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措施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对于丰城市民来说,大南昌都市圈来得更加真切。继1月19日南昌至丰城开通168城际公交线路后,4月7日,为满足群众清明假期出行需求,168路临时增加直达车至南昌西站。

而就在几天前,省政府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称《措施》),积极稳妥开行南昌至丰城至樟树等周边市县的城际列车、探索推行都市圈旅游“一票通”、完善都市圈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可以预见,南昌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大南昌都市圈内百姓工作、生活将愈加便利。

省级审批权限下放到设区市政府

2013年6月9日,南昌、九江、宜春、抚州四设区市签署了《南昌、九江、宜春、抚州四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前湖共识)》,拉开了4市抱团发展的序幕,一幅大南昌都市圈的蓝图徐徐展开。

去年7月底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一圈引领”即指以南昌为核心,以赣江新区为引擎,以九江、抚州为支撑,以一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半径,联动丰樟高、鄱余万等周边县市,打造融合一体发展的大南昌都市圈。记者注意到,此后,各地发改委就大南昌都市圈发展交流更加频繁。

打造大南昌都市圈,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优化全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措施》提出,省委、省政府成立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自此,大南昌都市圈建设相比以往有了高位推进机制。

今后,大南昌都市圈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不能下放或委托的事项外,省级审批权限原则上均下放到都市圈设区市政府。《措施》鼓励都市圈市县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国家和省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融资、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开放型经济等领域部署的各项改革优先在都市圈试点;支持都市圈县(区、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

南昌市与周边市县先行开通公交线路

南昌至永修、南昌至丰城……城际公交线路的开通大大拉进了周边地市百姓与南昌的心理距离。

对于大南昌都市圈内市民来说,《措施》提出的“谋划利用现有铁路线路资源,完善市域铁路网,积极稳妥开行南昌至丰城至樟树等周边市县的城际列车”“推动南昌市与条件成熟的周边市县先行开通公交线路”,无疑振奋人心。

此外,我省将加快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建设,加密国际国内航班航线,支持申报进境特定商品指定口岸;支持九江机场复航,推进抚州机场前期工作;提前启动南昌至南丰、武宁至靖安至奉新至樟树至兴国、武宁至湖北通山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建成长江中游6米深水航道和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进一步做大做强九江港,推动南昌港建成亿吨大港,支持九江港、南昌港一体化发展。加快布局南昌航空城码头,完善赣江、信江沿岸现代化港口体系。

谋划南昌轨道交通辐射周边市县

轨道交通方面,我省将加快南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系统谋划南昌轨道交通辐射周边市县。近期,支持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至南昌昌北国际机场、2号线东延至南昌高铁东站,支持南昌轨道交通5号线建设。此外,我省将大力推进研究编制九江城市轻轨建设规划,支持九江推进环庐山旅游轻轨一期工程。

在大都市圈内,我省将大力支持城市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进九江江州风电、东乡小璜风电、靖安九犁风电、鄱阳响水滩风电、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及九江、抚州、丰城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项目建设,启动靖安县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可研工作。在现有中部“日”字型500千伏核心双环网基础上,重点推进雅中至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积极谋划配套建设南昌至武汉、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继续完善都市圈500千伏网架建设,继续优化都市圈220千伏电网结构。推进湖口液化天然气储备等项目建设,完善都市圈天然气管网。

引进1至2所知名大学在南昌办学

围绕提升合作共享公共服务水平,《措施》提出,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以合作举办的方式引进1至2所世界知名大学、或通过整体引进、办分校的形式引进国内双一流大学在南昌办学。鼓励省属高校在都市圈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合作办学。

我省将支持省属和市属医院以联合办医、办分院等方式布点建设医疗机构。支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优先落户都市圈设立分支机构。与此配套,实行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管理。

对于百姓关心的医保、公积金,《措施》明确提出,完善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都市圈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建立健全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机制。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各地将依托名山名湖名楼和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联合打造临湖、临江和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打响鄱阳湖国际观鸟节、南昌国际军乐节、抚州汤显祖国际戏剧节等活动品牌,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措施》明确,支持组建都市圈旅游联盟,推进共享旅游资源、共拓旅游客源市场,探索制定旅游收益分配与激励政策,推行都市圈旅游“一票通”。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支持南昌试点5G

大南昌都市圈将会是智慧都市圈。我省提出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支持南昌“国家5G规模组网建设及运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南昌智慧城市应用试点示范成果共享共用。

围绕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分享经济等新经济,省重点产业化升级工程引导资金将对都市圈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支持。具体而言,我省将着力推动建设南昌VR创新中心、中国电信江西云计算基地、中国移动(江西)数据中心、抚州云计算数据中心等。

我省还将支持设立都市圈产业发展基金,聚焦支持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打造南昌航空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南昌光谷、九江星火有机硅和纤维素纤维产业基地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

构建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主的生态涵养区

大南昌都市圈内各地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鄱阳湖水域、长江九江段和赣江流域、抚河流域的生态修复、资源保护与利用。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在都市圈东部构建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主的生态涵养区,重点保护鄱阳湖水质、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在都市圈西部构建以九岭山、庐山、梅岭景区等山地森林为主的生态屏障,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我省将重点支持都市圈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推动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发挥南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示范作用,支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广先进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各地将共同开展流域治理,加快抚河流域(抚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支持修河中下游水环境综合治理,扩大流域生态治理和修复面。在方式方法上,我省鼓励探索建立流域治理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跨行政区域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开工项目,将建立会商机制预先通报有关信息,实施环评会商。

6000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都市圈建设

《措施》提出,每年从省耕地占补平衡调剂库中安排6000亩指标,专项用于支持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支持都市圈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序流转。对都市圈建设所需的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重点项目用地,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受理、审查和报批等程序。对都市圈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分期建设、分期供地,分年度解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另外,我省还将探索对高精尖产业用地实行弹性年期出让和土地年租制,以利于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 我省还将加大对都市圈困难市县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安排有关专项资金时,对都市圈相关市县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都市圈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开征范围内,自行确定本地土地等级及适用税额标准,并报省税务局备案。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办理权限全面下放至县(市、区)级税务部门。鼓励都市圈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及各种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都市圈地方政府妥善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每年分配新增债务限额时给予支持。支持都市圈市县引入社会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组建联合体、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快都市圈PPP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都市圈小微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经营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