呢?會不會不來了呢?焦慮到了極限,需要一個釋放的出口。這就是緊張的原因。

  2. 他心裡很明白,午睡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離開了,這是一個明確的預期。所以對他來說,即便上午的時光應該是開心的,但這個開心存在一條deadline,有一個像鬧鐘一樣的東西懸在空中,時間一到,就結束了。也許4歲的孩子無法理解這個鬧鐘的意義,但一定可以感受到焦灼不安。

  3. 他做好了一切準備,打算有所表現,配合爸爸媽媽一起表現,這是展現力量和智慧的機會,是證明自己已經4歲成為大孩子的機會。但是太緊張了,萬一搞錯了怎麼辦?萬一沒有特別滿意怎麼辦?

  4. 孩子們都很熱情,很多孩子都圍著我做彩陶的工作,很多孩子坐在土土媽媽的身上。對土土來說,我一個人的媽媽,怎麼突然成了你們大家的媽媽了?我的媽媽還是我自己的媽媽嗎?

3

你看,簡單列舉,就有至少4個方面的負面情緒來源。所以你想想,這個時候的土土,絕不簡單的只是個必然開心的機器人。他是複雜的,是充滿了人性的小小人兒。他的身心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裡,迅速處理複雜場景,應對複雜局面,排列複雜情緒。難度可想而知啊。

所以,爸爸媽媽來了幼兒園,土土卻半天哭9次,簡直是必然的結果了,是特別正常的情況,也是土土身心自我整理的機會。

說了這麼多,我們會發現一個道理。一個孩子,甚至一個成年人,其實都不一定像數學公式那樣,具備一切開心快樂的原材料,也不必然獲得開心快樂的效果。人不是機器,人不一定,也不必須要開心。不開心,也是一種技能。

掌握了開心的技能,外加不開心的技能,才有可能合成為幸福的能力。

你不必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