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大量文献已经被盗走,研究西夏文明要去俄罗斯


额济纳,原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黑水城,位于额济纳河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带,因旁边有黑水河流过,所以取名为黑水城。元代时又称"亦集乃城"、"哈拉浩特",也是黑色都城之意。

西夏没有建国以前,这里一带水草丰美,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

西夏建国以后,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成为西夏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堡,也是西夏十二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军司的治所,故又有"威福军城"之称。

黑水城在西夏时期达到鼎盛,已不但是一座抵御漠北蒙古和辽国军队的军事城堡,它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 繁荣的边境城市,人口有七八千之众,盛况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西夏王朝北方重镇黑水城被首先攻克,成吉思汗率领他的北方"蒙古汗国"大军一路向南,直奔西夏末主李晛的兴庆府,次年,西夏亡。

元朝时期,黑水城依然经济繁荣,城市生机勃勃,是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而且还是交通要冲,"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

过度的开垦,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人们放弃黑水城这个美丽的家园,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这里已经被沙漠吞噬。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黑水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自1907-1909年间,他领导第五次蒙古四川考察队,在黑水城遗址发掘出大量文物三千余件,除举世闻名的大宗西夏文刊本和写本外,尚有汉、藏、回鹘、突厥、女真、蒙古文等卷籍和画卷、元钞、织品、雕塑等器物。

《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本西夏文汉字互译的字典,该书对解读已经失传的西夏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随同大量其他文物被运回俄国,存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 如今,研究西夏文明的重要资料,都需要到俄罗斯去查看。


后来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也盗掘大量黑水城文物达7300多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