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由於地處偏僻山區,經濟落後,廣東豐順縣嶽潭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每次進村入戶,穿過殘舊不堪的土巷子,便會看到一棟棟廢棄的老房子,有的殘缺不全,有的坍塌已久。

在老人的記憶中,嶽潭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讀書難、耕種難、生存難,由於道路不通,又位處深山,出入非常困難,並常常發生洪災、山體滑坡。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村民開始陸續搬離嶽潭村,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最後一戶村民搬離,嶽潭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除了每年村民偶爾回來祭祀外,這裡人跡稀少,村裡看到更多的是野豬的身影

雖然嶽潭村村民早已分散各地,但是20多年來,40多戶村民仍然保持聯繫,每次相聚,感慨村莊的衰落都會成為沉重的話題。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群山環繞的嶽譚村

正是這樣一條山區空心村,2018年迎來了政策轉機!嶽潭藉助“拆舊復墾”土地政策,啟動拆舊復墾項目,出讓建築用地指標,完成復墾土地43.081畝,並通過驗收!2018年12月13日,該項目在省復墾指標交易平臺成功交易,肇慶市國土資源局大旺分局以50萬元/畝成交單價,交易總金額達2154萬元購得交易指標,在扣除各項成本和分成後,嶽潭村拆舊復墾項目為大羅村集體帶來250多萬元收益,嶽潭村小組40多戶村民可分享1293萬元收益!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最低50萬/畝用地指標,“拆舊復墾”為何如此闊綽?

據統計,2017年末,廣東省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達83.12萬公頃,佔全省建設用地面積的40%,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達242平方米,為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2.6倍,且土地利用較為粗放,存在很大數量的農村舊住宅、廢棄宅基地、空心村等閒置建設用地,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影響村容村貌。

自十三五規劃後,國家對於新增建設用地,實施“不飽和供應”策略,就是說我們發展需要的用地指標,國家不能百分百滿足,這樣就倒逼地方政府盤活地方土地資源,在存量土地上尋找空間。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如何在存量土地的基礎上,尋找更多城市發展中需要的建設用地指標?如何利用偏遠地區荒廢的宅基地,提升農民收入水平?拆舊復墾政策便應運而生!

拆舊復墾的核心:在存量土地基礎上,置換土地性質!首先將偏遠鄉村閒置或荒廢的建設用地,通過拆舊復墾的方式,轉變為農業用地。然後通過土地指標交易平臺進行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將需要建設用地指標的城市用當地同等面積的農業用地置換成建築用地!

而指標交易所得,扣除成本後,收益將按照5%、5%、15%、75%的分配比例分配給縣級財政、鎮級財政、土地所有權人和土地使用權人,所以村民將獲得最大的分配比例75%(正如上述嶽潭村的案例,40多戶農民可分得1293萬元收益)。吧啦吧啦一大堆,看圖更實際: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土地性質轉換原理

對於城市發展來說,原來的農業用地性質置換成建築用地性質,從而煥發更多的經濟效益,這麼看來,最低50萬/畝的指標價格,並不算高。對於農民來說,土地依然是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只是土地性質從建築用地變為農業用地,村民通過收益盤活農業用地,可以用來發展農業或旅遊業,提升集體收入,實現雙贏局面。

為什麼是嶽潭村?

農村土地的使用權是分散到各村戶中,鄉村發展的關鍵,是需要對土地進行統一管理,這樣便需要統一村民意願,而統一各家各戶的意願,恰恰是最難做到的。一說到扶貧,每家每戶各談各利益,意見分歧是常有的事情。

嶽潭村,在土地集中經營管理問題上,達到了空前的一致。村小組組織嶽潭村每位村民都簽署土地集體經營管理協議,嶽潭村小組的村民宅基地及地上建築物歸村集體所有,今後需用地由村統一安排,土地歸集無疑為嶽潭的指標交易發展掃除了障礙。由於嶽潭村民重新打造村莊的意願強烈,內生動力充足,思想意願統一,嶽潭村成為拆舊復墾全省第一個試點村。復墾方案一出,便獲得全票通過。

2018年2月,嶽潭拆舊復墾項目在全省率先啟動,完成復墾農用地43.081畝,同年12月13日,該項目在省復墾指標交易平臺成功交易!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嶽潭村,從輸血扶貧,到發揮內生動力創富

提起扶貧,不能單純通過“輸血”,給錢給物資來實現,扶貧更需要扶智、扶志,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讓村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動內生動力,實現長久致富的目的。

嶽潭村小組獲得的1293萬收益,如何使用,成為考驗嶽潭村民的有一道關卡。是按土地面積將收益按比例分配村民,讓村民一夜致富?還是建立長久發展機制,通過土地經營,實現效益規模,讓村民擁有長效分紅?

面對短期與長期利益的抉擇,嶽潭村民的選擇意外地表現出高度的統一,原本通過拆舊復墾項目的收益,平均每戶村民可以直接分配到30萬的利潤,但嶽潭村民並不打算將錢直接瓜分,而是將1293萬的純利潤全部集中起來,成立了順縣嶽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著力故鄉建設,打造旅遊產業!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嶽潭古祠堂復建規劃圖

嶽潭村上游有深潭,下游有水庫,青山綠水,生態優勢非常明顯,村裡保留了東江紅十一軍軍部舊址,擁有濃厚的紅色文化。村民理事會決定結合嶽潭村的自身資源優勢,將村子進行重新打造,利用已改變性質的土地用來發展農業產業,通過修復公路,改善基建,加強生態保護,打造出青山綠水的生態旅遊產業,並復建東江紅十一軍軍部舊址,發展紅色旅遊文化。村民最終的願景,是想通過一個產業的帶動,讓自己子孫能夠從中受益,把根留住,讓故土能夠繼續繼承下去。

老人們常感慨,年少的時候,我們想盡辦法逃離;等到年老的時候,我們對故鄉的思念變得愈加深沉。但願多年以後,我們華髮已生,仍能回到故土,下田種米,生活自足,上山走走,田邊漫步,仍能笑說山是綠的,水是甜的,真真正正地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2019年廣東第一期拆舊復墾交易金額已達2.51億

嶽潭村“從消失到重建”的蝶變之路,在全省起到非常好的示範效應。據省自然資源廳統計,截至目前,廣東全省推進拆舊復墾土地1.47萬畝,已驗收1611畝;珠三角掛賬購買復墾指標3.36萬畝,呈現供不應求的景象。

2019年第一期拆舊復墾指標順利成交,共交易指標433.102畝,成交總金額2.51億元。交易的復墾指標共433.102畝,出售方分別是韶關市、興寧市和高州市。

拆舊復墾是一項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在指標交易後,如何進行生態修復、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相結合,與鄉村振興結合,實現城鄉共贏?也許指標交易後,面對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對村民的考驗才剛剛到來。

廣東“拆舊復墾”讓村民有多富:40畝荒廢土地指標賣出2154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