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美国二十年,他们做梦也想搞到

1945年7月,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51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从核裂变到可控核裂变的应用仅用了6年。核聚变是比核裂变更恐怖的力量,同等条件下能达到原子弹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当量。但是,从1954年第一颗实用性氢弹试爆成功到现在,我们至今没能实现可控核聚变。


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美国二十年,他们做梦也想搞到


同理,可控核聚变是比可控核裂变更先进的能源。首先不受原材料的限制,海水中的氘储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其次没有放射性污染,它的产物是无污染的氦;最后是安全性可控,只需调节温度即可控制,绝不会发生类似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


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美国二十年,他们做梦也想搞到


原理上,实现可控核聚变很简单,只需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原子核的布朗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让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碰撞,产生氦核和新的中子,还有巨大能量以供反应体做下一步聚变。这个温度需要多高呢?科学家们计算出,需要至少1亿度。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能承受住1亿摄氏度的载体呢?很遗憾,目前人类连承受1万摄氏度的材料都造不出来。既然化学材料行不通,那就从物理层面想办法吧。苏联科学家提出,利用磁场和惯性来约束等离子体的运行,这就是托卡马克磁场约束装置的理论基础。


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美国二十年,他们做梦也想搞到


人类在磁场约束的研究路上整整花费了60年时间,至于无法保证它在高参数下长时间稳定运行。1985年,苏、美、欧、日等国联合成立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原本计划于2010年建成一座实验反应堆,中间因各种原因而胎死腹中。直到2003年我国加入,才将可控核聚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美国二十年,他们做梦也想搞到


ITER的关键部分在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它是唯一能给ITER提供实验数据的装置。值得骄傲的是,它是我国独立建造的。2009年,EAST实现首轮放电实验;2012年,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2016年,实现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2018年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


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美国二十年,他们做梦也想搞到


EAST取得的成就是肉眼可见的。它前进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意义不啻于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也意味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几百年来,我们错过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堪堪赶上了信息时代,如今即将引领热核时代。也许EAST实现可控核聚变之日,就是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巅峰之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