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會衰退嗎?

10月28日早上8點30至10月29日晚9點30,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京舉行。今年的三位獲獎者分別是:生命科學獎得主施一公;物質科學獎得主潘建偉;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許晨陽。兩天時間裡3位獲獎人的學術報告、14場未來峰會WORKSHOP、40餘位頂尖科學家的參與。全程網絡直播,獲獎者還和中學生同臺對話……頒獎典禮暨年會為公眾奉獻了一場無與倫比的精彩科學盛宴。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會衰退嗎?

媒體見面會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會衰退嗎?

三位獲獎者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會衰退嗎?

中學生和科學家對話後留影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發起創立的民間科學獎項,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在獎項設置及評選規則上借鑑了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並有所創新,該獎被很多人贊為“中國的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今年已是第二屆,去年的獲獎者是盧煜明(生命科學獎)和薛其坤(物質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時,很多人歡喜,也有很多人不看好她未來的發展。不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畢竟不算多,並且從取得的成就水平上看也參差不齊。比如第一屆獲獎者盧煜明和薛其坤,這兩位的成就都有實力衝擊諾貝爾獎。今年的獲獎者施一公和潘建偉(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雖然也是成就斐然,但與第一屆獲獎者相比,離諾貝爾獎的距離就遠了。如果再進一步猜測誰能夠成為下一屆的獲獎者,我才疏學淺,我能想到的只有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的王貽芳有實力和之前的獲獎者平起平坐。如果長時間沒有優秀的成果獲獎,未來科學大獎的影響力肯定會降低。

不過,從今年的未來論壇年會來看,我們不必有這種擔心。

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樣,在兒時大多有一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他們現在沒有從事科學家的工作,但他們知道科學的力量。或許只是出於兒時一個樸素的理想,在他們有能力為科學做點事情的時候站了出來。這是內心深處尊重科學、尊敬科學家的一個體現,也是一個時代的呼喚。曾幾何時,優秀的學子們不願意從事基礎科學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金融、經濟等行業吸引走。今天我們應該相信,不論選擇了什麼行業,科學在他們心中仍然佔據著一個特殊又重要的位置。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會衰退嗎?

楊振寧出席頒獎

中學生代表和科學家同臺對話,95歲的楊振寧也親臨現場助陣,科學家參與的14場未來峰會WORKSHOP搶佔了頒獎的風頭。持續兩天的科學盛宴讓每一位親臨現場及通過網絡看直播的觀眾深深的震撼著。頒獎是活動的次要項目,為觀眾普及科學知識,讓觀眾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成了峰會的主題。讓科學家成為受尊敬的人,讓科學成為一項讓人敬仰的事業,讓公眾愛科學、支持科學事業,這才是年會要達到的目的。我們慶幸,通過這次未來年會,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結果,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國家能夠崇尚科學,公民能夠尊敬科學家,有這樣的土壤就不愁有豐碩的科技成果。也許未來科學大獎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瓶頸,但她的出現就像楊振寧所說的那樣會“讓中國科學在走向強大未來的路上有了新的助力”。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之一徐小平說“未來,人家會說,諾貝爾獎,不要不要。我們要未來科學大獎”。期待未來科學大獎能夠將中國的科學道理拓的更寬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